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個小村,居然能抵擋10萬太平軍!
作者:巴希爾
浙江諸暨縣城東北有個村莊,村民大多為包姓,所以叫做包村。
今天,這兒是一片安靜祥和的土地。誰也想不到,在清朝末年,這個小村落曾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當地村民武裝前後打退太平軍五次進攻,雙方死傷數萬人。
諸暨的地理位置
「神仙」登場
1861年,距天京陷落僅剩三年,後人或許想當然以為,此時太平天國氣數已盡。但事實上,太平軍當時席捲江浙,攻勢正盛。1861年秋,李秀成率太平軍在浙江攻城略地,九月份相繼佔領紹興、諸暨等地,設置地方政權。
於是,包村之戰的主角包立身,登上了歷史舞台。
包立身只有二十幾歲,出身普通農家,大字不識幾個,祖上世代居住包村,履歷平平無奇。然而包立身卻很受鄉人尊敬。
太平軍
原來這人文化水平不高,野心倒不小。他自稱修仙得道,能預測禍福吉凶,天天焚香打坐,號稱上知天象,下知地理。久而久之,在鄉里混了個「包神仙」的名頭。
太平軍攻入浙江,在包立身看來,實乃大好時機。太平軍佔領諸暨不久,他便打出旗幟公然抗拒。包立身搬出一堆「神授」的兵書、寶劍、符籙,輕鬆拉起一支「東安義軍」,殺死太平天國鄉官。
與一般地方團練不同,包立身宣稱,起兵目的在於「守包村土地」。他自號「先生」,既不受太平天國控制,也不用清朝年號。
清軍
包立身宣揚起兵保衛家鄉後,歸附的鄉民數以千計,他們在包村修築城壘,打造軍械。
如此高調,自然引來了太平軍高層的注意。包村雖小,卻無異於一顆打入太平天國戰場後方的釘子。駐守紹興的來王陸順德,下令派兵剿滅包村。
六打包村
這年11月、12月,太平軍調動數千兵馬,先後兩次進攻包村,然而事與願違,兩次「圍剿」,頭一次中了包村伏兵,第二次也傷亡百餘人,居然都被包立身打敗。
太平軍
1862年正月,陸順德親自出馬。他認為,此前失利主要是兵力不足。25日,他先派部將率眾兩萬前來,滿以為可將包村一鼓蕩平。
不料,包立身臨危不懼,利用太平軍不明地形的弱點,再次設下埋伏。太平軍兵力雄厚,對敵人掉以輕心,結果遭到伏兵截擊,喪亡兩千餘人,狼狽撤退。
接到敗報,陸順德懊惱不已。難道幾萬天兵打不下一個小村子?忽然他心生一計。兩天後,陸順德率四萬大軍,利用地形,埋伏在包村附近,另派一百多人殺入包村誘敵,準備詐敗將包軍引出村子,圍而殲之。
然而,包立身發現來攻的太平軍與往常迥異,兵力較少,識破是誘敵之計。太平軍被守軍斬殺了三十多人,佯裝敗退,可是敵人卻不追來。三次攻打包村接連受挫,太平軍白白損失了不少兵力。
而在村內,包立身神氣十足,他身穿一襲純白道袍,時而焚香默坐,時而披髮仗劍,嘴裡喃喃不知念著什麼咒語。
據說,有位「白鶴真人」,曾傳授給他兵法和遁甲方術。所以他不僅能算準出戰方向,還會用「六丁縮地法」,把敵軍大炮搬過來。
當地民風迷信,包立身的「神跡」很快傳得特別玄乎。周圍數百里,都有居民搬到包村避難。許多地主攜帶資財糧食跑來支持他。
包立身把部眾分為東、安、忠、義四大營,全部穿白衣,剃髮以區別太平軍。四營首領均為包氏親族,並設置有文書和後勤機構,儼然建立起一支私人武裝。
連吃敗仗之下,陸順德試圖採取政治攻勢,招撫包立身。村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太講「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套,結果太平軍又賠上了勸降使者。
陸順德一氣之下,向杭州等地徵集援軍,繼續攻打包村。與此同時,包立身也和附近民團求援。
