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杭州鳳凰山聖果寺遺址

杭州鳳凰山聖果寺遺址

路自中峰上,盤迴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唐末詩僧處默在寶曆年間(825-827)所寫這首五言律詩,說的是杭州鳳凰山上聖果寺。峰中小路,盤旋曲折,布滿藤蘿。錢塘江邊,是吳地的盡頭,對岸的越地山巒起伏。煙霧之中,古木青蔥深翠,天邊遠去盡白浪翻滾。山下的臨安城盡收眼底,聖果寺鐘磐聲,西湖的笙歌,夾雜而來。釋處默,唐末詩僧,浙江金華人,生於唐文宗前後,幼時於蘭溪出家,約卒於公元874年,唐末狀元及第的裴說(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狀元及第)曾有詩哭之。

聖果寺,是我在西湖群山中尋訪拍攝的最後一個重要造像了。

最值得一敘的有三處:西方三聖殘像、十八羅漢和宋高宗「忠實」刻字。

我是沿南山路,過絲綢博物館,在鳳凰山路一路向前到山腳,買票10元,順道而上。當然也有地方是可以不用買票的,不過從這裡的鳳凰山腳的山門上山,是無法逃票的。

在老玉皇宮山門不到的地方順牆左轉,往將台山去,到了排衙石那裡,穿石而過,往下,遇到「光影相」和「正大光明」的石刻和「月岩望月」的水井,再向下走不遠就快到聖果寺了。

聖果寺在地理位置上屬於笤帚灣山塢,所以下山最近的路就是笤帚灣,山下有梵天寺經幢遺址,從這裡上山,是沒有收門票的。這一條路即是宋城路,是原南宋皇宮所在地。也正是如此,在聖果寺進寺的路口,留有宋高宗的題刻「忠實」二字。正書橫列,字高94厘米,寬為179厘米。

高宗曾有詩云:「忠實如何似我心,我心不變汝何能。錢塘江水雖無盡,尚有晴枯未必深。」《鳳凰山聖果寺志》記載到:「在妙智閣下,石壁鐫 『忠實』二字。《郡志》雲:『忠實』,宋高宗御書,以褒命臣者。旁有金玉圖書款,今存空隙。亭, 宋郡守邱岳建。今廢。」在圖上可以看到一個空槽,應該就是原來宋高宗的圖章所在了,已經被挖走了。

往前不遠,有一組十八羅漢造像,應該是殘像了,頭部明顯是現代所為,獃滯無神。有些資料上講的是十六羅漢,細細數去,應該是十八個。有一個羅漢像在上部,須抬頭看去方得一見。羅漢石刻緣起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南山僧人彌洪尋聖像有六尊。後來吳越王又鐫天台羅漢成十八像。

西方三聖像,就在十八羅漢上方的山崖之上,荒草枯樹,崖壁森然。

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始建勝果寺。後因唐代番僧文喜(820-899年)於此靜坐得道而更名為「勝果」,又名「聖果」。文喜七歲即在此出家。大順元年(890年),文喜應吳越王之請主持聖果寺,光化二年(899年)入滅於無垢院,真身墓塔幾度遷移,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遷至大慈山永明塔院。清順治八年(1651年)遷靈骨歸寺,建塔於月岩之前。康熙年間的聖果寺志圖上標有文喜塔。此後歲月悠悠,墓塔不知廢於何時。

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吳越王錢鏐開岩造西方三聖像。現在看到的只是殘像了,不勝唏噓。須彌座約有2.5米高,兩側有台階可以上去。主尊阿彌陀佛高6.2米左右,兩側觀音和大勢至菩薩高5.2米左右。

宋景祐年間(1034-1038),僧惠然建崇聖塔,慶曆五年(1045年),郡守鄭戩請賜「崇聖」額,故寺又名崇聖寺。看來這也是那時節典型的馬屁功夫。此時,唐初武德年間所建的望海樓仍在,蘇軾曾來此觀海,曾有詩曰:「海上潮頭一線來,樓前相顧雪成堆。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十二回。」崇聖塔在清時應該有重建,清《鳳凰山聖果寺志》有標示。

