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市中心,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碑高聳入雲,在這個大碑上有一個小石碑,上面刻著讚頌美利堅的話語:「(美利堅)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這話並非出自美國人之口,而是由中國福建巡撫徐繼畬所寫。

但這塊咸豐三年的中國文字石碑,如何會出現在高高聳立的華盛頓紀念碑上呢?美國人歷來對腐朽封閉的清王朝嗤之以鼻,為何給予一位普通的清廷官員如此隆重的禮遇呢?


誰為衰世留健筆

徐繼畬(1795-1873),出身於書香門第,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學熏陶,自幼聰明好學,童年就能作文,以「神童」著稱。19歲中舉,31歲朝考第一,中進士,入翰林,可謂春風得意,仕途順利。

晚清末世,朝野上下吏治腐敗,綱紀沉淪。徐繼畬對當時官場上的貪污腐化之風深惡痛絕,不願同流合污,始終體恤民情,剛直不阿,清廉為官。

道光十三年(1833年),徐繼畬調任陝西道監察御史,隨後,任廣西潯州知府,數月後,又提升為福建延建邵道道員。剛剛準備在仕途上一展身手,鴉片戰爭的慘敗卻給了徐繼畬當頭棒喝。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永遠的錐心之痛。而對徐繼畬而言,鴉片戰爭更是一針令他幡然猛醒,從而「睜眼看世界」的清醒劑、強心針。

鴉片戰爭爆發後,徐繼畬被派往福建海防前線,兼署汀漳龍道台。不久,廈門失陷、浙江定海、鎮海等地接連失敗,徐繼畬心如刀絞,為之「髮指眥裂,泣下沾衣」。他既敬重捐軀將士們的民族氣節,同時也看到了清朝官兵「承平日久,人不知戰,名之為兵,實則市人,無紀律,無賞罰,見賊即走,此其所以敗也」的事實,憂憤之情溢於言表。

鴉片戰爭的慘敗帶給他空前強烈的刺激,他痛徹地感到是中國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的淺陋無知導致了「天朝」的迅速衰敗。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鴉片戰爭結束後,徐繼畬先是被提升為廣東按察使,接著任廣東布政使。後回到福建任布政使,奉命移駐廈門,辦理通商通行事務,從此開始了對外部世界的接觸和了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廣西巡撫,在赴任途中接朝廷命令,返回福建任巡撫,兼辦通商事務。

徐繼畬利用專門辦理廈門、福建通商的機會,廣泛接觸英、美等國家的一些傳教士、官員和商人,如饑似渴地探求域外知識,思考西方國家走向強盛的原因。他在繁忙的政務之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訪問西人,耳聞筆錄,搜集資料,並「披閱舊籍,推敲考訂」。

他不僅廣泛搜集資料,還對西方傳教士進行訪談。在中國工作的洋人,只要抓住機會,徐繼畬無不「廣泛詢問」。西方傳教士協會的喬治·史密斯在會晤徐繼畬後撰文寫道:「了解世界,思想解放,徐繼畬比他的國人進步得多。交談中……他會一連幾個小時,興趣盎然地談論世界歷史和地理。」

道光二十三年末,徐繼畬在廈門與美國傳教士雅裨理相識,徐繼畬稱他為「西國多聞之士」。雅裨理則認為「這是我迄今遇見的最喜歡提問的一位中國高級官吏」。徐繼畬對雅裨理一再宣揚的「天國」教義不感興趣,但對他帶來的「繪刻極細」的地圖冊卻表現出巨大的熱情,使他對世界史地知識愈來愈感興趣,雅裨理記載道:「他已經獲得了相當多的知識……他對了解塵世間各國的狀況,比聆聽天國的真理急切得多。」雅裨理所敘述的世界地理、歷史和政治知識,在客觀上促成了《瀛環志略》這部中國人研究和探索域外史地名著的誕生。

經「五閱寒暑」,數十易稿,道光二十八年,《瀛環志略》終於橫空出世了!付梓的同年,《共產黨宣言》在歐洲問世。如同《共產黨宣言》震撼了歐洲一樣,《瀛環志略》也猶如在大清國死海般的思想文化界投下的一塊巨石,砸破了幾千年不變的華夷觀念,激起了層層波瀾。

這部書被著名地理學家張穆稱為「海國破荒之作」是亞洲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地理的著述,對我國近代思想有重大啟蒙作用,時人謂為「才士傾心,小儒咋舌」。這部書率先打破了「天朝上國」一統天下的思想桎梏,突破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將中國定位於世界一隅,顯示出觀念上的巨大進步,開中國近代「放眼看世界」的先河。

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始終沒有脫離《山海經》式的鬼怪映像。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前。直到《海國圖志》和《瀛環志略》的問世,才打破了這層堅冰。

《瀛環志略》一經出版,就成為當時人們了解世界的必讀書。尤其是出洋考察的人,大都攜帶此書。同治六年(1867年),京師同文館採用《瀛環志略》為教科書,清政府高層官員將之視為必讀之專書,對朝野人士的世界觀產生了振聾發聵的影響。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師夷長技難制夷

