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由腸溶膠囊而引發的「鬧劇」
腸溶膠囊,顧名思義,在腸道里溶化,進而被吸收入血進入體循環的藥物。然而前幾天,就是因為這個腸溶膠囊在我們科室引發了一個小小的」鬧劇「。
一位大娘找到了我們的藥師,沒好氣地質問道:「我得的是胃病,你怎麼給我配的是腸溶膠囊,葯都在腸子里溶解了,還治什麼胃病,我吃了這個葯一點都沒有見好!」
我們的藥師接過大娘遞來的藥盒一看,原來是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這是一種緩解因胃酸過多而引起的燒心和反酸癥狀的藥物。
腸溶膠囊如何發揮作用?
其實,在現實中有許多胃酸過多的患者,思想上都存在誤區,錯誤地認為「治胃病的葯,就該在胃中發揮作用」。恰恰相反,像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XX拉唑」類的抑酸藥物,它們發揮作用的地方是在人體胃壁細胞的內部,不是胃內表面。這類藥物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叫質子泵抑製劑。
如何使藥物達到胃壁細胞呢?這就需要讓藥物先「順利」地通過胃部,然後到達小腸,再在此處被吸收進入血液,隨人體的血液循環,重新分布到胃壁細胞,進而使藥物成分真正起效。
說到這兒,您就可以明白,為什麼「XX拉唑」類藥物都做成了「不溶在胃,只溶在腸」的腸溶膠囊了。
我們都知道,人體的胃部是酸性環境,有大量的胃酸產生,可溶解破壞質子泵抑製劑這類鹼性的藥物。所以,為了避免藥物被過早地破壞,科學家們就研製出了腸溶,也就是給藥物穿上一層特殊的「外衣」。這層保護膜可以在酸性環境下不被溶解,而只在鹼性環境下溶解。這樣,藥物就可以通過胃部,到達腸道。而腸道是鹼性環境,腸溶膠囊可以在腸液中崩解,使藥物開始發揮作用。
「大娘,您誤會了。這種藥物不是要胃裡面起作用,而是先要在小腸吸收,然後才能通過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達到胃部的細胞,發揮藥效。不經過這個『迂迴』的過程,藥物就沒辦法產生效果啦!」發現大娘聽得雲里霧裡後藥師補充道,「就是說這個葯,如果先到胃裡就溶解會被胃液破壞掉的,所以要先到達腸子里吸收,然後通過血液到達胃的細胞裡面才能發揮作用。」大娘似乎明白了,但還是有個疑惑,「可為什麼我吃了一點效果都沒有呢?」
為什麼大娘服用後沒有效果呢?
其實腸溶膠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在空腹或餐前服用。因為如果在餐後即刻服用此類藥物,食物中的鹼性成分會沖淡胃液,導致這些腸溶衣有可能在胃中就溶解釋放,這樣既會影響藥物在胃中的穩定性,也不利於其在腸道中的吸收。
我們的藥師詢問了大娘何時服用該葯,大娘告訴我們她都是很準時的每天早飯後服用,因此我們告訴大娘這葯應該是早晨空腹後服用的,回去後空腹服用試試,倘若還是無效果,請及時到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重新診斷病症,找出病因,再做治療,並建議大娘在服用藥物之前最好看下說明書,或者是我們貼藥盒上面的發藥單,上面會有詳細的服用時間頻率和方法。經過我們的細心解釋後,大娘最終滿意的回去了,臨走前對之前的過激言行表示歉意。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合理、正確地讓病人服用藥物,是重要一環。掌握藥物的作用機制,科學、合理地選擇用藥時間,對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應,最大限度地減少不良反應,促進機體的健康恢復至關重要。反之則達不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事倍功半,甚至會出現副作用。
TAG:微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