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不油膩?秘訣就是它
張愛玲在《沉香屑·第一爐香》里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上海女人像荷葉粉蒸肉,廣東女人像糖醋排骨。
在她眼中,上海女人既有荷葉的清新優雅,又有粉蒸肉般面子與里子兼顧的實在,恰到好處不張揚。而廣東女人則有一種骨感美,性格又像糖醋般酸酸甜甜,惹人喜愛。
張愛玲
現代人講究養生,而糖醋排骨開胃生津,似乎比「油膩」的粉蒸肉要受歡迎得多。可在我看來,一道半肥的粉蒸肉,其實是一種活色生香的美。
做粉蒸肉就如同人過日子,能不能達到「肥而不膩」的境界,全在於人的功夫。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無肥不歡粉蒸肉
清代吃貨詩人袁枚是粉蒸肉的粉絲,他在《隨園食單》寫道:「用精肥參半之肉,炒米粉黃色,拌面醬蒸之,下用白菜作墊,熟時不但肉美,菜亦美。」
一句「肉美菜亦美」,隱晦地道出了粉蒸肉迷人的真相——肥。為什麼?因為沒有油水的蔬菜,是不可能鮮美的。可怎樣將五花肉的「肥」做得恰到好處呢?答案在於三樣東西:米粉、荷葉和水蒸氣。
圖片|來源於網路
粉蒸肉,就是米粉裹著五花肉。先將粳米磨成粗粒,不能磨得過細,否則就失了口感。米粉磨好後,加入八角桂皮下鍋炒至粒粒金黃,這便是粉蒸肉外面那一層「面子」。
而「里子」,則要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對蒸菜而言,過瘦的肉會口感乾柴,而五花肉瘦中帶肥、肥不壓瘦,二者相融之後堅韌中帶著柔滑,最適合蒸煮做法。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將五花肉切成食指寬的厚片,下醬油、黃酒、白糖、姜蔥水勾兌的滷汁腌製片刻,再蘸上香熟的焦黃米粉粒,一片片碼在預先鋪好新鮮荷葉的籠屜上,遠看猶如一座隆起的小山丘。最後放入鍋中,用旺火蒸到半熟時,再改用文火繼續蒸至軟爛。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剛出鍋的荷葉粉蒸肉,顏色紅潤透亮,老遠就能聞到撲鼻的香。在蒸汽的作用下,肉的油份被逼出,滲入米粉,連同五花肉一起被蒸得柔糯腴潤,入口即化,齒間更有絲絲荷葉清氣繚繞。肥肉的膩,最終被化解為宜人的鮮美。
圖片|來源於網路
肥而不膩過生活
肥美的粉蒸肉,不止征服過張愛玲、袁枚,也征服過世人眼中清心寡欲的木心先生。他說:「山氣清新,胃欲亢盛,粗粒子米粉加醬油蒸出來的肥豬肉,簡直迷人。心想,此物與炒青菜、蘿蔔湯之類同食,堪愛吃一輩子。」
我感嘆,那般清清冷冷的詩人,原來心中也存著一股對人間煙火的熱。冬天的餐桌,一碟脆甜的炒青菜、一屜紅亮腴潤的粉蒸肉,再加一大海碗的蘿蔔骨頭湯,日子,就要這樣活色生香,才能盤活一整個冬日的冷。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故然懂得欣賞粉蒸肉的人,都是懂生活的人。詩人兼美食家周牆就有一個甜蜜的故事。30多年前,他正在追求現在的夫人,為了搞定岳父大人,他專門研製一道私房粉蒸肉:在腌料中加入豆腐乳和醪糟汁,再耐心蒸制2個小時。
這樣蒸出來的五花肉,比往常更加香醇柔嫩,肥而不膩。准岳父吃了非常高興,在飯桌上當場就答應將女兒嫁給他。
圖片|來源於網路
是啊,一個人過日子,就像做一道粉蒸肉,一旦不走心,就會落得油膩敗胃口;可只要用心經營,哪怕柴米油鹽,肥肉膏腴,也能像詩與遠方一樣滋潤人心。
記得馮唐說,做人不可油膩。可我說,有心人過日子,卻能肥而不膩,有滋有味。
圖片|henry_be-攝
文字由物道原創,圖片由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90後帥小伙不務正業做木匠,雕出世間最美佛手,治癒人心成網紅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