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評論自己的大臣,漢高祖劉邦和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比
文史
01-26
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對於自己如何打贏了楚漢戰爭,戰勝不可一世的項羽有一段精闢的論述。那就是:「夫運籌於幄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響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劉邦會用人,尤其是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可以說是劉邦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寶。當然,這和劉邦看人用人奇准也有關係,他的評價也相當精準。
無獨有偶,唐太宗李世民身邊也聚攏了一批「能人奇才」,所以才可以在歷次戰爭磨難中走到最後,也可以在其與兄長太子李建成的鬥爭中笑到最後。
唐太宗對於手下大將的評價:長孫無忌善於謀劃,反應迅速對答如流,但領兵打仗和治理國家不是他的長處;高士廉知識淵博思維敏捷,遇到困難不改變自己立場,為人正直不搞小動作,但不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唐儉說話爽快,好喝酒敢於講話,但對於國家興亡大事沒有什麼建議。;劉洎性格堅貞不屈,凡事答應朋友一定要想辦法做到;馬周忠誠正直,最善於識別評價人物;褚遂良學問稍好一點,性格堅強正直,非常依附於我應該受到愛護。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人才也和這個相類似。必須有適合其發揮的舞台才能讓其施展才華。反之,空有一身本領,只能像未被發現的千里馬一樣,最後「駢死於槽櫪之間」也。
比如,項羽身邊其實能人志士並不少,像韓信、陳平等最初都在項羽身邊,但他不會用,不能容人,最後一個個都離開了,到了他的敵對陣營劉邦那裡。只留下一個范增,也被劉邦用反間計氣走死掉了,單看這些,項羽也是不會成功的了。
TAG:張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