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履職周年記:他最大的敵人可能是他自己
在美國,1月20日是一個戲劇性的日子。這天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一周年的大日子,但由於兩黨始終未能就新財年預算達成一致,美國政府正式宣告停擺。
財政預算「撥款」是常見的黨派間政治角力的工具。根據美國法律,政府預算案由眾議院發起,參眾兩院批准,並交總統簽署。如國會未能批准預算案,聯邦政府將關閉部分機構。
一年前,「局外人」特朗普在總統競選中擊敗了希拉里。這一年,他的表現如何?總體來說,特朗普的執政既沒有像他的推特言論那樣出人意表,也沒有像其批評者所描述的那樣糟糕。
在經濟上,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目前表現向好;在外交上,特朗普開始奉行「退出主義」。但這很難彌補政治上的混亂局面。他能否繼續抑制自身乖張言論對其執政班底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施政的可持續性。
當然,看上去,他似乎沒有抑制乖張言論的意向。一周年前夕,他在推特上公布了「年度假新聞獎」。鏈接是一個發布在共和黨網站上的獲獎名單,裡面包含了十大「假新聞」。其中,CNN 被點名四次,成為最大「贏家」;《紐約時報》也被點名了兩次。
經濟:減稅與規制緩和
稅改是特朗普上任一年來的主要政績。2017年12月2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特朗普稅改法案,慷慨地將企業稅由35%降至20%,並為美國中產階級提供了力度較小的暫時性減稅。特朗普與其支持者相信,該方案將在未來10年對企業減稅1.4萬億美元,不僅能活化經濟、刺激消費,還能促進海外企業迴流。
特朗普稅改似乎初見成效:1月19日,蘋果公司宣布啟動2450億美元的迴流計劃。庫克稱,蘋果將在未來五年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創造2萬個工作崗位。消息一出,特朗普立刻發出推特宣傳政績:「很高興看到蘋果因稅改迴流!」
但特朗普稅改並非沒有副作用:稅改減少了政治財政收入,使債台高築的聯邦政府雪上加霜。特朗普及支持他的共和黨人認為,經濟增長帶來的收益足以抵消稅收的不足。然而「下滲經濟學」目前不僅沒有發揮作用,反而為聯邦政府增加了1.3萬億美元的債務。
特朗普另外一個主要的經濟方針是規制緩和,自上台以後,特朗普出台了29條政令,宣布撤銷各類法律法規以它們對企業活動的制約。這點在能源領域尤為明顯。其中,特朗普在上台一年間,接連「槍斃」了清潔空氣法案和清潔水法案;2017年10月9日,特朗普更宣布撤銷了奧巴馬的清潔能源法案。這些法案的撤銷,允許了傳統能源企業進行更多開採。其中,超過90%的外大陸架將會開放給石油和天然氣開採企業。
不過,這些舉措並不意味著特朗普是一位古典自由主義者。特朗普的「能源復興」計劃主張大力補貼煤礦和核能行業,雖然他目前的主張尚未能實現。1月8日,美國獨立能源機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駁回了特朗普的能源復興計劃。原因在於,能源工業內部存在相互競爭關係,幫扶某一個行業會直接損傷另一個行業:比如,煤炭行業的興盛會直接導致天然氣或核能行業利潤的下跌。「補貼很難讓你再次偉大。」美國第三大獨立電力生產商Dynergy公司的總裁Robert Flexon評論道。
不過整體上,特朗普的經濟政策目前是奏效的。很多分析家在大選前預測,特朗普當選會讓美國股市下跌。然而如今,股市數據是特朗普最拿得出手的政績。「道瓊斯指數2016年11月9日是18589,而今天是25075,創下歷史新高!」特朗普在2018年1月5日的一條推特中說道。
雖然道瓊斯指數和總統的關係還是一個學術問題,但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股市表現如此出色就是因為我。我一直都很擅長創造財富和就業。」
在財富方面,美國目前正經歷著2010年以來最強勁的經濟增長。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美國2017年GDP增長3%,超過了2.5%的預期。其中第四季增長為3.3%,美國商務部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消費者支出的上漲也將超出預期,達到3.8%。
在就業方面,美國2017年新增了超過200萬個就業崗位,平均每個月新增17萬新工作,增速創下了2014年來的新高。失業率降至4.1%,為2000年以來的新低。其中,製造業崗位增加了19.6萬個。
當然,這離「再次偉大」的願景還很遠:根據美國勞工局的數據,2017年的美國製造業崗位總數依然比2007年少120萬。
外交:美國優先的「退出主義」
特朗普多次強調,「美國第一」是他施政方針的主旨。這一主旨如今主要體現在外交策略上—特朗普希望儘可能退出在他看來不利於美國的多邊協議,逆轉貿易逆差。
貿易政策最能體現特朗普外交特點。2017年1月23日,上任後的特朗普就宣布退出跨太平洋貿易夥伴協定(TPP);該協定本將成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多邊貿易協定。同年8月16日,特朗普宣布要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國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而該協議是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到了9月2日,特朗普政府認為《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導致美韓貿易失衡,需要終止或修訂。