經過鴉片戰爭的教訓,當時一些能夠睜眼看世界的先進人物,也不過僅僅看到了西方的船堅炮利、武器精良而已。他們所看到的只是一個放大了的「天下」,而不是真正的世界。

林則徐組織人編譯的《四洲志》,開創了中國人了解世界的先河。然而嚴格地說,《四洲志》只是資料彙編,對世界的了解仍處於非常膚淺的水平。他並沒有正面回答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因此對其開眼看世界的廣度和深度難以作準確評估。

魏源在此基礎上增補編成的《海國圖志》,主要還是以收錄外國有關資料為主,儘管突破了傳統的華夷之辨,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經世方略,但「師夷」的內容一開始就局限於「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的軍事技術方面。

徐繼畬在《瀛環志略》中則勇敢地透過器物表面,看到了西方強國在政治、經濟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先進性,他著書立說的重點在於如何「治國」而非僅僅局限於「制夷」。這正是《瀛環志略》領先於時代之處,也突出表現了徐繼畬超越時代的真知灼見。

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很多人對魏源的《海國圖志》能脫口而出,而對徐繼畬和《瀛環志略》卻知之甚少,《海國圖志》受到的好評遠高於《瀛環志略》,這種看法至今不衰,原因何在?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這是因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中國雖然吃了敗仗,但民族情緒中傲慢自大、閉關自封的意識卻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即使是一部分最先接觸西方文化的先進分子也不例外。此外,文明的碰撞,反而更加激起了眾多國人對外部世界強烈的仇恨情緒,最先覺醒的人也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抵禦外國的侵略和欺辱,恢復「天朝」君臨萬國的世界秩序。

魏源所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梁啟超評價說「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適時地滿足了這種情緒的需要。許多人以為這就是救國救民的鑰匙。當時,許多人批評《瀛環志略》不及《海國圖志》,認為魏源能夠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而徐卻沒有提出類似的主張。當時絕大多數士大夫不理解,後人也不理解,以至於近代史上,沒有徐繼畬應有的位置。

《瀛環志略》對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介紹,遠遠超出了一般地理書籍的範疇。尤其有意思的是,對於當時正在崛起、尚未稱霸世界的美利堅合眾國,徐繼畬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和關注。

在《瀛環志略》中,他詳細地介紹了美國的立國史、政治制度,特別介紹了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功績。徐繼畬充滿讚美之情地描述道:


「華盛頓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就交出了權力而過平靜的生活。眾人不肯讓他走,堅決要立他為帝王,華盛頓就對眾人說:『建立一個國家並把這種權力傳遞給自己的後代,這是自私。你們的責任就是選擇有才德的人掌握國家領導職位。』隨後,他仍沿襲以前的一些做法,在一國之內建立州;每個州設立一位州長和副州長,副州長輔佐州長;以四年為一屆;各州長又公推一個國家總統,專門管理結盟和戰爭等事務。他告訴國人,在美國只需有『德』,任何一位平民皆可能被推選為『國主』,而中國世代『得國而傳子孫,是私也』。」

接下來,徐繼畬又滿腔熱情地讚揚道:「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徐繼畬的這段文字,是中國人首次評價美國總統。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縱觀了中國歷代皇朝的周期性興衰和中外眾多元首選舉交替方式,而格外看好華盛頓和美國憲政中的總統任期制,比較公正地概括了華盛頓一生的功勛和品德,同時也反映了在封建專制末期,中國人對民主政治的由衷嚮往之情。

此外,他對美國「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的新制度予以衷心讚美,預言美國所實行之法「必傳於世無疑」,因其所代表的是世界發展的必然大趨勢。這些毫不掩飾地推崇世界其他文明體系的言論,皆屬突破時代局限的超前思維和卓識遠見。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牆內開花牆外香

1868年3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重要評論,論述一位清朝官員因研究科學被撤職,並遭到皇帝放逐,長達18年。其科研成果是一部世界地誌專著,名《瀛環志略》,從此「中國歷史悠久的地誌體系,被這位東方伽利略改革了……對中國人來說,研究夷人歷史肯定險象環生,而這位地理學家,正直勇敢,不怕重蹈伽利略的覆轍」。這就是徐繼畬。

應該說,徐繼畬雖從未踏出過國門一步,然而卻以學者之敏銳和朝臣之使命感,不以飽學誇世,不屑官場營營,不當官場「蛀蟲」,不做書中「獃子」,於「曲筆天誅、直筆人戮」之夾縫中潛心著述,有所作為,以惠國人,免我中華「舉國昏昏、上下噩噩」之尷尬,實屬老子所言「不出戶,知天下」的先知先覺。

而他在修書與治史的過程中,折射出來的是深厚的學養才智,為天地立言的壯志豪情。他的諸多精彩之論,滲透著明察秋毫的敏銳,由表及裡之穎悟,以及對萬物機理之洞見,天地玄妙之探求。這些完全有理由得到「天朝」上下的充分尊重。

