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會完成的「終極目標」——制定高效率目標的藝術!
在這個變革劇烈且迅速的時代,學習能力已經成為最核心的元能力即:你需要什麼就能學會什麼。
對於學習能力來說,最核心的元能力是:制定學習目標。一個正確的學習目標,可以確保你的學習是有價值的。一個好的學習目標,可以幫助你提升學習能力的能力。
但是在制定學習目標之前,一個永恆的問題就會橫亘在面前,
為什麼學?怎麼學?學什麼?
你有沒有仔細的剖析過你持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有沒有那種具體的可執行的實用的而且效率最高的終極目標?
一、學習效率的提升源自於學習體系的建立。
我今天這篇文章的內容是關於學習的目的,以及如何實現學習目的的,可能你會疑惑現在這個社會,還要去討論學習的目的,好像會顯得比較多餘,為什麼要學習?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為了學以致用,然後能夠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能賺更多的錢。再明確一點,為了實現財富自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不做什麼就不做什麼。我相信以上羅列的已經涵蓋了很多人的人生追求。
這些金光閃閃的目標,大家都會普遍認可,只是,從學習到實現這些人生追求,這中間的路徑有點長,有些人在途中跑偏了,或者放棄了。
所以,我提這個話題也只是給大家提個醒。我們誰不是從學習這條路徑上出發的呢,不管是作為學生時代的學習,還是作為社會人的學習,從古至今,普通人的上升通道不都是通過學習嗎?
我談學習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要標新立異或者嘩眾取寵的去設立一個與眾不同的所謂「目標」。
目標這個東西,不是設立出來放在那裡就不用管了,是需要時常拿出來反思和糾正的。
我想提醒你的是,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你的學習效率決定著你的成長速度,決定著你能達到的高度。
學習能力這件事,我們都知道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我覺得也是屬於那種需要全方位無死角的提升效率的事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作為學習這個系統中起到決定性一環的「目標」的設定需不需要認真的探討一下呢?
既然提到提升效率,先解讀一下效率的本質。
效率的提升,是高度依賴系統化,體系化的,就好像同樣是生產一輛汽車,手工作坊的生產方式與現代化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效率高低顯而易見。
每個人都知道分工帶來效率,而分工的衍生物就是流程的系統化,體系的標準化。
知道了效率的本質是什麼,才談得上提升效率。
提升學習效率,也要把「學習」這件事情拆分,按照系統化,流程化打造體系。進而提升效率。
我有組織一個線下的學習社群,在組織這個社群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實情況,所有人都知道學習很重要,也每天都在學習,至少是看起來在學習,但每次談論自己學習的時候既會感覺自己好像學到了很多知識,又感覺什麼都沒學到,如果需要他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別人的時候,就又無從下手。
要麼自己無法系統的組織自己的表達,要麼接受者無法理解他所表達的。
於是韓寒說的那句話就得到了普遍的共鳴
「知道了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這也是大家非常焦慮的一個方面。
我覺得其原因是沒有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無法構建自己的成長閉環,學習的知識沒有一個檢驗的機制。
同時我們又經常看到很多人通過學習逆襲,不但能夠學到,還能得到。還能應用到現實世界將知識變現。
可見,學習這件事情,還是有方法論的。
二、以提升效率為前提制定目標。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我自己幾年的學習經歷總結出來的一些心得,我通過整理自己在幾個不同行業從零開始學習到應用的一些心法。
我把我的學習系統分了四大塊:目標,路徑,行動,反饋,這是一個大的螺旋循環,在這個大循環裡面還有幾個小循環。
可能你會說我搞得太複雜了,不就是學習嗎,不就是定個學習目標嗎,那麼啰嗦幹嘛呢!累不累啊!
