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曹操焚書信:畢竟,我們誰都不是誰的誰

曹操焚書信:畢竟,我們誰都不是誰的誰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操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曰:「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況眾人乎!」

《資治通鑒?卷六十三?漢紀五十五》

官渡之戰其實並沒有打多大的仗。

雖然前幾篇已經有所提及,但在這裡,我們還是要再梳理一下(為方便閱讀,以下省略年號紀年):

官渡

之戰

公元199年

袁紹攻破公孫瓚,

決定南下攻許;

8月,

曹操進軍黎陽;

9月,

曹操分兵守官渡,

自己回到許昌;

年底,

劉備佔據徐州。

公元200年

正月,

董承衣帶詔事泄,

被誅三族;

曹操攻破劉備,

劉備投奔袁紹;

2月,

袁紹進軍黎陽,

田豐被關在鄴城,

未隨軍出行;

7月,

劉備脫離袁紹,

投奔劉表;

9月,

曹軍糧盡,

欲退守許昌,

被荀彧勸阻;

10月,

曹操火燒烏巢,

袁軍大潰。

看到沒有,並沒有想像中的軍團會戰。袁紹在得知糧草被燒以後,命張頜、高覽率重兵攻擊曹操營寨。可張頜、高覽陣前投誠,袁軍士氣渙散。最後,袁紹帶七百多人逃走,士卒降曹。曹操前後坑殺了七萬多人——雖然史書上沒有明說原因,但根據當時的情形推測,最大的可能應該是:曹軍缺糧,根本沒有額外的口糧養活這些人。

不過,雖然糧食被燒得一乾二淨,但袁紹的其他東西,曹操還是撿了不少的,史書上說,「(操)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窮如流年君,看到這段話首先想的是:軍中帶著輜重和圖書都正常,可為什麼還要帶著那麼多的珍寶呢?

.....當然,還是貧窮限制了在下的想像力。人家曹操就完全不關心這個問題,他最在意的,是袁紹留下的那些書信。這裡面,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許昌及前線軍中——也就是說,有的人吃著曹丞相的飯,還砸著曹丞相的鍋,典型的吃裡扒外,

對這些東西,曹操是怎麼處理的呢?

曹操看都沒看,說,燒了吧!然後,又很感慨的說了句:袁紹強大之時,我都沒辦法自保,何況別人啊!

曹操的寬宏大度,可見一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今天,我們就由此來發一通感慨。

泛泛的來講,領導者應該有容人之量。但事實上,這是句空話。任何事情都是要講究度的,容人當然也要分程度,總不能經紀人把自己的老婆都給睡了,還美滋滋的說我們從今以後心連心吧?就算是曹操,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容的——比如對呂布,心動歸心動,最後還是得一刀下去,就地解決。

我們在前篇曾經專門分析過曹操為什麼非要殺呂布(鏈接見文末)。當時,劉備所說的呂布的劣跡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在於,呂布這種大區經理,能力強大但忠誠度太差,不管是自己留著,還是把他給放生了,未來都會造成極大的麻煩。所以曹操只能是殺了他,以絕後患。

如此一對比,你就會發現,曹操這次碰到的騎牆派,和呂布之間是有本質的不同的

如果你是曹操,那麼你收一個人為手下,總是有目的的:或者看中了他的能力,或者看中了他的資源,又或者看中了他的名望。

如呂布,曹操看中的就是能力。但權衡以後,發現不能為我所用,只能除掉。

如張綉,曹操看中的則是資源。在張綉投誠以後,曹操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因此儘管之前有過殺子之恨,曹操也能既往不咎。

再如孔融,曹操看中的就是名望了。孔融是天下名士嘛,養幾個在手裡,很能撐場面的。

當然,孔融和曹操不對付,甚至於在戰前還公開唱反調,在曹操陣營里宣揚袁軍必勝的反動理念。對此,曹操是如何處理呢?沒有任何處理。曹操的邏輯是,處理他幹什麼呢?我只是藉助他的名望,又不指望他孔融能幫我鎮守一方,對他何必那麼高要求?

而官渡之戰後,曹操的邏輯也與此相同:

在曹操這裡,給袁紹寫信的大部分人,說白了,都不是曹操自己的心腹。大家的關係,無非是你在我這裡領工資,我藉助你的某種資源或者能力,僅此而已。

那既然如此,互相對對方就都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大家萍水相逢,你發工資我幹活,憑什麼要求我對你奉獻忠誠,和你緊緊綁在一起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看你不行了,我馬上找下家,有什麼錯?

更何況,大戰之後,安定為先。對這些寫信的人窮追猛打,又會生出多少事端!

曹操正是看清楚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會把這些書信付諸一炬。說白了,大家就是簡單的利益關係而已,誰也不是誰的誰

那怎麼就能說這些寫信給袁紹的人,和曹操之間只是簡單的利益關係呢?

