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小時閱讀」:好書也需細細閱讀、慢慢品味

「一小時閱讀」:好書也需細細閱讀、慢慢品味

閱讀需要一定的耐心與時間。

據《青年報》報道,近來,不少閱讀APP都提出了「一小時閱讀」的概念。所謂「一小時閱讀」就是一小時讀完一本書。按照閱讀的常識,一本書一般不太可能一小時就讀完。為做到這一點,開始出現一批人專門負責將書「抽稀撈乾」,把書的精華給讀者看。但是現在,人們開始對這種「乾貨閱讀」進行反思。

寫手奚敏最近接了一批活,不是讓他推出原創作品,而是對一些書進行「提煉」。比如一部20萬字的勵志類圖書,精鍊成2萬字,而之所以是2萬字,就是為了讓讀者可以在睡前1小時讀完。當然提煉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奚敏必須把整本書看完,而且要看很多遍,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挑出來,在摘編的過程中還要保持語言的完整和通順。對一本書進行提煉,奚敏大概可以獲得500元的報酬。他一個月大概可以提煉五六本書。人們稱他們為「煉書師」。

「煉書師」出現的背景是現在「乾貨閱讀」非常盛行。奚敏「煉」出來的書,放在網上就成了一本書的「解讀本」,下載這樣一本書需要1元到3元不等。當然,網站與出版社之間簽署過協議,所有被精鍊的圖書都獲得了出版社的授權,網站會支付給出版社費用。據說,現在看「解讀本」的人很多,很多人覺得讀這樣的書,一方面可以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讀完了一本書,很有成就感。

甚至有人預估,既然「乾貨閱讀」如此時興,那未來圖書都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未加精鍊的「全本」,另一個是經過提煉的「解讀本」。甚至有人說,作者寫書,除了那些學術專著之外,未來都應該直接寫成「解讀本」,讓人在很短的時間內能夠看完。

但是,「乾貨閱讀」真的那麼靠譜嗎?應該說,乾貨閱讀的背景是有些書寫得確實是「注水」嚴重,沒什麼內容,卻非要寫成大部頭,讓人讀了大呼上當,這種被稱為「濕貨」。如今生活節奏確實太快,繁重的生活擠壓了人們閱讀的時間,現在有了「乾貨閱讀」,既可以抽離圖書的水分,又可以讓人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圖書的內容,緩解了他們的閱讀焦慮,從這個角度來說,「乾貨閱讀」還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如果未來只剩「乾貨閱讀」了,那閱讀也會顯得很可怕。

最近人民日報有篇文章很火,談的就是「乾貨閱讀」的問題。文章說,乾貨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掌握某一領域的框架,但若想避免可能被不靠譜的學者牽著鼻子走,就需要真正掌握這個領域的知識,笨辦法可能更好用――回歸經典,自主學習。對年輕人來說,與職業選擇、人際關係、情感溝通等相關的乾貨分享特別有吸引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主題往往非常個人化,有些個體的成功離開了具體情境其實不可複製。事非經過不知難,求職、創業、戀愛都不是看看乾貨就能做好的。迷信乾貨,可能就會「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與其渴望乾貨,不如提高自己提煉乾貨的能力。海明威曾將寫作比作海上的冰山,在海面以下還有大量的蘊含。乾貨之所以干,就像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若不沉下去,不自己動手,是無法創造自己的知識體系的。

(來源:東方網)

(作者:酈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翱翔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評浸會大學學生指罵教員:突破底線必犯眾怒

TAG:翱翔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