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味兒》:太極,瑰寶的傳承——專訪太極名家戴京晞
趁著剛剛結束的「鼎富人生·古韻清風」——2017年第1季中老年太極大賽圓滿落幕的熱乎勁兒,我們拜訪了本次太極大賽的評委之一戴京晞老師,來到了位於德勝門外的暢朴書院,來聽一聽他的太極學習之旅。
起緣
戴京晞的太極緣分來源於自己的夫人,起初他夫人修鍊楊氏太極,但楊氏太極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並沒有讓快性子的他產生太大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愛人帶他見了一位來自陳家溝的師傅,第一次見識到陳氏太極的他心中頓時有了一種嚮往。戴京晞說:「雖然那是位女老師,但那拳打的真是剛柔相濟,那股子整勁兒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就這樣,他有緣跟隨自己的第一位陳氏太極老師學習了一個月的時間,雖然時間不長老師就回到了陳家溝,但是戴京晞的太極路一直沒有放下。有次在地壇公園正在練習的他,忽然看到了一位同樣打陳氏太極的老先生,但是那個感覺又有不同,相較於自己的拳式,老先生太極打的要更加柔韌,在加上那滿頭的銀絲,行雲流水的動作之間看起來仙風道骨。戴京晞喜出望外,自然不肯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去獲得另一番的感悟和提升。2005年,他有緣師從於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先生。相比於之前所學的學院派太極拳,陳小旺所教的陳氏太極拳的力道更整,戴京晞說:「現在老先生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打起拳來虎虎生風,完全看不出年歲。」
戴京晞強調「有一個好老師對於學習太極很重要!」他回憶到:起初剛剛開始接觸太極的時候,曾見到一位老前輩打的很好,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一起學習,經過兩三年以後,他們的水平有了飛速的提升,已是不可同日而語,再相遇時,老前輩強烈表示要跟隨他們一起學習。在太極之中沒有定性,師傅、悟性、堅持決定了修鍊的成果,種種融合,缺一不可。
圓夢
對於太極,戴京晞今年的感悟頗深。2017年國家將群眾太極拳項目加入到了全運會中,這一決策是對群眾文化以及傳統太極文化的支持與肯定。此次全運會包括陳、楊、孫、吳、武,二十四式太極拳,六種拳,戴京晞以全市陳氏太極拳第一名的身份挺進北京隊。隨後在什剎海體校進行集訓那段期間確實。說到此處,他顯的十分激動:「什剎海體校,這是小的時候的一個夢想,李連杰、吳京等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從這裡出去的,北京孩子的武打夢想也是從這裡開始的,以前就經常念叨自己什麼時候能去什剎海體校學習,如今年至五十,重新回到一種上學的狀態,來到這也算是圓了一個多年的夢想!」集訓期間,每天折返公司、體校、家三個地點,體能與基本功的訓練很消耗體力,集訓結束後,戴京晞表示自己瘦了有十多斤,讓他對太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民間走架相比,系統全套的學習還是需要穩紮穩打的基本功,對體力、精氣神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
在武當山進行分區賽時,戴京晞被分到了第一天比賽第一組的第一個。「我當時的感覺又興奮又有壓力。因為,這意味著我將是全運會群眾太極拳項目,第一個登上全運會舞台的群眾太極拳選手。同時是不是能夠開門紅,為北京爭取到進入總決賽的名額,也很關鍵。」戴京晞回憶道「當天作為北京第一個上場的選手,再加上這是四年一次國家最高級別的一個賽事。心裡很緊張,而且在比賽過程中場地的地毯是兩塊拼接的,我的腳擦到了兩塊地毯拼接的縫兒中,但是還好都隨機應變,沒有出現失誤。」最終,戴京晞以8.97的總成績,為北京隊爭奪了一個陳氏太極拳進全運會決賽的一個名額。
傳承
今年暑期受邀到社區進行太極教學的戴京晞結識了一個小朋友。起初是小孩子的父親特別喜歡太極,聽說了這個暑期學習班後,好說歹說的拉著孩子一起來學習,小傢伙剛開始可不情願,對於太極的招式提不起興趣,戴京晞就將太極中的武學進行講述和展演,他希望通過太極的教學能讓這些家長和孩子對傳統文化保有最初的熱情,也希望通過學習,能讓孩子們學到一些實用的防身技巧。在對小孩子展示完太極的以柔克剛經典效果時,小孩子顯得活躍多了。之後的學習,小孩子從未缺席過,他爸爸都說:「以前是我帶他,他不情不願的出來,現在呀,是他天天催我,吵要我帶他來!」對此戴京晞表示很欣慰,他認為,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應該得到重視,並被後輩得以傳承和繼續發揚光大,他希望自己能在這個時代起到這樣承上啟下的作用,也不枉多年的學習。
戴京晞說:「太極不是神話,它很博大,融合了養生、武學、國學、文化各個方面,它在某一方面並不是最好的,就好比故宮與中央電視塔是不能相比的一樣,太極是故宮的寬廣度,而單一的如國學就好比電視塔的高度。因此說,太極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瑰寶。」
聽到此處,不禁感慨,如果你還認為太極是屬於老爺爺、老奶奶的健身方式,如果你還認為太極是男性專屬的領域,那可就真的太落伍了。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