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汽車發展史——內燃機

汽車發展史——內燃機

上周小編和大家一起了解了蒸汽機的發展,今天小編就和各位小哥哥小姐姐再來一起了解一下內燃機。

內燃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它是通過使燃料在機器內部燃燒,並將其放出的熱能直接轉換為動力的熱力發動機(感謝度娘)。

廣義上的內燃機包括往複活塞式內燃機、旋轉活塞式發動機、自由活塞式發動機和旋轉葉輪式的燃氣輪機、噴氣式發動機等,但通常所說的內燃機是指往複活塞式內燃機,又以其中的汽油機、柴油機應用最為廣泛,其保有量大大超過了任何其它種類熱機。

1673年,荷蘭的惠更斯就已經有了製造內燃機的想法:少量的火藥在氣缸里燃燒,提升活塞,當氣體冷卻時,大氣壓力便將活塞向下推,進行做功衝程。雖因火藥燃燒難以控制沒有研製成功,卻導致了蒸汽機的誕生,促成了歐洲的工業革命。

1794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之後人們又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內燃機方案,但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均未付諸實用。

1862年,法國科學家羅夏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之後,提出四衝程工作循環的理論。

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創製了第一台往複活塞式、單缸、卧式、3.2千瓦的四衝程內燃機,它以煤氣為燃料,採用火焰點火,轉速為156.7轉/分,壓縮比為2.66,熱效率達到14%,運轉平穩。在當時,無論是功率還是熱效率,它都是最高的。

1881年,英國工程師克拉克研製成功第一台二衝程的煤氣機,並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奧托內燃機得到推廣,性能不斷提高。1880年單機功率達到11~15千瓦,到1893年又提高到150千瓦。由於壓縮比的提高,熱效率也隨之增高,1886年熱效率為15.5%,1897年達到20~26%。

雖然這些煤氣機的功率、性能等方面日漸成熟,但是要運轉煤氣機,就必須將煤氣機接在煤氣管道上,這就給使用者們造成了極大的不便。隨著是有的開發,比煤氣易於運輸攜帶的汽油和柴油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1883年,德國的戴姆勒製造出第一台燃用汽油的立式汽油機,當時,其他內燃機的轉速不超過200轉/分,它卻一躍而達到800轉/分,因而機器輕了很多,該汽油機也被稱為立鍾,特別適應交通運輸機械。

1885—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發明了以汽油機為動力的汽車,而這輛以汽油機驅動的汽車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汽車——賓士一號。汽車的發展又促進了汽油機的改進和提高。

1897年製成了第一台壓縮點火的內燃機。最初,狄塞爾力圖實現奧托循環,以獲得最高的熱效率,但實際上做到的是近似的等壓燃燒,其熱效率達26%。壓縮點火式內燃機的問世,引起了世界的極大興趣,也以發明者而命名為狄塞爾發動機。這種內燃機以後大多用柴油為燃料,故又稱為柴油機。

1926年瑞士人A.J.伯玉希第一次設計了帶廢氣渦輪增壓器的增壓發動機, 50年代後市場上才普及生產增壓內燃機,此後增壓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

20世紀60年代後期內燃機電子控制技術誕生,通過70年代的發展,80年代趨於成熟,隨著人類進入電子時代,21世紀的內燃機也將步入「內燃機電子時代」。而電子控制技術的核心其實只是一塊小晶元——ECU(電子控制單元)它通過感測器採集汽車行駛中的狀態,通過實現編入的程序來控制發動機的點火,噴油量,空燃比,怠速等等。說白了就是汽車的大腦。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幾年來也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改裝車了。今天攢個冬菇頭,明天改個排氣啥的。但這些改裝都只是硬體上的改裝。道路上不乏很多扮豬吃老虎的例子。怎麼能扮豬吃老虎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刷ECU,要麼換ECU。沫子淌的有點稠了。我們車沫子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做一期刷ECU的節目,在那個節目中小編再跟大家沫子吧。

咱們繼續回到內燃機。講了這麼多內燃機的歷史。小編再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內燃機的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吧。

一個完整的發動機(額,發動機就是內燃機),外部是有氣缸體,曲軸箱,汽缸蓋,汽缸墊等幾部分包裹起來的。

剖開後,內部結構就像這樣

再往核心拆

額,拆得有點快....咱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上圖是一個四衝程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圖。首先,汽油和空氣混合氣從進氣口進到燃燒室,活塞向下移動,曲軸轉動。然後對混合氣進行壓縮。混合氣在高溫高壓下經火花塞點火爆燃做功,推動活塞向下運動,曲軸轉動,活塞向上運動,排出廢氣。這大概就是我理解發動機內部的工作原理。(嗯,大概,貌似,好像是這樣吧)

還是請度娘認真解釋一下吧:

進氣行程

進氣門開啟,排氣門關閉,活塞由上止點向下止點移動,活塞上方的氣缸容積增大,產生真空度,氣缸內壓力降到進氣壓力以下,在真空吸力作用下,通過化油器或汽油噴射裝置霧化的汽油,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由進氣道和進氣門吸入氣缸內。進氣過程一直延續到活塞過了下止點進氣門關閉為止。接著上行的活塞開始壓縮氣體。

壓縮行程

進排氣門全部關閉,壓縮缸內可燃混合氣,混合氣溫度升高,壓力上升。活塞臨近上止點前,可燃混合氣壓力上升到0.6~1.2MPa左右,溫度可達330℃~430℃。

作功行程

在壓縮行程接近上止點時,裝在氣缸蓋上方的火花塞發出電火花,點燃所壓縮的可燃混合氣。可燃混合氣燃燒後放出大量的熱量,缸內燃氣壓力和溫度迅速上升,最高燃燒壓力可達3~6MPa,最高燃燒溫度可達2 200℃~2 500℃。高溫高壓燃氣推動活塞快速向下止點移動,通過曲柄連桿機構對外作功。作功行程開始時,進、排氣門均關閉。

排氣行程

作功行程接近終了時,排氣門開啟,由於這時缸內壓力高於大氣壓力,高溫廢氣迅速排出氣缸,這一階段屬於自由排氣階段,高溫廢氣以當地音速通過排氣門排出。隨排氣過程進行進入強制排氣階段,活塞越過下止點向上止點移動,強制將缸內廢氣排出,活塞到達上止點附近時,排氣過程結束。排氣終了時,氣缸內氣體壓力稍高於大氣壓力,約為0.105~0.115MPa,廢氣溫度約為600℃~900℃。由於燃燒室佔有一定容積,因此在排氣終了時,不可能將廢氣徹底排除乾淨,剩餘部分廢氣稱殘餘廢氣。

四衝程汽油機經過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完成一個工作循環,在這個過程中,活塞上下往複運動四個行程,相應的曲軸旋轉兩周。

那麼好,我們繼續拆

這就是boom shakalaka的瞬間

這就是發動機的進氣和出氣口。咱們再來看看它整個的配氣和曲柄連桿機構

因為現在車沫子還處在初期階段,資金技術各方面都還不成熟。我本來是想做一期拆車視頻的。其實拆東西不難,難的是找不上拆的東西。所以我只能先簡短的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發動機的構造。在不久的將來,車沫子一定會和大家一起拆一輛汽車,並仔仔細細把它的發動機拆給大家看!!!

這兩天光更了這麼些個無聊的文字,大家肯定都想棄我們而去了吧。別急,我們已經開始籌備第二期視頻節目了。大家再等等,這麼冷的天,吃個熱豆腐也是極好的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健身之新手建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