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零售帶來新力量!實體零售進入新時代!

新零售帶來新力量!實體零售進入新時代!

過去數年,實體零售在電商的衝擊下進入了漫長的調整期,而在2017年新零售的影響下,互聯網零售企業開始向線下開疆闢土,實體零售大亨則積極擁抱變化,擴大自身優勢。在此背景之下,大家都在各自書寫自己的「新零售」標準,但整體而言,它們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特徵,而這些特徵也正好展現了新零售未來的發展趨勢。

一、數字化技術幫助實體零售提升業務能力

伴隨智能設備、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技術的突破,實體門店在新零售時代的數據獲取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移動支付在線下銷售的應用,不再僅僅起到幫助商家了解哪些產品是熱銷商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精準定位到某位消費者在購買的何種商品,即精準掌握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愛好,通過長時間的海量數據積累與分析,可以更加明確了解用戶喜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高門店的產品銷量。

對於大型連鎖零售門店,同樣也在持續數字化提升。我國手機連鎖零售的龍頭企業,迪信通在2017年在北京、上海新開的D.PHONE UP+門店,引入了圖像識別攝像頭,可準確「識別」具體的消費者在門店內的活動區域、選購過程,並形成數據化;「盒馬鮮生」則通過數字化技術改造門店業務流程,將每個作業環節進行數字化管理,清楚的了解每個員工的工作狀態,對店員做到精準管理,有效提升門店人效與運營標準化的能力。

二、從經營產品向經營用戶轉變

零售業的跨界業態在2017年里大量出現,不管是阿里的「盒馬鮮生」、永輝的「超級物種」,還是蘇寧的「蘇先生」、迪信通的「D.PHONE UP+」,都屬於跨界融合,並且它們所展現的基本業務邏輯均是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布局,從以往單純的售賣產品轉為經營用戶。

伴隨實體零售數字化能力的提升,零售商能更加精準的掌握消費者的用戶畫像、消費水平、習慣愛好等,在最常見的場景下滿足消費者需求。通過為消費者提供精準的產品與服務,建立起消費粘性,進而形成消費閉環。

未來的零售經營,將不僅僅是將好的產品賣給消費者,而是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體驗」。

三、重構供應鏈,整合更多資源,強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能力

實體零售企業創新轉型的一大亮點便是體現在供應鏈重構方面。如迪信通集團收購海外企業,打造自有品牌;京東入駐生鮮市場,完善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迪信通創始人劉東海先生表示,零售企業正通過推進供應鏈向生產端延伸,壓縮成本,以需定產,實現「千店千面」。

將供應鏈向生產端上游延伸,不僅有利於降低運營成本,同時也有助於促進零售企業對商品品質把控能力的提升。以迪信通集團為例,不僅對海外企業的進行大力收購,而且與國內諸多品牌手機廠商進行戰略合作,坐擁多家供應鏈資源。截止2017年,迪信通合作的手機品牌廠商已達百家,集團旗下自主品牌「JS」系列也備受消費者喜愛,進而帶動消費者對實體零售的信任感。

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互聯網下成長的90後、及至00後成為主力消費客層後,線上線下的界限將愈加模糊。未來的零售商不僅需要同時具備線上、線下兩種能力,而且需要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幫忙企業打通線上線下,從庫存、會員到服務、營銷,助其提供體驗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四、消費升級驅使實體零售品質化

零售業在過去發展的20年年,圍繞消費者所需的生活日需的升級一直在持續進行當中。尤其是2017年,盒馬鮮生、百聯的RISO、步步高鮮食演義、永輝超級物種、物美、蘇果超市等等強調現場體驗的零售門店均「橫行」於市場,發展態勢良好。

仔細研究,我們不難發現,以上新型物種的實體零售門店之所以發展順利,一一是因為店內商品品質有保障,二是能為消費者帶來便利的購物體驗,幫助消費者節省時間、省事。據大數據分析,即使新型門店的產品價格略高於普通門店,但年輕的消費者仍然會選擇新型門店,這主要是因為新物種的實體零售往往會將門店位置選擇在離消費者物理距離最近的地方,同時提供更加快速的配送到家服務等,讓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並支付更多的金錢。

如今,零售的戰場早已硝煙瀰漫,零售大佬們也紛紛主動或被動的轉型。能否是用更先進的理念改造自我,迎來勢如破竹的增長,還需耐心等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漫談 的精彩文章:

vivo X20Plus召開屏幕指紋版品鑒會,論市場嗅覺對品牌的重要性!

TAG:行走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