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本文原創獨家。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親子教育好文】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Sally喵(爸媽內參主筆)

01

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會怎麼樣

昨天朋友群里,一個同學發出來他女兒一段小視頻。

內容是他們的對話:「閨女,咱以後能不翻牆了嗎?」

他女兒做輕蔑的眼神,並且比著中指,說:「滾。」

一個才幼兒園中班的小女孩,每天就是翻牆逃學,在學校打架,被老師勸退。

小女孩那個輕蔑的眼神,我久久不能忘記。

我想到了一些既沒有人際之間的界限感,也沒有行為的界限感的孩子。

他們的沒有界限感,讓人瞠目結舌,破壞規則,忽視尊重別人的權利和感受,行為偏差,人際關係危機,最終成為問題人物,危害社會。

李天一,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李雙江之子。2013年9月26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區法院以強姦罪判處被告人李天一有期徒刑10年。

李某某等強姦上訴案之後,於2013年11月27日上午九時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維持原判。兩次的案件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但是細看這其中的原因,就會得出結論。

李雙江老來得子,寵溺兒子。他自述說到,根本不會打罵孩子,有時候偶爾大聲呵斥,孩子哭,他也雙眼通紅,心疼不已。所以,李天一的案件,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因為沒有界限感的孩子,是不會有約束自己行為的意識和能力的。

無獨有偶,著名演員張偉欣的女兒,賈乃亮的老婆李小璐,在2017年12月29日被曝夜宿PG One家中,賈乃亮當晚正在做直播還稱李小璐去做頭髮了,好似並不知情妻子真實去向。

李小璐,平時還在網路曬與PGone疑似情侶裝的照片,一起親密接觸的種種跡象被深挖。

李小璐疑似出軌事件,彷彿已經過去。但是,就憑著璐媽說的那句:有事媽扛著就知道,父母是如何教育她的。

就是,所有事,你都可以做,媽媽幫你扛著。如果不是這樣的概念,深入人心,她也不會在婚姻內,不顧另一半,與別的男人,出雙入對,夜半不歸家,一點界限和責任都沒有。

鬧出出軌風波,不知道何為朋友,何為夫妻責任。一步步向慾望屈服,模糊朋友之間的界限。必然引發人際關係問題,給孩子的未來蒙上陰影。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02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一、界限感讓孩子更獨立

我們都驚訝於外國孩子的獨立,18歲之後,就可以獨當一面。而我們的孩子28歲,還在啃老的都很多。

我們以為他們是冷漠的家庭關係,但是其實不是,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重視家庭,辦公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全家福。他們才是真正的愛,界限感和尊重

孩子要學著獨立,學著尊重父母的選擇,父母選擇自己享受生活的權利。減少了許多的焦慮和衝突,幸福感也暴增。

二、界限感是一個家庭和諧的基礎

《媽媽咪呀》有一期節目,是關於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一個家族幾十口人,住在一起,很是和諧。

不會存在妯娌紅臉,兄弟爭議,婆媳關係,孩子之間有愛團結。他們家年老的老太太,也不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去帶孩子。一家人超級和諧。

當主持人問起來他們一家人,和諧相處的秘籍是什麼,滿頭銀髮,精神矍鑠的老太太說:


和兒子保持距離,給媳婦放權,不干涉他們兩個人的生活,有大問題民主協商。

這裡暗含的智慧,其實就是邊界感

而這個言傳身教的界限感,一定會給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

三、界限感更容易讓孩子守住自己的精神領地,成就自我

中國的父母,覺得孩子和自己是一體的,孩子的願望和夢想,都是和自己有關係的。很難去尊重孩子的精神邊界。

例如高考志願幫助孩子填,考上好大學是為了報答自己的父母。

導致很多孩子,沒有獨立選擇的權利,不能獨立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他很難弄清楚自己和父母,到底是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

他所做的所有抉擇,都帶著沉重的道德枷鎖,以後的生活也是苦難重重,甚至變得人格失調。就算與父母之外的邊界,他也拎不清了。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多多歷練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決定的能力。

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責任別人自己去扛,他就會有明晰的邊界,知道什麼是分內,什麼是分外。

最近那個自殺的寒門博士,就是這樣的。長期以來,太過在意父母的期望,別人的眼光,名譽等身外之物,努力討好自己的導師,導致心理壓力巨大。

他沒有你我的界限,不會學著拒絕。而最後的結果是,自己亞歷山大,走向毀滅。

她的導師也受到巨大的譴責,且不說她的導師有沒有其他問題。這位博士的沒有界限感,是他悲劇的深層原因。

四、界限感讓孩子有自我價值感

界限感的建立,可以讓孩子明確知道什麼事情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對自我認知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而自我突破的感覺一定是可以培養孩子未來樂觀面對人生的強大力量。

孩子通過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成績的突破,能力的突破,他為之高興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別的什麼人。

這樣的一些美好經歷,強化自信強化樂觀,強化自我價值感,才是成功人生必備的力量。

有什麼比自己努力來的成績,然後學著自我認同,自我實現,更讓人有幸福感呢?