宋室南渡,這裡被劃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

從上圖中清同治年間的圖示可以看到南宋皇城盛大規模。聖果寺的地方,稱為了石佛寺,只是殿前寺中一處地方而已。這個殿前寺的範圍一直划到將台山頂的排衙山。殿前司是宋代的一個禁軍官署的名稱,是由北宋 沿襲至南宋的禁軍三衙制度的職能機構之一。北宋三衙是指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和侍衛親軍步軍司,三衙「分天下兵而領之」,為全國最高統兵機構。《宋史·殿前司》中有明確記載:「殿前司,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戍守、遷補、賞罰、皆總其政令。而有都點檢、副都點檢之名,在都指揮之上,後不復置。入則侍衛殿 陛;出則扈從乘輿,大禮則提點編排,整肅禁衛鹵簿 儀仗,掌宿衛之事。」

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重建寺,是為行宮祝聖之處。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為元至元十三年),元兵入臨安城,南宋滅亡。一場大火將南宋皇城焚毀過半。至元二十年(1283),寺重興。宋末元年的鮑壽孫(1250—1309),字子壽,曾有詩寫出了絲絲凄涼:

竹里僧房涼似水,

苔侵佛面半無金。

明洪武四年(1371),勝果寺重建,殿有石刻「勝果」兩大字,旁署「皇宋淳熙重建」等宇。永樂元年(1403),懶耕子敬禪師卓錫聖果寺,永樂十五年擴為叢林。正統九年(1444)觀音聖誕日,聖果寺再次鼎興。羅漢堂前為石刻羅漢,上面即為三聖造像,石壁建有千佛閣。

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客焚寺,三十七年,僧正因募化重建。萬曆三十八年(1610),凈慈寺僧大壑元津(1576-1627)在聖果寺演說《楞嚴經》。

寺內有松濤閣一座,明代聖人王陽明曾在此修養,「江但知山色好,峰迴始見寺門開。半空虛閣有雲住,六月深松無暑來。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遠塵埃。富春咫尺煙濤外,時倚層霞望釣台。」然而王聖人並不能真的好好隱居,兩名錦衣衛追殺而至,並將其押至錢塘江邊,王陽明在此情此景下題下《絕命詩》,跳江而下。錦衣衛看看滾滾的江水瞬間將人淹沒,也就回去復命。其實,王明陽當時並沒有跳江,他只是搬起了石頭往江中扔去,自己藏身在礁石之後。經此一劫,王陽明後來龍場悟道,終於開闢一代聖人氣象。

明嘉靖倭寇入侵聖果寺被焚,後由僧正因重建。舊有巨鍾,鐘聲可達數十里。天啟年間(1621~1627)毀圮。

晚明陶望齡有詩云:

松間三石佛,傳是千年像。

日日苔蘚濕,看看佛身長。

應該在那時節,佛像已經漸圯。明末,寺毀。

清初寺院逐漸恢復。康熙年間的聖果寺,圖上標註為勝果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高宗弘曆題「江湖廣覽」、「澄觀堂」兩匾額。清咸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毀寺。光緒時,舊址建有僧堂,不也僅如此而已。民國七年(1918),僧妙慈住持其中,1937年日軍侵杭後余房10餘間,全毀。民國三十七年(1948),僧妙慈,國重、仁善欲中興聖果寺,1958年仁善去江西雲居山修持,寺遂湮沒。

讀清《鳳凰山聖果寺志》,看眼前西方三聖殘像,便覺人世恍然。杭州諸處造像,最大的應該就是聖果寺西方三聖了。然而,可能是因為曾經為南宋宮城所在,歷次兵禍歷經火焚,想來,這也是比其它地方石破像殘的原因所在了。

關注「佛教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建築 的精彩文章:

遼塔中的奇葩——萬佛堂花塔

TAG:佛教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