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讀100+書的人,是如何讀書的

年讀100+書的人,是如何讀書的

昨晚有群員分享在看一本書《如何讀一本書》,然後我也分享了一下,我自己讀書的的體驗和感悟。我將從讀者、傳播(書)、作者、真理幾個維度展開。

讀者視角

閱讀,其實就兩種方式,一種記憶,一種是找邏輯。

從視角上,

一種是微觀視角,一段段讀,一段段去記。

一種是先看目錄和前言,找出全局脈絡,中心思想,然後一以貫之。

關於記憶,

人腦的特點,記憶兩種方式:

1、通過不斷地重複來記憶。比如學校的早讀和晚讀。

給自己大腦中構建一個知識樹,兩個作用:一個可以通過比較新舊知識求真,一個是通過這種結構化的知識,便於記憶。

關於讀書,人是用已知去理解未知,當文章的內容,對於讀者來說,陌生的東西,或者用詞皆晦澀的時候,對讀者的耐性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無論易讀程度高低,人讀書都是需要動力。我總結有三點動力。

1、一種是被動的。如傳統義務教育。

2、本能好奇,比如小黃書、故事會,三國演義等。

3、功利性。比如我想知識如何去融資,如何寫文案,如何一周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對生活美好,衣食無憂的人來說,要建議對方說書,就是從其本能愛好入手。

挑自己喜歡的書看。

因為除了這點,其它兩點皆是反本能

三國演義相對於三國志來說,就是作者利用這一特點,降低了讀者的門檻,利用部分篡改的史實嫁接,妖化諸葛亮,讓讀者如痴如醉,雅俗共賞。

而不是像三國志一樣,雖然真實性要比三國演義要高很多,但同時文學的趣味性也差了很多,就導致閱讀的門檻增高,受眾大幅下降。

這種叫曲高和寡,或叫見山不是山。

作者視角

寫書的任何作者,都會有其視角的片面性。即使作者如佛陀般大智慧,那也會存在讀者水平,如果寫得太深,無法理解的情況。出於作者角度,政治偏向性等,會為支持其觀點,列舉的案例具有偏向性。

比如現在的一些病毒式傳播的文章:普遍寫的目的就是為了傳播,而不是求真。所以講真理不是他們的目的,如何把人的情緒調動起來,發動人去傳播才是真的目的。

而對於看這類書,或者看這類文章,不要陷到說的內容中,而站在跟作者一樣的視角,把文章當作案例去分析,他為什麼會這樣寫,實現了什麼目的。

這種作者,不是老師,傳播知識,這類作者是獵人,讀者就是獵物。

傳播視角

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是有損耗的。如果說的人要表達100%,接收到的人,受語言、媒介、自身整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接收0-100%不等。

現實中的古書,如道德經、論語、佛經等。這些古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出於政治和其他的目的,都有或多或少被篡改的部分。即使沒有篡改,以文言文為例,不同朝代,同一個字,可能是不同的意思。而且,即使同一個意思,由於古代文言文沒有標點符號,所以也存在註解的人,斷錯的情況。即使沒有斷錯,所有都沒有問題,但如果講的東西,需要大學生門檻,那麼小學生水平的就看不懂。

先不說2000年前的書,哪怕是現在發生的事情,名字說的話,都會經常發生以訛傳訛的情況。

求真視角

在作者有可能自己局限性、傳播中信息損耗的角度,加上我們自身理解能力的瓶頸,客觀就註定了,信息進入我們大腦後,很多的時候,只是冰山一角。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在這種殘缺的冰山一角信息來,再去還原冰山本身?

一般三種方式:

1、從源的角度,看作者是否是權威人物。權威還不夠,還得看其是否有求真的精神。有些權威人物,也會切換到獵人的角色。

2、提升自身理解力角度,有自己的知識結構,拿自己的知識跟新知識對比,是否符合自己的邏輯,如果不符合,找出差別。(這個需要讀大量的書,才能具備一個相對成熟的知識體系)

3、實證。

這時候,有群員問

群主你要是遇到意識流的作品怎麼辦

意識流的文章,在我的分類中,不屬於知識,而是屬於體驗,如同去旅遊,看一看體驗一下就完事。如果作者講的是知識,這種屬於源頭上就有損耗了,要想還原,就得靠上邊的第2點。

有群員問

那..算命是屬於實證派咯

在我的知識體系中,「真」有兩種,一種是已經發現的,用實驗或者推算,找到其背後公式的。一種還是未知的,只有現象和結果的。

對於前者,已經有公式,原理,沒有爭議。後者,目的人類就是用大數據的方式來建立因果關係。

在數學中的解決方案就是概率

以語言的翻譯為例,早期的技術手段,很長時間找的是語言學家,試用語法的原理角度來做翻譯。而後邊,已經開始不再找背後的原理,而是使用概率的方式,前一個字後一個字,兩個字搭配在一塊,對應哪個意識的概率更高。這只是簡單的比喻,具體處理上,還有很多的細節需要處理。

包括現在的人工智慧的機器學習等,有用貝葉斯這種概率演算法來解決問題。

簡單舉個例,我要達成一個目標,通過聊天內容,來分辨是男人還是女人。

有監督學習是:人工把上邊聊天內容分男女,建立學習模型,然後再拿新話放進去,再判斷是男,是女的概率。

再加到說算命,有些算命的人,斷一些東西,模稜兩可,語焉不詳。但有一些說的,卻是可以證偽的,有具體的時間,具體的事情。

對於前者,是不可證偽的,這類不用去考慮。

對於後者,就是去實證。

最後補充:

「實證」其實也做不到百分百的證明,只能相對實證。

目前的絕對真理,只存在於邏輯,比如:數學。

以上,只是群內聊天的即興所書,如果要詳細解說,得用一本書的篇幅,現在把一本書甚至幾本書的篇幅壓縮在一篇文章中,也確實只是冰山一角。如有晦澀難懂之處,就當個意識流體驗體驗吧。

Nick

2018-1-23

長按下邊二維碼,關注A夥伴公眾號

一個以社交為主的,高質量活動平台,

知識、技能、閱歷分享與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夥伴 的精彩文章:

TAG:A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