這正是馬斯洛需求理論金字塔的最高層次:自我實現。

讓孩子有界限感,到底有多重要

03

如何培養一個有界限感的孩子

一、父母要有一個清醒的意識

因為大部分的父母,在親子關係里,往往迷失自己。不懂如何才是真正的表達愛的方式,不能隨時清醒的扮演一個引導者,教育者的身份。

他們會覺得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應該被接受的。

即使孩子出了問題,父母也不忍心去施以懲戒,而是把孩子的改變寄希望於長大以後的教育。

二、不可以企圖掩蓋自己的問題

很多父母,做掩耳盜鈴,企圖等待孩子的問題隨著時間,自動消失,或者把孩子的問題拋給寄宿學校。

有的甚至把孩子送進軍事化的學校,企圖通過暴力行為,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其實,這些方法全部都是捨本逐末,沒有意義。

因為,至親至愛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沒有界限,沒有責任的孩子,要一個不一定會被孩子喜歡的老師來糾正,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至親至愛的父母,就像孩子的上帝一樣。上帝都默許他的行為,一個從陌生人發展而來,孩子不一定喜歡的老師,憑什麼就讓孩子服服帖帖,俯首稱臣?

何況,有句話叫做:中國的大學遍地開花,但是世上再無蔡元培。

再說一下那些指望孩子自己學習知識,去修改行為的家長,那更是不靠譜。

家長自己或許都沒有思考清楚: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哲學問題。你還要求孩子,不斷體悟,獲得升華,何其難也。

那這樣的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孩子不斷試錯,不斷受到生活的懲罰,或者,違法亂紀,收到法律的制裁,牢獄之災。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至於,把孩子送去軍事化管理的封閉學校,更是不鼓勵。

尤其專門針對那些行為偏差的孩子,諸如叛逆,沉迷遊戲,早戀,厭學,沒辦法融入學校的集體生活, 沒辦法和學校的同學和平共處的孩子。

軍事化管理實際上,他們的行為就是打,關禁閉,關到小黑屋,這樣的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來修正孩子行為。

其實,這在根本上泯滅了人權和尊重。這樣糾正過來的孩子,一定會膽怯恐懼焦慮,沒有安全感,甚至除了具有奴性,沒有其他美德。

因為他不是屈服於愛之下,而是屈服於暴力。

而這樣的小孩對自己的父母也是不會有一點感恩,反而只是認為父母拋棄了他,那種無邊的絕望,能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產生陰影。

而這是我們大部分的父母,在實在沒有辦法管教孩子情況下都會想到的辦法,用簡單粗暴的打罵來代替愛的教育。

可是在一個毫無憐憫,沒有溫情,只有暴力讓人屈服的世界,是不能夠培養一個健全的,更好的生活的孩子的。

三、培養邊界感需要關注孩子和進行愛的教育

培養一個有界限感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愛的教育,而父母的愛,決定著家庭教育的優劣。

充滿愛的家庭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愛的教育,不是簡簡單單的陪伴孩子,天天跟孩子住一起就行了,而是要真正的與孩子深層次的精神鏈接,有愛的溝通。

要每天進行一次談話,了解孩子每天的一個心理需求,觀察孩子的一些言行舉止,設置一定的界限,要付出專註,付出時間,這才叫做真正的愛的教育。

給孩子,提供一個舒適的房間啊,漂亮的衣服,好的學習環境,不是愛的教育,這只是在圈養一隻鳥。

還有給很多錢,來表達愛,也不是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帶著關注,付出,溫情,尊重的,是需要付諸行動的。

每天回來至少和孩子聊天十分鐘,問問他在學校最開心的事情,加深和放大他的精彩和快樂,讓他收穫樂觀,積極的東西。

再問問有沒有破壞規則,例如和小朋友之間的事情,有沒有打架,有沒有其他被人不喜歡的事情。一個個進行剖析,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意識和人際關係的邊界。

四、父母需要做出表率

小樹苗的成長,依賴的就是他做生存的土壤。父母就是孩子邊界感建立的土壤。

父母沒有自律的意識,人際關係混亂,什麼事情都拎不清,想不明,也不會培養一個有界限感的,優秀的孩子。

尤其是沒有耐心,專註,時間和愛的父母更是糟糕。因為孩子內心的愛是缺失的,他會破壞規則和界限吸引你的注意,變成問題學生,問題少年。

因為如果愛的這份禮物,孩子沒辦法從父母那裡獲得,孩子就有可能從其他渠道獲得,不過這個過程必然更為艱辛,通常需要一生的鏖戰,而且通常以失敗告終。

這就是破壞規則,失敗人生的來源。

作者簡介:Sally喵,富書籤約作者,寶媽一枚,喜歡斷舍離,喜歡裝清高,一生為做個優雅的強女人而奮鬥。強大而美好的不僅是外表,還有內心。喜歡分享心路歷程,喜歡探究表象背後的東西。如果我可以溫柔美麗強大,你也可以。希望我的強勢和溫柔,都如涓涓細流,打磨稜角於無聲。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內參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爸爸,事業永遠重於孩子的成長

TAG:爸媽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