我想說的是,不管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還是我們每一個人,變得越來越複雜是必然性。而我們之所以覺得簡單,或者,我們總是聽到很多人說什麼事情很簡單,是因為那些人擁有可以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的能力,是那些能人,將簡單化的結果直接呈現給你了。
另一個層面,我們大腦都有惰性,都願意接受簡單的結果,執行路徑簡單的行動。
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複雜化都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可能是簡捷的表層邏輯太過炫目,遮住了你看到更根本的底層邏輯的視線。
但是,越是對簡單問題的拷問,越是能考驗思考的深度。
這篇文章的內容就是想拆解一下制定學習目標這件事情,以及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學習效率的提升作用。
在確定自己學習的目標時,首先是要確定的是我們制定自己學習目標的視角,你站在多高的視角上,就會制定多遠大的目標。
拿一個中學生來舉例,一個中學生想要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他會有幾個視角,根據這幾個視角,他可能會制定以下幾種目標:
1、以考好期末考試為目標。
2、以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為目標
3、以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為目標。
4、以自己以後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為目標。
四個層級的目標,四個不同的時間尺度。
我們不以目標大小,胸懷寬窄去評論,就單從效率高低的角度去分析。
A.時間尺度最小的,看起來最簡單直接,達到目標的路徑清晰明確,所需行動列表也簡短,反饋也最容易量化。
這是這個目標最大的優點,很多人在制定目標的時候都比較願意制定這樣的目標,但是這個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相對來說它太容易完成了,不具備持續性。所以,這個目標只適合作為階段性小目標。
目標一旦完成,人就會感到虛無,動力也會一落千丈。需要不停的制定新的目標來銜接,而銜接就會有精力耗散。這一層屬於初始的學習效率。
B.以學校為目標的設定,時間尺度長了一點,也只是長了一點而已,相對於上一個時間尺度較短的目標,在路徑,行動和反饋的各方面設定上也只是數量級的增長。
對於學習效率的提升也只是數量級,稍微複雜一點的是對標的反饋對象變了,體系的標準變了。
C.第三個目標的時間尺度又長了一些,這個目標相對於前兩個目標來說,除了時間還增加了空間的維度,而空間的轉換就意味著邏輯的轉換。
以學校為背景的空間是一層運行邏輯,而以社會為背景就是另外一層邏輯,如此一來,我們達成這個目標的路徑、行動和反饋的規劃就變的複雜多了,而且還有很多的未知的變數影響我們執行。要完成這樣的目標就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的門檻了。
同樣的如果完成了這樣的目標對我們的學習效率的提升就會變成指數級提升。
因為只要完整的完成過一次這樣的目標閉環,我們就可以在不同的領域內切換,相對來說就會擁有需要學什麼就能學什麼的能力。
D.第四層所增加的維度是我們的行為模式,也可以說成是思維模式,我們長期的朝著一個方向去學習和塑造我們的大腦,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化成商人、教師、工程師、等等具有特定行為和思維模式的人,進而通過自己的積累形成這個領域內自己的體系或思想,成為一個有特定標籤的人,比如成功的商人,優秀的教師等。
而形成的這個體系或思維方式就會反過來提升我們的效率,體系形成之後就會帶來「分工」,分工即帶來效率。當然這個分工是加引號的,這裡對應到學習上就是,我們會形成很多特定的模型,去對應到我們遇到的各種情況。也可以說成是我們俗稱的各種套路。
到這一層,大家是不是就以為已經是終極目標了?
不,還不是。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這個目標終歸有完成的一天,我們總有一天會覺得自己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於是,就又會陷入到完成之後的虛無與急劇的墜落。
而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要你沒有第一時間銜接上另外一個目標,就必然帶來效率的停滯和耗損。
況且,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已經有很多人能夠做到這一層面了。
成年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根本邏輯是競爭,想要有更好的成績,就需要我們有更強的競爭力。
上面四層基本上涵蓋了大部分人制定目標的策略,如果你仍然緊隨其後,用同樣的策略去競爭,想要成為那1%的領先者,難乎其難,就相當於把自己置身在了這個競爭紅海。
那麼怎麼破呢?