很簡單,從曹操戰前的布局就能看得出來:當時,荀彧、曹仁留守許昌,鍾繇鎮撫關中,親兵隊長則是許褚。到曹操火燒烏巢之時,守營的是曹洪與荀攸等等。重要的人,都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的;只有不相干的人,才自然無關緊要。

如果這幾個人想反水,那麼曹操根本不可能堅持到勝利的那一天。

人與人相處,衝突或者冒犯總是在所難免的。發生矛盾以後如何去處理,考量的並不是事情的嚴重程度,而是兩人的關係程度。

你的死黨什麼都好,就是喜歡佔小便宜,十次聚餐有九次都是由你買單。對此,你一般是不會介意的。而你能對他如此寬容,基於的是你們的深厚友情。

反之,貴公司群里總有人只搶不發,時間一長,你就不會經常發紅包讓他搶了,因為他搶得再多,也不覺得你慷慨大方,只會覺得你人傻錢多。為什麼?因為你們交情一般。

同樣的道理,你買房找你爸要錢,他給了是理所應當,有錢不給你就會傷心欲絕。

但找朋友借就不一樣了,借給你,你就要感恩戴德;不借呢,也是人之常情,你要因此覺得這人不仗義,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對待別人行為的反饋,永遠都要以相互之間的關係為基礎。多大的交情,就說多大的話,而不是堅持你那種虛弱的「與人為善」。對所有人都寬容忍讓,只會讓人覺得你軟弱可欺;但處處錙銖必較,那也活該你沒有朋友了。對於不同的人,你就該有不同的態度。不能以一勞永逸的客觀標準去丈量一切,而是要以主觀感受為一切前提。

曹操就深知這個道理。他心裡明白,自己手下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有的可以推心置腹,有的只是逢場作戲。既然不可能對每一個人都信任有加,引為心腹;那麼自然的,也就不會要求每一個人都對自己肝腦塗地,奮不顧身。

這一把火下去,一切就都燒乾凈了。這背後的故事,既沒有追究的意義,也沒有追究的道理。

(圖片來源於網路)

番外

我們的

說書時間

類似的例子,歷史中不勝枚舉。在這裡,我們僅舉兩例:

/首先是管仲和鮑叔牙的交情。

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出錢的時候只出小份,拿錢的時候卻要拿大頭。對此,鮑叔牙的手下很看不慣,但鮑叔牙卻主動解釋:他家裡太窮,我這是讓著他。

生意場上碰到這種情況,一般人都是避之不及的。鮑叔牙又不傻,為什麼還要遷就管仲呢?就是因為兩人的交情深,所以他才會不在意這種細節。

而如果你碰到的是陌生的合作夥伴,乾的卻是像管仲一樣的事,那麼你還是不要以鮑叔牙自詡了。

/回到三國,劉備最信任的人是誰?

應該是關羽。

劉備入川後,留守荊州的就是關羽。近來有陰謀論說:呂蒙襲取荊州之時,劉備是因為和關羽有矛盾,所以才見死不救。這種觀點,純粹就是削足適履,為了證明論點而修改證據。請問:如果劉備和關羽有那麼大的矛盾,那麼劉備為什麼要把關羽留在荊州?他就不怕關羽帶著人和地投靠曹操嗎?

那劉備手下有沒有不受信任的閑雜人等呢?當然有,許靖。劉備稱漢中王時,以許靖為王太傅;稱帝後,又以許靖為司徒,可謂極盡尊榮之能事。

許靖是什麼人?

許靖是許邵的堂兄。當年天下太平,兩人同在汝南,一起主持月旦評,品評天下人物,是名士中的名士。

後來戰亂,許靖很是經歷了一番流離顛沛,最後才在益州投靠了劉備。

如此經歷,許靖自然不會是劉備的核心班底。很明顯,他只是劉備用來撐門面的人物。這從他的任用上就能看得出來:他所任的司徒一職,改名自丞相。但劉備在封許靖為司徒時,又同時設置了丞相職位。

官職雖高,但有名無實。

今天以上所有論述,其實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之上的:那就是與你產生衝突或者冒犯的人,你們之間不是第一次交往。

那麼,如果是第一次怎麼辦呢?

在下的答案是:第一次交往,先給對方釋放善意,然後看對方的回應。此後,則據此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如果這麼描述有點抽象,那我們來舉一個具體的例子——這個例子,來自於一位抽煙的朋友的總結:

我抽煙的時候,如果碰到了另一個抽煙的人,而且年紀比我大,或者地位比我高,那麼我就會主動發一支煙給他。

下次他要是也給我呢,那我們就是良性互動了。而如果下次他不給,那我也就不會再給了。

當然,如果他地位比我低,或者年紀比我小,那我自然是等著他來發給我了。

世事洞明皆學問呀。

GIF

(圖片來源於網路)

- Review -

- More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喻以流年 的精彩文章:

劉備的擇主之路:到祖國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TAG:喻以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