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念無明》反思:我是如何將自己兒子逼成一個躁鬱症患者?

《一念無明》反思:我是如何將自己兒子逼成一個躁鬱症患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倘若有鏡頭對準每個家庭的窗口,或許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不幸正在上演.....

昨天,小康醫生看了一部電影《一念無明》,該影片是改編香港真實新聞案件,電影是以一個家庭悲劇來描繪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漠視與不友善,講述一對懷著沉重愧疚的父子如何面對過去的故事。

《一念無明》:原生家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余文樂飾演的黃世東出生一個不幸的家庭,爸爸黃大海(曾志偉飾演)由於多年離家,只留阿東與癱瘓在床的母親相依為命,但由於母親遲遲無法接受自己丈夫分居多年,怨恨自己命運和婚姻,怨恨嫁錯人斷送幸福,一直對守在身旁照料的阿東充滿怨懟。

由於長期處於這樣家庭的悲劇角色,阿東原生家庭關係多年錯位,母親的發泄怨恨,脾氣乖戾,父親窩囊只會逃避,無論阿東怎麼用心付出,母親都只會挂念國外的小兒子,將生活中的所有失望無情地發泄辱罵於他。

因此,在這樣長期心理垃圾的堆砌下,阿東最終誤殺了自己母親,成為了一個躁鬱症患者,而女友的怨恨懺悔、好友的跳樓自殺,也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父母皆禍害?那些缺愛的孩子究竟面臨哪些不幸問題?

實際上,電影是我們人間生活的縮影。

我們都知道父母養育之恩無以回報,但人間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讓孩子幸福健康成長。

曾經豆瓣上有個很火的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不理解的人都會覺得這小組的人也太不孝了吧!那些為人兒女的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才會將生養自己的父母當做禍害呢?

然而世間的悲歡本來就不相通,有些人所遭遇的困難,他人根本就無法想像和體會。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一個連情緒控制不了的母親,還能好好照顧自己孩子嗎?

電影中阿東的母親是個自認為命不好的女人,半路家道中落,最後只能委屈自己嫁給一個窩囊老公。兩個孩子,孩子出息那位遲遲不肯回來見她,而不入眼的這個被她被迫需要又討厭著。這位不成熟的母親情緒極不穩定,她活在對自我的否定、厭惡和不滿之中,連自己情緒都控制不了的母親,又有怎麼樣能力去關愛她的孩子呢?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強調童年經驗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個人生活不幸可以在其過去的經驗,尤其是童年時期的經驗中尋找根源,即大多數心理疾病患者,要究其病因,往往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的環境和教育因素。

而人就是環境的產物,原生家庭每天的耳濡目染,就能把一個先天不錯的孩子生吞活剝。若在童年缺愛的孩子,就像先天的營養不足,無論如何都趕不上別人的個頭。他們總會選擇一種低到塵埃、喪失尊嚴的姿態,不斷忍受,努力成為一個不會哭的孩子,但最後會在沉默中死亡......

身為父母,我們該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這個社會做什麼都需要考試,及格了才有資格,但獨獨當父母這件事沒有考試,人人相當都可以當,甚至不想當也可以當。但然而真正勝任父母這個角色又有多少呢?

不是每一個成為父母的人都能去做好自己的角色,家庭環境和健康與否直接由父母去經營,而孩子只是一個承受者被被教育者。

《被嫌棄的松子一生》就有這樣子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對於那些童年缺愛的孩子,他們很多時候會艱難地長大,但因沒有得到過別人真正愛過,所以會產生不安全感,沒有真實體會過某種依戀關係,產生孤立感,這樣感覺會伴隨一生。

因此,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小時候擁抱他、回應他,給他在心理上全能滿足。青春期,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和關愛。

能否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關鍵還是取決自己

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因此,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決定我們人生方向還得需靠自己。童年能決定我們生命初期的質量,但人生確實我們自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誤吞櫻桃核竟會中毒?真不是嚇唬你,這種條件亂吃果仁的確會中毒!

TAG: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