三、上升一個維度,解決低一層維度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里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普遍的解決方法就是上升一個維度,在這個層面無法解決的就換一個層面解決。既然不容易在競爭的紅海里勝出,那就跳出這個紅海。
我認為終極目標的特點有兩個,一是永遠不會達成,二,底層邏輯驅動。
1、永遠不會達成
再偉大的構想,再時髦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都會過時。我們的一生很長,在變化越來越快的時代,任何以一個特定的結果為目標的事情,都會有完結的一天,而且都會有被不確定的變化輕易摧毀的可能。
所以設定一個核心理念才是一個終極的目標,多花些時間梳理出自己核心價值,然後讓這個核心理念貫穿到自己學習的整個體系架構里,串聯起自己每一環的認知。
那個你真正相信的東西才是你最應該追求的目標。
我用一家公司的目標來舉例說明吧,「讓世界更美好!」是IBM公司的核心理念,也是這家企業一百多年來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價值。
「讓世界更美好」這個目標永遠不會達成,卻可以為IBM公司的所有員工提供源源不斷的創造驅動力。
把這一核心理念貫穿到整個公司的運營中,就為所有經營活動提供了一個清晰而明確的考量標準,即,你的決策,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IBM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歷任多位CEO,卻能夠在變革劇烈的計算機信息技術行業保持持續的活力。他的這個核心理念起到的是「生命線」的作用。
這個核心理念讓IBM將關注點始終放在自身,將這一個核心理念貫穿進整個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凝聚了所有員工的力量,始終關注在創造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的價值上。
而,只要你的創造是有價值的,就會有人願意買單,也只有有人願意買單的價值才能稱之為價值。相應的也就可以收穫公平的回報。
所以,IBM現有的市值和盈利只是生存的必要手段,是他們實現「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望的必要手段。之所以維持IBM存在的目的是「讓世界更美好」的使命,只要這個使命還沒有完結,IBM就有存在的必要。
相對於我們各人的學習目標的制定來說,一個永遠也不會達成的目標就有了持久的持續力,因為不會完成,所以也不會耗散精力重新制定目標。因為一以貫之,所以聚焦,效率也會逐步提升,體系容易建立和完善。
2、符合底層邏輯驅動
為什麼IBM的核心理念是「讓世界更美好」而不是「讓世界更高效」、「讓世界更和平」、「讓世界更統一」?
「美好」是所有人的本能追求,可以獲得最大化的共鳴和認可。
「更」又表示有一個持續的推動力,會自動適應於各個不同社會發展階段。
任何技術變革的應用都有其兩面性,既可以用來造福人類,也可以用來毀滅人類。尤其是高精科技。
如果人們的願望是美好的,願意相信美好,就會傾向於去創造美好,如果你覺得世界是邪惡的就會傾向於去毀滅。
所以只有追求美好,創造美好,人類才能得以生存。所以「讓世界更美好」的理念是符合世界良好運行的根本邏輯的。
因為符合所有人的基本訴求,所以也會得到所有人的響應與捍衛。一旦符合這個理念的價值被創造出來,其貢獻一定會被認可,如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那就說明還不夠好,還有需要變得更好的地方。
一個正向循環就被建立起來了。
底層邏輯是我們可以看到事情本質的鑰匙。
這跟學習有什麼關係呢?
你要學以致用,首先要懂得什麼有用,怎麼用。
底層邏輯是真實世界的運營規律,不是我們頭腦里的臆想,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有它運行的底層邏輯。
你學習的東西有沒有用,要看是否能夠幫助你創造價值。創造能被人認可的真實價值。
有時候某一種結果並不是我們所控制和創造出來的,而是底層邏輯演化而來,被我們看到和總結。
只要你做的是「讓世界更美好」的事情,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這就是用底層邏輯來驅動的目標。
俗話說的大勢所趨是也。
不過,你不僅要能看到大勢,還要能看到大勢產生的機理。
四、且慢,在轉個身看看!
讀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意識到一個巨大的BUG,「底層邏輯驅動,永遠不會達成「在這個方面我們人類如何是即將崛起的人工智慧的對手?這會不會又是另一種過時的「方法」而已。
人工智慧的運行規律,一層一層的剖析下去就是一種基本邏輯加一個永遠不會達成的目標,如果排除掉物理時間的限制,人工智慧的限制就只有計算資源本身的物理限制了。
在單一邏輯之上人工智慧所能達到的高度和速度是單個人類遠不能比的。
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個人,一個好的目標是既能符合十年的大趨勢,又能夠指導眼下一年的行動。
目前一個清晰的十年趨勢就是未來人工智慧會替代部分人類工種,一部分人會失去現有的工作機會。
在這個趨勢之下,你要制定什麼樣的學習目標,才能讓你在這種趨勢成形的時候不至於被社會排擠到邊緣地帶呢?
這個目標又如何指導你眼下這一年的學習目標的制定和學習行動的展開?
不妨在重新在審視一下你制定的目標。
文章概要導圖
TAG:轉身向左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