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每日好詩丨金縷曲·與梅君兮若

每日好詩丨金縷曲·與梅君兮若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中國詩歌網」

每日好詩丨金縷曲·與梅君兮若

《金縷曲·與梅君兮若》

作者:韓紫簫

亂絮隨風起。正春殘、滄波深處,綠楊陰裏。芳信曾通春消息,往事何人更記。到此刻、幽窗獨倚。陌上塵輕回馬後,歎浮生、只為多情累。雖有夢,煙雲耳。

且看月色清如水。對蒼冥、神魂漸杳,忘人與己。萬籟無音星垂雨,寂寂空林疊翠。似遮得、遠山次第。一曲洞簫來天外,恍遙聞、月下山靈佩。應暫許、客心醉。

每日好詩丨金縷曲·與梅君兮若

詩人簡介:

韓紫簫:又名筠若,網名煙雲了了,自號竹庵,師賜齋名夢梅庵。承社社員。喜詩詞,耽內典,從事IT行業。師從廣東小梅窗周燕婷、憶雪堂熊東遨二位先生,數年來詩詞亦多承江西熊盛元先生指點。有詩詞文章散見於國內詩詞刊物,個人未曾結集出版。

特邀專家點評

孔子說「詩可以群」,古來詩歌多贈答之什。當宋人「以詩為詞」的風氣開始流行時,作為新興詩歌的詞,也產生了為數不少的贈答之作。贈答之流風餘韻,延及今天,未曾稍歇。《與梅君兮若》,詞題直觀地指明了功能類別,是一首明確的贈答對象的贈答詞,表現了暮春懷人的情思。

前兩句交待季節與環境,「亂絮」「綠楊」「滄波」,構築了江南水鄉的典型環境,「春殘」則進一步強化了時間感。一切情思,皆依託此典型環境生成、展開、強化乃至消融。「柳」諧音「留」,這是一個植入以久的典型文化符號,自不待言。「芳信」以下三句,點明「幽窗獨倚」懷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到此方知「亂絮隨風」並非實寫,乃是回憶中的離別場景。則「芳信曾通春消息」,實為表現離別前的款款深情,「往事何人更記」,惟倚窗人曾記也。接下來,「陌上」二句,實際上寫「一春魚雁無消息」,所有者唯舍舟登岸後的片片相思而已。「陌上」「回馬」亦褪化為文化符號。因「浮生多情」,故歇拍曰「雖有夢,煙雲耳。」惆悵之情溢於言表。

續舊情而不可得,思往事而增悵惘,糾結的情緒究竟走向何方呢?過片「且看」二句,寫倚窗人的所見所思,奠定了下片的基調。既然往事如煙雲,那麼,且陶醉於眼前的月色,神魂散入窅冥時空,人我俱忘吧。此或為強作寬解之辭。「萬籟」三句,寫倚窗所見月色籠罩下的天空、叢林與模糊的遠山。「萬籟無音星垂雨」前後數句,月色之下流星雨,寫足了視覺之美;「一曲洞簫」二句,則從聽覺入手,似聞仙樂來自天外,恍若聽到「山靈」的環佩之聲,此則為所思之人幻化而成。結以「應暫許、客心醉」,可見詞至終篇,懷人之情,雖欲寬解而實未寬解、消融,月下懷人之思,益發瀰漫於夜色茫茫的天地之間。

此詞寫景抒情,純用賦筆,虛實更替,真幻交織,就其構造的境界而言,在寫境與造境之間;就其情思而言,迷離惝恍,情感抒發不疾不徐,較好地體現了「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溫柔敦厚之風。龍榆生說,「(《賀新郎》)大抵用入聲部韻者較激壯,用上、去聲部韻者較凄郁,貴能各適物宜耳。」此詞交替用上聲、去聲韻,情思正可用「凄郁」二字括之。施議對以為寫感覺者較近於「本色之詞」,此詞既著眼於視聽,復不乏主觀抒情語,且舍卻敘事,造境寄情,大概妙在本色與非本色之間罷。暮春懷人乃積澱深厚的傳統題材,只是掩卷不知斯人生於何世,為其缺憾耳。

特邀點評:莫真寶

中國詩歌網 (www.zgshige.com)由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是以建立「詩歌高地 詩人家園 」為宗旨的官方互聯網出版平台。設有品牌欄目「每日好詩」,每天推薦一首原創好詩,並邀請詩壇大咖點評。「每日好詩」稿酬500元。

點評專家名錄

以姓名拼音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陳先發、陳衛、曹宇翔、耿占春、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鑒、簡明、蔣浩、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建春、李壯、劉向東、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等。

欄目主持:孤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