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下)
-----------------------------------------------------------------
提要
公元751年,全盛時期的唐朝和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發生了一場短暫的戰爭,這場戰爭當時並沒有引起雙方太大的關注,結果卻深刻的改變了之後的中亞局勢乃至整個亞洲的版圖……
-----------------------------------------------------------------
帝國最後的輝煌
天寶季年時欲變,
臣妾人人學圜轉。
中有太真外祿山,
二人最道能胡旋。
天寶末年,唐帝國沉浸在一種不正常的狂歡氣氛中。
前不久,帝國在與主要對手吐蕃的爭鬥中取得連續勝利,青海徹底平定,西域的一群小國也被成功降服,帝國的威儀正向四方傳播。
大唐內部,人們早已習慣了和平穩定的生活,所有人集體沉浸在歌舞音樂中。尤其是上層社會,一切以享樂為唯一標準,生活越來越奢靡,畢竟皇帝都能娶自己的兒媳,還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干。雖然這兩年也出了一些天災人禍,有些地方也有動亂的消息傳來,但誰會去管它呢?人生苦短,難得生在盛世,享受一時,便是一時,何必為國家操心,反正攢下來的財富也是給楊家那些三姑六婆們去揮霍了。
盛世的狂歡看起來是永遠不會結束的。
GIF
不過天寶十年這一年,卻隱隱有一點異樣的感覺。
年初就傳來雲南那邊叛亂的消息,大將鮮於仲通去討伐,六萬大軍竟然全軍覆沒。
隨後安祿山討伐北方的契丹和奚人,又大敗,又是數萬人全軍覆沒。
盛世的光輝似乎被蒙上了一層詭異的陰霾。
楊國忠想增兵討伐雲南叛軍,徵兵告示貼出去許多天,竟然無人應募,老百姓都不想參軍——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最後只好強行抓人,用枷鎖銬著抓來的壯丁去軍營,街市上哭聲震天,百姓怨聲載道。
正在一片混亂時,又傳來中亞胡人引來大食的軍隊,準備攻擊安西四鎮的消息。「大食」這個龐然大物,像一隻巨獸,張著血盆大口,站在了大唐的西部邊陲。
大國決戰
高仙芝知道這個時刻終於來了,大食與大唐,這兩個超級大國必定有一決高下的這一天。為這一刻他已經準備了很久。
他不等敵人來襲,搶先一步,帶著安西唐軍的主力與僕從國軍隊三萬人,浩浩蕩蕩,直撲大食控制的中亞地區。
到敵人的土地上去戰鬥!
這是唐朝最精銳的邊防部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他們不畏艱險,穿過大漠,翻過高原,深入敵人國境七百餘里,幾個月之後,來到了叫作怛羅斯的地方。
大食早有準備,聽到唐軍來進攻的消息以後,立即發動軍隊,搶在唐軍之前進駐了怛羅斯城。這樣,唐軍到來以後只得發動攻城戰。
這裡離安西四鎮已經有上千公里,離長安直線距離三千公里以上,周圍都是被大食征服的民族。從後勤補給上來說,唐軍已經完全處於下風。
勞師遠征、孤軍深入、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兵法上的忌諱唐軍都已經犯了。
大食方面的指揮者是傳奇人物艾布·穆斯林,他是推翻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建立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頭號功臣,是當時世界上最頂級的軍事天才之一,論個人能力,恐怕勝過高仙芝。
唐軍攻城的同時,大食的主力也在趕來的路上,大食的軍隊主要是呼羅珊的四萬兵馬,加上僕從國軍隊,總人數可能有十萬以上。但具體數目已經無法考證。
唐軍連續攻城五天都沒能獲勝。
勞師遠征最重要的是速戰速決,絕不能陷入僵持,一旦相持下去必然生變。
第五天,大食的主力部隊趕到了,跟城內部隊裡應外合圍攻唐軍。唐軍在外圍警戒的是葛邏祿部的僱傭軍,這些胡人看到情況危機,突然倒戈,跟大食軍隊一起夾擊唐軍,唐軍陣容大亂,大食的重騎兵趁此機會突入唐軍陣營中心。
疲憊交加的唐軍無力支撐,陷入崩潰,高仙芝單騎突出重圍,僥倖逃脫。
逃出來的高仙芝與副將李嗣業、段秀實等人會和,一起後撤,途中又遇到拔汗那部的盟軍,道路被堵塞,一片混亂,李嗣業親自衝上去,用大棒打死拔汗那部許多軍馬,才殺開一條血路讓唐軍殘部逃了出來。
最後幾千敗軍終於逃回了安西,其餘人馬要麼被殺要麼被俘,唐朝在與大食的對決中首次完敗。
遺憾的結局
這是一場不該輸的戰爭,唐軍不是輸在實力上,而是輸在極度的輕敵與大意。我們看到,從最初糾集各國部隊遠征開始,唐軍把兵法上常見的錯誤挨個犯了個遍,當三萬唐軍來到怛羅斯城下的時候,他們的失敗已經基本註定。但即使在攻城不克的時候趕緊撤退也不至於遭到這樣的慘敗。
盟軍的臨陣倒戈也說明唐軍實在不得人心。
而敗逃路上的嚴重混亂也說明之前對戰爭的準備有多麼不充分。
但這些都不要緊,對於大唐這個巨人來說,這次敗仗不至於傷筋動骨,只要短暫的休整就可以恢復元氣,國力還在,報仇的機會多得很。
怛羅斯之戰後唐朝軍隊很快恢復了實力,繼續向外擴張,對中亞方向仍然保持壓力,看來不久以後就可以重新攻打大食,一雪前恥。
但歷史卻在這時急劇轉向。
四年之後,「安史之亂」爆發,中原大亂,盛唐終結了,只給後人留下一個落寞的背影,和曾經無比輝煌的傳說。
這樣,怛羅斯之戰的結果就變得很尷尬了。
本來是一場無關緊要的失敗,卻意外變成了最後一場戰役——大唐輸掉了在中亞的最後一戰,以失敗者的姿態退出了中亞。
安史之亂過後,唐朝再也沒能恢復昔日的榮耀,中亞已經被人遺忘,西域也漸漸脫離掌控,中原王朝終於沒能守住這片疆域。「怛羅斯」從此成為漢族王朝能打到的最西端。
……
中華帝國的力量再度征服西域已經是遙遠的一千年以後。
那時的中國人看到的西域已經是另一個樣子——
公元9世紀中葉,回鶻在七河地區建立喀喇汗王朝,隨後控制了曾經的安西四鎮。
公元910年,薩圖克·布格拉汗奪取王位,開始在王朝內部用武力推行伊斯蘭教。
公元960年,穆薩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
公元1006年,于闐被喀喇汗國消滅,高昌國也遭到沉重打擊。
公元1218年,蒙古人佔領西域,隨後建立察合台汗國。
公元1354年,禿黑魯·帖木兒汗歸順伊斯蘭教,並用殘酷的殺戮在西域傳教,傳統的佛教力量遭到毀滅性打擊。這樣的過程,持續了300年。
經過數次易主,中原王朝在西域數百年苦心經營的成果最終被全部抹去,儒家文明圈的西部邊界被壓縮到了河西走廊,伊斯蘭文明控制了亞洲的大部分地區。
後記
怛羅斯戰役並不是一場重大戰役,但它卻發生在了不該發生的時候,並且造成了本不該出現的結果。
或許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這場戰爭的俘虜們把造紙術和各種先進技術傳播到了西方,從而促進了人類進步吧。
end
聲明:文字內容屬原創。
轉載請標明來自「大家讀歷史」。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