曾任世界銀行行長、美國副國務卿的羅伯特·佐利克在《金融時報》上撰文認為,特朗普以商人思維處理國際貿易,可能導致美國放棄更多公平、競爭和市場開放的原則,偏向加大國家對市場的干預力度,以求控制更多的市場份額。
有學者認為,特朗普的外交並非1930年代美國孤立主義的老調重彈,而是一種「退出主義」。經典的孤立主義者主張美國不應該介入歐亞政治以自求繁榮。但顯然,特朗普依然非常重視美國與傳統盟國的關係。2017年11月訪日時,特朗普就強調,日本是美國的「重要盟國」;同年12月,他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宣布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計劃。在聖誕節前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特朗普就提出,美國要實施「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可見,美國並沒有放棄介入歐亞大陸的政治治理。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似乎更傾向於放棄美國戰後奉行的國際主義。2017年6月1日,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同年10月12日,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特朗普看來,《巴黎協定》嚴重製約美國能源產業的發展,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以巴問題上與美國的意見相左,已不利於美國的國家利益。
退出各種國際事務,無疑削弱了美國在國際治理體系中的霸主地位。有美國學者指出,特朗普已把美國從「霸權(Hegemony)」降格為「列強(Great Power)」:自由和民主價值觀已無關緊要,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實質國際利益。
輿論:支持率波動,風波不止
然而,特朗普的經濟和外交的持續性,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他的支持率。在這點上,情況不容樂觀。
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充斥著罵戰和輿論風波。在2017年1月21日特朗普剛上任時,華盛頓就有數萬名女性湧上街頭,抗議特朗普當選;數周后,特朗普下令暫停接收一切難民,並暫時禁止來自七個阿拉伯國家的公民入境,再次引起軒然大波;2017年8月,當一名白人種族主義者撞死一名抗議特朗普的女性時,特朗普表示「兩邊都有壞人」,令公眾嘩然。
當然,最令特朗普頭疼的是「通俄門」: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就不斷被指責串通俄羅斯介入2016年的美國大選。而這幾天,特朗普又被《火與怒:特朗普白宮內幕》一書的發行弄得焦頭爛額。
目前,美國國會仍有四個委員會正在調查特朗普及其競選團隊可能與俄羅斯的聯繫,包括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司法委員會以及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監管委員會。隨著《火與怒》的火上澆油,「通俄門」已經成為特朗普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為了回擊媒體的負面報道,1月18日,特朗普在自己的推特上發表了由他自己頒布的美國媒體「假新聞」獎名單。《紐約時報》、美國廣播公司、《時代周刊》、《華盛頓郵報》等美國各大媒體均在列。特朗普最後還特彆強調—「通俄可能是對美國人民最大的騙局,根本沒有勾結串通!」對此,《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認為特朗普的「假新聞獎是個徹底的失敗」;共和黨議員傑夫·弗雷克更批評特朗普此舉損害了美國的新聞自由。
上周,美國媒體曝出,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內與跨黨派人士商討移民政策改革時,用「糞坑」(shithole)一詞形容某些非洲國家。在此風波的持續發酵中,特朗普支持率下跌至39%,比上任時低了10%。這意味著,特朗普成為了有民調以來支持率最低的總統。特朗普不斷下跌的支持率,勢必對2018年的中期選舉造成影響。如今,民主黨現在只需再拿下24個席位就能占國會的大多數。如果這一情況發生了,共和黨將陷入嚴重政權危機。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曾說,「特朗普不是過去那種典型的總統」。特朗普的確並非典型的人物,但畢竟政治和經商是相當不同的兩個領域。特朗普能否繼續抑制自身言論對其行政班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施政的可持續性。四面楚歌的特朗普,最大的敵人可能是他自己。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郭大海
編輯:蔡駿
其他讀者正在看
如果可能、那就走在時代的前面
如果不能、那就同時代一起前進
但決不要落在時代的後面
——布留索夫
TAG:時代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