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三十七年,有兩個不容易察覺的細節,卻正是細節改變了歷史!
公元前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七年,在神州大地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秦始皇在巡遊途中駕崩了。因為始皇的突然逝世,秦二世胡亥的繼位就變得有些撲所迷離。不論胡亥的繼位是篡權還是欽定,其親信趙高的上台就已經標誌著必須有一場權力的更替和政治的屠戮。在始皇三十七年唯一有個家族有機會能讓發生在沙丘的事情顯現得更清楚,也只有這個家族有能力可以影響始皇逝世後的政治格局,這就是蒙氏家族。但很詭譎的是強大的蒙氏家族幾乎沒有抵抗能力,很短時間之內便被新上台的趙高集團摧毀。我細讀《史記》中關於始皇三十七年的記載後才發現不是當年蒙氏兄弟政治能力太弱,而是始皇三十七年的兩個歷史細節讓他們無法抵抗,最終只能含冤而死。
細節一:蒙毅的祭山川。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帶了那些重要人物?《史記·秦始皇本紀》交待得很清楚:「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說明此次巡遊有李斯和胡亥,當然還有趙高。不過此處的記載雖清楚但不全面,因為這裡漏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人物,那就是蒙毅。蒙毅和秦始皇的關係很親密,遠超李斯和趙高。《史記·蒙恬列傳》記載:「始皇甚尊寵蒙氏,信任賢之。而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可以看出始皇除了睡覺不和蒙毅在一起外,估計上廁所都要蒙毅昵在一起。那最後一次巡遊途中蒙毅到哪裡去了?成龍拍的《神話》劇情交待是蒙毅為始皇去取長生不老葯去了,返回途中慘遭叛軍殺害。其實不然,《史記·蒙恬列傳》記載:「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遊會稽,並海上,北走琅邪。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秦始皇巡遊途中病了,迷信神靈的他想派一個親密之人返回會稽山沿途祭祀山川神靈,為自己祈禱早日康復。誰最為親密?那就是蒙毅。蒙毅出發之時,自己還是鮮衣怒馬的紅三代,而回程之後卻變成了階下之囚的黑五類。蒙毅表示很懵逼,他不僅懵逼,而且還錯過了歷史大戲。如果蒙毅沒有外出去祭祀山川神靈,那在沙丘宮時就不會是「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蒙毅作為始皇近臣,將第一時間獲悉當年的歷史真相。那麼不論是始皇欽定的太子是誰,蒙毅的存在都會讓那段歷史變得更加清晰。如果始皇欽定的繼承人確為扶蘇,趙高也會因為蒙毅的存在而不敢造次,秦朝的走向將會是另外一番走向。蒙氏家族又會因為蒙毅得知始皇逝世的消息,哪怕始皇欽定的是胡亥繼位,蒙氏家族也不會遭受滅頂之災。蒙恬之所以手握三十萬雄兵而毫無動作,是因為他交出兵權被捕下獄之時壓根兒不知道始皇已經駕崩,只知道是始皇的旨意。始皇之命,蒙恬不敢不從。難倒真是趙高集團偽造的始皇一道聖旨就讓蒙恬坐以待斃了嗎?那真是小看了蒙恬,更是小覷了趙高。《史記·蒙恬列傳》記載:「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已死,蒙恬疑而復請之。」假聖旨是不足以擊垮蒙恬讓其束手就擒的。最後真正擊垮蒙恬心理防線讓其相信聖旨真實性卻是另外一個原因。
細節二:蒙恬的秦直道。秦始皇為什麼會選擇在三十七年出遊?我給一個答案:秦直道大型交通工程竣工了!《史記·蒙恬列傳》記載:「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這不是說秦直道沒有修好嗎?之前是沒修好,但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基本修好了。因為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載證實了秦直道的基本竣工。我們來看一下秦始皇的三十七年的出巡線路:「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還過吳,從江乘渡。並海上,北至琅邪···至平原津而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從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始皇的巡遊路線是自咸陽往東走然後開始北上。