事實卻大錯特錯。在中國這片奇怪的土地上,如果十個人中有九人是瘋子,那麼剩下的那個正常人,會被那九個瘋子一致認為是真正的瘋子。這本書從出版那天起,命運就很悲慘,徐繼畬也遇到了無窮無盡的麻煩。

在當時情況下,徐繼畬對西方政治制度和華盛頓的介紹與推崇,後果可想而知。士大夫們強烈攻擊徐繼畬,中國文化這麼優秀,你還敢去介紹這些蠻夷的書,這豈不是對祖宗的不敬?!再者,以當時清廷專制之登峰造極,理念之僵化老舊,豈能容許朝廷命官影射和抨擊封建制度,且公開讚美外國元首,與西洋傳教士沆瀣一氣?就連思想開放,曾經稱讚徐繼畬為「天下奇才」的曾國藩也認為「徐松龕中丞著書,頗張大英夷」。

更有甚者,個別人採取斷章摘句的手法,將書中論及日耳曼聯邦有「西方王氣,方興未艾」的話,故意刪去「西方」二字,用來彈劾徐繼畬,欲置他於死地。

1851年,徐繼畬被免去福建巡撫,留京任太僕寺少卿,成了管馬政的副手,第二年更被削職回鄉。徐繼畬不僅生前宦海浮沉,命運坎坷,死後的歷史地位也反之覆之,「美奸」與英雄的稱號交相替換。在當時的潮流中,《瀛環志略》受冷遇的命運已經註定。

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在聽說徐繼畬的故事後,卻被深深地震動了!

令美國人欣喜無比的是,在相隔萬里、閉關自大的「老大中國」,居然還有這樣一位黃皮膚黑眼睛的知音!1811年,美國政府為紀念開國總統華盛頓,開始籌建華盛頓紀念碑。在建碑過程中,美國政府向全世界廣徵紀念物。當美國政府向中國徵集相關的紀念物時,由於中國國內對華盛頓了解的人實在太少,美國政府大失所望。

晚清名臣,名言刻上美國總統紀念碑,子孫用其遺物換城市戶口

恰在此時,在中國生活了10年之久的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知道了這個消息,經過多方努力,找來上等石碑,將徐繼畬這段讚頌美利堅的經典文字刻在上面。1853年,漢字石碑「漂洋過海」到達美國,贈送給了美國華盛頓紀念館。徐繼畬的名字被美國收進了《世界名人錄》。

1862年,美國傳教士伯駕將碑文譯成英文後發表,使徐繼畬的言論事迹在美國不脛而走。尤其是他對華盛頓之讚譽言論,使美國朝野上下大受感動,引起很大反響。美國人感興趣的是,在遙遠的大清國,竟有一位官員如此推崇歌頌他們的國父華盛頓。而徐繼畬的言論引入美國後,他的仕途也突然時來運轉。

第二次鴉片戰爭慘敗後,清王朝終於感到不明白外部世界的種種苦處。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瀛環志略》在國內的地位開始提升,總理衙門重印《瀛環志略》,「中外(指京師與地方)奉為指南」。

同治三年(1864年),徐繼畬再次被召入京城,擔任通商衙門行走,即現在的外貿部長。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主管對外通商的官員。同治六年,徐繼畬又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兼總理同文館事務大臣,即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所高等學校首任校長,成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開創者。

同治十二年,徐繼畬老病而卒,美國學者稱其為「世界公民」。伽利略因鑽研和傳播科學真理而遭到宗教迫害,最終屈服,公開宣稱自己錯了。同伽利略一樣,當年為了《瀛環志略》能夠出版,這位「東方伽利略」徐繼畬也屈服了,他在引言中寫道:「坤輿大地,以中國為主。」這才是中規中矩的傳統士大夫的論調。

「身處陰溝,仰望星空」,一個終生嚮往民主政治的人,卻在專制的屠刀下膽戰心驚地生活了一輩子。這不能說不是一個無奈的諷刺。徐繼畬去世後,留下了33種297件字畫文物,並留下遺囑:寧賣房賣地,不賣書籍字畫。但上世紀80年代末,徐繼畬七世孫為了解決城市戶口,將這些書畫遺物都捐給了山西省博物館,最終戶口沒有解決,許多字畫也遺失了。

光緒二年(1876年),郭嵩燾出使西洋,親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實際情況,印證了《瀛環志略》對外部世界的真實描述,他在給國內的信中感嘆地說:「徐先生未歷西土,所言乃確實如是,且早吾輩二十餘年,非深謀遠慮加人一等者乎?」

今天,凡是去美國參觀華盛頓紀念碑的人們,尤其是華人,看到這塊漢字碑,聆聽到百餘年前發出的這個勇敢的聲音,除了佩服,還當作何感想?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蜀中狂客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乾隆手裡接過皇位,嘉慶還沒高興呢,一件事就讓他盼著爹死!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