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才是正宗的迎新年 楊浦區少年宮編教材培養非遺小傳人

這才是正宗的迎新年 楊浦區少年宮編教材培養非遺小傳人

圖說:展示會上,學生學著編織中國結  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下同)

糖畫、近景魔術、木偶戲,來自上海市區級的非遺傳人帶領著楊浦區的非遺小傳人展示獨門絕活;品臘八粥、包湯圓、寫春聯、看書畫、剪窗花,逛親子遊園會看民風書畫展,祈福迎春好不熱鬧。 今天下午,「智慧中華」楊浦區優秀文化傳承教育現場展示會在楊浦區少年宮舉行,學生藝術節優秀作品彙演、優秀民族文化特色社團展示、非遺技藝傳承體驗等活動精彩紛呈。《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系列叢書發布同時在活動上發布。

走進楊浦區少年宮的大門,濃郁的中國風和民族情四處洋溢。夢想劇場內,由上海市學生民樂二團(楊浦區少年宮民樂團)演奏的《絲綢之路》,作為開場曲,大氣磅礴,餘音繞梁。區學生舞蹈團、合唱團、工藝社團及中原路小學、復旦大學附屬小學、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小學的藝術團師生帶來了《剪紙姑娘》《巧手迎新年》《海上童謠》等形式多樣的藝術展演,展現了楊浦學子的藝術風采。

圖說:「智慧中華」楊浦區優秀文化傳承教育現場展示會舉行

《智慧中華?我是非遺傳習人》微課程同時在活動上發布,系列教材及微課立足上海的「非遺」文化資源,在華東師範大學、上海社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非遺保護協會等單位專家及非遺傳人的指導支持下,歷時600天,少年宮朱茹潔主任任編輯組長,帶領三十位青年教師、相關專業高校學生共同參與完成。

圖說:吹糖人

每冊教材包括微課、教材和手工材料包,涉及非遺歷史文脈、藝術特色、技藝工序、創新設計、文創衍生等,為傳承傳統探尋有效方式,也為文化延續和創新帶來生命。「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具有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意義。」華東師範大學錢初熹教授說。

據了解,2005年楊浦區就開始面向全區中小學生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普及,將民族文化傳承教育融入學校藝術教育常規,形成了「研究室-基地校-推廣校」的三級普及網路,構建民族文化傳承教育共同體。楊浦區少年宮在推進區域非遺教育的過程中,與「一校一品」建設相結合,助推將上海本土文化藝術如滬劇、海派剪紙、民俗文化、滑稽戲等納入學校的藝術特色發展中,培養了一批「非遺」小傳人,助推了一批「非遺」特色項目和社團的產生。

圖說:與非遺傳承人合影

到2017年,楊浦區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的學校覆蓋率已達100%,49所中小學校成為 「民族文化基地校」,輻射6000多個家庭,20000餘人次受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看達沃斯:特朗普,別來了!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