就在此時始皇病逝了,按理來說此時胡亥和趙高應該迅速向西趕回咸陽,一則盡量縮短行程避免始皇屍體腐爛,二則抓緊時間回咸陽搶班奪權。但是詭異的是胡亥和趙高選擇的是繼續北上,由井陘穿過雁門郡和雲中郡,繞著上郡進入了九原郡,再從九原郡出發通過直道回到了咸陽。《史記·秦始皇本紀》「行,遂從井陘抵九原。」「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那為什麼我在前面稱直道為「基本竣工」,因為《史記·李斯列傳》又寫到「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繇無已。」說明秦二世時期還在不斷完善秦直道。
那為什麼胡亥和趙高不選擇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由東向西返回咸陽,而是要繞這麼大一個圈子才回到咸陽?蒙恬之死的答案就在其中。因為始皇此次的巡遊線路就是從咸陽出發往東走,再往北到九原郡。到九原郡視察完秦直道竣工情況和進行通車剪綵儀式後再從九原郡通過直道回咸陽。這個巡遊線路各郡縣及蒙恬早已得到朝廷通報,並要求做好相應接待工作,如果胡亥和趙高此時中斷預定線路回咸陽,然後在咸陽搶班奪權或者在咸陽發聖旨讓扶蘇和蒙恬自裁,估計他們會在咸陽城外看見漫天旌旗的蒙恬勤王之師。除此以外,咸陽城內的右相馮去疾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到時內外夾擊,胡亥、趙高和李斯在沙丘的一切努力都是白忙活。所以,趙高和胡亥必須繼續按照預定線路前進,只有這樣秘不發喪才有意義。趙高確實是個人物,藝高人膽大。此時趙高憑藉預定線路未變,始皇逝世消息未泄,而鑾駕又在逼近上郡之時,用一封假聖旨擊垮了蒙恬的心理防線。想必當年趙高的使者帶著假聖旨先趕到了上郡的陽周縣,這封假聖旨騙過了扶蘇但卻未能讓蒙恬交權,蒙恬發出了「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之語,因為此時蒙恬懷疑聖旨有假,擔心始皇那邊有變,想拖下時間靜觀其變。不過很快蒙恬的親兵給他帶來最新訊息,始皇的鑾駕正按照預定線路朝九原和上郡方向過來。蒙恬見預定情況未變,這時他的心境有了變化,一則是怕此時不按照先前聖旨規定照辦,則是抗旨不尊,始皇駕到後自己罪加一等。二則是想既然始皇按預定線路過來了,自己有機會在陽周和始皇匯合,到時可以當面申訴,那麼現在交出兵權也無大礙。三則是有早就想上位的王離從旁相勸讓其寬心,蒙恬終於交出了兵權並在陽周被捕下獄,三十萬邊軍的指揮權落到了親趙派加投機派的王離手中。此時的蒙恬根本不知道自己再也沒有機會向始皇申訴了,當他在獄中得知始皇逝世胡亥繼位的消息後已經無力回天了。趙高硬是用小牌斗贏了手中握有大小鬼的蒙恬。蒙恬當時有多牛?一方面手握秦帝國最精銳的三十萬軍隊,另一方面同時還擔任著內史一職。何謂內史,就是首都咸陽的市長。趙高集團拿下蒙恬後的心情如何,史載「使者還報,胡亥、斯、高大喜。」何謂大喜,大家可以腦補一下他們三人當時得到消息後狂歡的場景。大喜必然有些「忘外」和「僥倖」的成分。可見沒拿下蒙恬之前,胡亥、李斯與趙高有多麼的緊張,估計心一直都懸在嗓子眼,寢食難安。但是他們最終賭贏了,歷史選擇了站在他們一邊。
如果蒙毅在始皇身邊,趙高就毫無機會。「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兩兄弟本為掎角之勢,朝堂內外無人可敵。只可惜蒙毅這一去一回,換了天地。當蒙恬在上郡陽周下獄不久,蒙毅按照預定線路追趕始皇鑾駕回程復命,一追就追到了代郡(河北省)。剛到代郡還沒喝上一口水,就懵逼地被捕下獄了。蒙毅之所以沒有抵抗,也是因為不知道始皇已經駕崩。另外他不同於蒙恬,此時他孤身一人懸於始皇禁軍部隊千里之外,更是沒有資本抵抗。當然,蒙恬先於他遭難已經註定他翻盤的勝算不大了。史載「胡亥聽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陽周。喪至咸陽,已葬,太子立為二世皇帝。」趙高利用蒙毅離隊,始皇鑾駕路線不變,秘不發喪,先擒蒙恬,再困蒙毅,最後護送二世回咸陽登基。此時蒙氏兄弟即使已知始皇駕崩也於事無補,然後趙高再利用二世的合法皇權最後置已陷囹圄的蒙氏兄弟於死地,斬草除根。趙高,確實高。
掩卷遐想,我彷彿看到蒙毅在始皇鑾駕外拜了三拜,翻身上馬一鞭揮下,帶著祭祀隊伍絕塵而去。披風飛揚,黑甲澄亮,綉著「秦」字和「蒙」字的兩面旌旗逐漸消失在茫茫的地平線上。我好像又看到蒙恬站在陽周城上充滿期待地眺望著,在斜陽的照射下顯得其身形格外的挺拔。只是殘陽灑下,畫面一片血紅。
※三國時期的殺神是誰,連曹操都說「此人不死,我死無葬身之地」
TAG:清風寒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