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語言暴力對一個心靈脆弱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很大傷害

你知道語言暴力對一個心靈脆弱的人來說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很大傷害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而低齡語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語言暴力

如果,有人問你殺過人嗎?你肯定震驚對方的神經異常;如果有人問你施暴過嗎?你肯定急忙澄清沒有,告訴對方我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也許,你不曾知道,你可能是語言施暴者,也可能曾殺人不見血。

有些人用強勢的外表,惡毒的語言來掩蓋內心的不自信甚至自卑。當他們自身的能力明顯較弱,與被施暴者無法抗衡時,他們便尋找到另一個安全有效的武器——語言施暴。

因為語言暴力可以避開正面衝突的環境,在一個被施暴者無法還擊的陰暗世界裡,施暴者可以痛快淋漓地、不負責任地發泄自己內心的壓抑,終於可以居高臨下地完成一次自信甚至是自大的過程,所以語言越激烈越毒舌,內心的滿足感就越高。

現代社會壓力巨大,不如意十有八九。因此,人們很容易把情緒的宣洩口不負責任地移情到別人身上,通過語言暴力的快感尋求內心焦慮的釋放。

語言暴力

這個心理特點,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可能也會無意識地犯過?例如:當工作或者情感遇到不順時,莫名地裝了一肚子的火,突然身邊的人不小心地點燃了你,於是你火冒三丈、惡語相向……

我在生活里,也遇見過這樣的人,大多來自50,60後的長輩。這類長輩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幼時遭遇了三年自然災害,缺少家庭的溫暖,吃不飽穿不暖;青年又成長於動蕩的文革時代,上山下鄉,見到了不少人性淪喪言口不一的事件,但為了自保,又通常需要把表達欲和本我人格隱藏起來;後又在經濟負擔最重的中年時代集體下崗,再就業,他們的挫折感幾欲無處發泄。長期以往,他們大多都有心理疾病,但並不知。

語言暴力

攻擊型人格障礙是一種以行為和情緒具有明顯衝動型為主要特徵的人格障礙。說俗氣點,他們會攻擊你有些是有意識有計劃的,有些是無意識無計劃的。記得上一周我回復過一封讀者來信,我說「童年遺憾就像一個洞穴,你在兒時缺少了什麼,你長大後就會千方百計的彌補回來。」你有沒有過這種發現?小時被稱文靜內向的人,長大後不是話簍子就是自閉。我們的表現人格在獨立生活後會處於兩種極端,但目的都是為了保護自己,前者是為了徹底釋放,後者是為了徹底隱藏。

低俗語言的網路傳播度之大,恐怕超出了一般人的想像,連一些輸入法都可自動「聯想」出來。這也從側面表明,網路低俗語言的傳播並不僅僅是網民的事情,一些網路把關者和網站建設者也在自覺不自覺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樣的事實面前,既要正視低俗語言產生和蔓延的原因,又要理性處置、引導,不能因噎廢食,談低俗語言而色變,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蠻橫和霸道心態同樣是要不得的。

語言低俗的背後是我國網民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偏向於感性,容易輕信表面信息,想當然地對事情下對錯的判斷,習慣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容易被群體情緒所影響,導致網路文化的遊戲性和娛樂性特徵,與其伴隨的語言不僅誇張,而且情緒化和低俗化隨意可見。

語言暴力

有的女性不斷上進和有所追求,而丈夫卻在事業上無所作為,卻老拿妻子沒有管好家來攻擊妻子。表面上,丈夫是因為妻子沒做好家務而惱火進行謾罵,實際上是因為地位的反差使他在妻子面前深感自卑,用惡毒的語言謾罵妻子是對過度自卑感的補償。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Adler)曾指出,人們通過追求優越感來補償自己的自卑感。有些人對自己個人能力、生理素質、社會地位等方面的缺陷不安,深感自卑,因而對異性實施傷害,以發泄被壓抑的性本能和心理緊張,在控制和傷害異性的過程中自己的優越感似乎得到顯現與證明。

自卑的人在涉及其自我評價的一切方面尤其容易被刺痛和敏感。他們對批評、笑聲、否定等會作出病態的反應,他們在生活不順利或者發現自己有某種缺點時特別感到難受。他們在周圍人對自己印象不佳時比別人更多地感到不安,在現實中總會因受到各種各樣的刺激而蒙受打擊,在內心中不斷蓄積起不良的情緒。而他們又缺乏健康和正常的宣洩和調節的方式,所以就容易藉助通過攻擊他人來轉移和釋放這種不良的情緒,補償自己受損的自尊心。

語言暴力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解釋系統,如果你的解釋系統偏向於負面的,你就容易被外界的東西傷害;如果你的情緒解釋系統是正面的,你更容易積極樂觀,不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

批評和指責往往包含著期待的落空。對他人的批評,實際上也是自我需要未達到滿足的一種表現。

例如,「你一點都不能理解我」,就包含了一種埋怨和指責的語氣,這個時候,其實可以說,「我需要理解」。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反擊。反之,如果我們直接說出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作出積極的回應。

語言暴力

就算是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勵和幫助,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老師或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口下留情」!尤其是在孩子有不如意的表現時,更要善於尋找其閃光點,激勵他繼續向前。在這個問題上,愛迪生的母親是值得我們效仿的榜樣。愛迪生在小學期間被當做「搗蛋大王」開除了,甚至被校長稱為「幹什麼工作都一樣沒出息的人」。但他的母親堅信愛迪生是個人才,她親自給他上課,支持他搞試驗,終於培養出了享譽世界的大發明家。

因此,作為老師或是父母,應該學會給孩子以公正的、催人奮進的評價,千萬不要使用「語言暴力」,這樣才有利於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改正缺點,才能為孩子敲開成功的大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亮侃社會 的精彩文章:

TAG:小亮侃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