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起義軍最早北伐元朝,最後卻跑偏了
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政府想修黃河,結果修出一個「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造反專業戶白蓮教的教徒韓山童、劉福通發動起義,建立了紅巾軍。到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形勢已經越來越無法控制,劉福通立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帝,建立了「宋」政權。這個「宋」明顯是要帶領人們「反元復宋」啊,元朝立國不到百年,老百姓對於前朝的印象還是有的。
圖片:紅巾軍
三路北伐
此時的紅巾軍已有幾十萬人,看起來已經到了推翻元朝的時候了。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發動三路北伐,直指大都。當時打出了「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紅巾軍的主力開始北上,西路入陝西,東路走山東,中路走山西。原來制定的計劃是三路對元朝中心進行合圍,但沒想到的是東西兩路都受阻,西路敗退入川,東路退回山東,只有中路直趨大都而去。
圖片:三路北伐路線圖
攻克上都
這隻由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等人(聽這些名字果然很江湖)率領的中路軍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發現大都打不了,就改道從大同出塞,直取元上都。估計元朝當時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南面,沒成想身後出現了紅巾軍,於是上都就成了「大宋」的了。上都作為元朝的夏都,是傳說中忽必烈接見馬可波羅的地方,一支農耕區的起義軍在草原上打進了游牧民族的老巢,它的失陷對元朝政治上的打擊是巨大的。
圖片:元上都遺址
開始跑偏
大都還是萬萬不能去的,那裡重兵雲集,此時中路軍失掉了「革命目標」,接下來的只剩下了生存。往哪走,只能往東走,誰也不會想到有誰去打遼東。至正十九年(1359年)正月,紅巾軍攻下了遼陽,從中路軍出發開始這一路來看,這個冒牌的大宋刷出了當年正牌大宋幾輩子都達不成的成就。元朝原以為他們只是流寇流動作戰,沒想到這些人在遼東站下還不走了。紅巾軍一面向遼西的大寧進攻,一面向東跨過鴨綠江。
跑的太偏回不來了
圖片:元朝的征東行省
這下高麗可就倒了霉嘍。此時的高麗作為元朝的征東行省,屬於介於元朝領土和附屬國之間的存在,是沒有多少獨立自主權的。高麗恭愍王王顓趁著元朝無暇東顧,趁機去除國內的元朝勢力,不惜發兵攻打了雙城總管府。元朝也沒有辦法,看在高麗發兵幫助鎮壓起義軍的面上就默許了。這偷著樂沒幾天,紅巾軍就過來了。自臣服元朝以後,承平日久,高麗邊防廢弛 ,百姓不習兵革(想想兩百多年後,好像一直都這毛病),第一次紅巾軍僅有三千人,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好在高麗回過神來,派軍隊收復失地,把紅巾軍趕了出去。之後高麗又打退了紅巾軍從陸路和海路(沒想到把,人家還有水軍)的小規模進攻。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高麗真正的災難還沒有來臨。
至正二十一年(1561年)十月,在遼東的中路紅巾軍十餘萬主力全部出動,在關先生、破頭潘、沙劉二等人的帶領下全力進攻高麗。這次進攻對高麗的破壞力極大,高麗開始完全無法抵擋。當年十一月,紅巾軍攻破了高麗的王京,高麗王倉皇逃走(後來幾次是不是拿的同一個劇本)。之前就說了,聽幾個領頭的名字感覺很江湖,這群紅巾軍也跟著很江湖。他們在元上都一把火燒了元朝的宮殿,在這裡也把高麗的王宮也燒了,而且他們對高麗百姓的所作所為完全和強盜流寇一樣。趁紅巾軍在王京停留不走忙於享受之時,高麗人開始了反擊。高麗集結20萬人圍攻王京,當中李成桂帶領親兵2000人率先攻入城內。這個李成桂是不是很熟悉?此役,關先生和沙劉二被高麗軍斬首,破頭潘率餘眾北去。而經過這次的損失,紅巾軍在遼東已所剩無幾,最終被元朝消滅了。
後續的連鎖反應
這是一次完全偏離了既定目標的北伐,最終成了向東的搶掠,完全和「重開大宋天」一點不著邊了。當然你不能和起義軍談什麼覺悟這類的,不過這場意外的「跑偏」也帶來了連鎖反應。
經過這場戰亂,元朝後方打了個稀爛,統治根基被重創。因為中路紅巾軍的活動,元朝對國內其他方面的鎮壓力量受到了牽制,這也使得南方一批新興勢力得到了發展。
劉福通也真不惜本,主力都派出去北伐,本部的力量極大削弱。這讓他根本不能再與元朝直接抗衡,而投靠紅巾軍的朱元璋開始做大。
高麗逐步擺脫了元朝的控制,但高麗王卻不是笑到最後的人,你忘了當初攻城的李成桂了嗎?李成桂逐漸控制了高麗的實權,並最終建立了朝鮮王朝。在紅巾軍進攻高麗以及之後李成桂與元朝遼東勢力的爭鬥的混亂中,大批女真人開始湧入圖們江兩岸,這對之後明朝和朝鮮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圖片:李成桂最後取代高麗建立了朝鮮王朝
紅巾軍與元朝在遼西大寧地區進行了激烈的爭奪,這使得原來發展水平很高的大寧地區遭受重創,明朝最終棄守大寧衛,嚴重減弱了明對東北的輻射能力,最終遼東問題不可避免。
好了,腦洞有點多了,就到這了。
TAG:塵埃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