1862年2、3月,太平軍又向包村發動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勢。包立身率軍迎戰,被流彈擊中負傷,親軍拚命把他救出戰場。但在關鍵時刻,其他民團派來救兵,太平軍因而戰敗,傷亡接近兩萬。
這下,太平軍眾將忍無可忍。主持浙江戰場的李秀成堂弟、侍王李世賢,從全省調集人馬。
侍王李世賢之府
5月,李世賢、陸順德等五王親自統領寧波、杭州、金華等地的十餘萬精銳太平軍,齊集包村。太平軍內部甚至傳言,甘願放棄天京也要打破包村,可見他們已執著到何種程度。
「神話」終結
包村東面和北面山勢險峻,南邊則為漫長的緩坡。村眾就在這片山坡上,層層疊疊修築寨牆,抵抗外軍。此前他們堅守不出、以逸待勞,是多次擊退太平軍的關鍵。
第六次攻打包村,太平軍採用了最穩妥的圍困戰術。6月,村內糧道、水源全部被切斷。而經過此前多次戰鬥,包村武裝已經損失十分之三、四,眾寡懸殊,無力突出重圍。
太平軍
重圍中的包村,狀況越來越糟。除本村村民外,村內還有不少逃難來的民眾。人口密集加速了物資消耗,食品、房屋嚴重缺乏,還導致瘟疫橫行。
包村的信仰體系也日漸瓦解。嚴酷的現實引發人群對「神仙」的懷疑。包立身督促各隊長提高警惕,防備劫營,眾人僅表面應諾,敷衍了事。不少人口出怨言,還有膽大者指著名字咒罵「包神仙」。
決戰時刻終於迫近。太平軍一面用炮擊掩護,一面發揮工兵優勢,暗中挖掘地道。七月初一,太平軍通過地道一舉攻入村內,徹底消滅了抵抗勢力。包立身下場不明,大約死於亂軍之中。
太平軍
據清方奏報,全村陣亡男女共約一萬四千人。民間傳說更加誇張,民國的「包村忠義祠碑」,竟宣稱殉難者多達十九萬。
傳言還說,太平軍驅使裸女作前隊,又用雞羊狗血盛入噴筒,向村中亂射,才破了「包神仙」的法術。這種說法今天只能當笑話看。
太平軍最終攻破包村,但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在第六次攻打包村期間(1862年4-7月),左宗棠率軍入浙,太平軍控制的地區接二連三失守。清軍佔領寧波、台州等要地的同時,太平軍十餘萬主力卻局限於一個小村。
因此,太平軍打破包村後,也無心在當地駐軍或建立政權。次年,浙江太平軍全線潰敗。包村之戰,實乃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
1863年清軍奪回蘇州
包村為何有此驚人戰鬥力?
諸暨包村一隅之地,卻能同太平軍相持九個月,打退其五次進攻,牽制十多萬兵馬。原因何在?
首先是包立身集團的高度組織性。包立身本人可能只是個膽大不怕死的神棍,但包氏集團從形式上,和漢末黃巾軍、元末紅巾軍、清代白蓮教類同,一脈相承。
他們均以鄉村民間儀式為基礎,打造出宗教雛形,形成信眾群聚效應,再構成組織基礎,以神明的名義發號施令。
這一點兒新意也沒有,相比之下,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多少還吸取了西方因素。可實踐證明,在古代中國,下層民眾很吃這一套。何況戰亂年代,百姓尋求安慰的需求更加迫切。
具備獨立信仰體系,使包村武裝的戰鬥力,和一般團練產生本質差別。太平軍必欲滅之而後快,恐怕也是因為聯想到自己的崛起歷程。
從另一面看,包村之戰,也昭示了太平軍後期戰鬥力嚴重下降。
從第三次進攻開始,太平軍兵力上占絕對優勢,但戰術素養十分糟糕。第四次、第五次戰役,太平軍都因遭附近民團夾擊失利,足見他們缺乏基本的圍城打援意識或能力。
同年10-11月,在天京會戰中,李秀成、李世賢以二十餘萬大軍,未能攻破湘軍萬人據守的雨花台。這更能說明江南太平軍戰鬥力普遍弱化。「天兵」失去了當年打江山的銳氣,天國隕落也就為期不遠。
以宗教信仰團結部眾,雖然初期可以強化軍隊戰鬥力,但終究不可持久。太平天國和小小「神國」包村,在這一點上,可謂殊途同歸。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