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外骨骼機器人,亞洲主戰場或將在中國和日本

外骨骼機器人,亞洲主戰場或將在中國和日本

GIF

關注被科技重塑的生活

GIF

讓行動不便的人重新擁有移動能力,外骨骼機器人可能為醫療行業帶來變革。除此之外,外骨骼可以幫助人們移動和托舉物體,減少工傷的發生。

不過,由於設備造價高昂,外骨骼市場依然發展緩慢,目前難以在消費級市場實現大規模應用。但當外骨骼渡過樣機階段並開始量產,研發成本被逐漸吸收,生產成本正慢慢下降。行業希望,未來外骨骼產品的售價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有能力承擔。

據估計,全球外骨骼機器人總產值將在2026年達到66.5億美元。而在亞洲範圍內,中國和日本正在外骨骼機器人研發環節大規模投入,設備將用於為肢體障礙者提供輔助,以及在人口老齡化社會中延長人們的工作年限。那麼,兩個國家的外骨骼領域正經歷怎樣的發展?兩國在外骨骼研發方面存在哪些重要的差異?

日本外骨骼發展概況

中國和日本的外骨骼設備的研發,都著眼於醫療健康和 工業場景的應用——尤其是幫助行動不便的長者以及老齡化工人群體。其中,日本引領外骨骼技術發展已有多年。

HAL:Cyberdyne推出的外骨骼設備

Cyberdyne是日本外骨骼領域的領導者之一。2004年,公司推出了旗下收款外骨骼,名為HAL-3。HAL是「Hybrid Assisted Leg」的縮寫,產品的設計初衷是幫助下肢障礙者行走。由此開始,Cyberdyne發布了HAL的一系列進階版本,如去年下半年推出的「HAL Lumbar Type for Labor Support」新一代,用於增強體力勞動者的工作能力。

2012年,HAL被選中參與福島核泄漏的善後工作。設備負責監測用戶 (即現場工作人員) 的健康信號,並減少核輻射等因素對用戶造成的傷害。

去年,Cyberdyne公布銷售總額年增長30%,並表示這一增長與新機型的推出有關。2016年下半年,日本公共健康保險開始覆蓋涉及Cyberdyne外骨骼產品的治療方案,這也是亞洲外骨骼普及過程中的一項重要進展。

2015年,廣島大學與醫療器械供應商Daiya工業共同研發了一款無需插電的簡約型外骨骼 (Unplugged Powered Suit, UPS) 。與其他使用舵機的外骨骼產品不同,UPS依靠用戶自身重力為設備提供動力。在用戶走動過程中,設備藉助用戶體重將空氣泵入一條管道,管道沿外骨骼向上延伸,最終進入一個膠狀空間,製成人工肌肉。

2015年下半年,三菱與日本原子能公司達成合作,開始為核災難場景研發外骨骼。研發成果是一款力量輔助外骨骼套裝 (Power Assisted Suit, PAS),採用外骨骼中常見的「髖膝踝」設計。

2016年,物流企業辰巳商會發布了一套外骨骼。設備至少能夠舉起89公斤重物,可為鄉村地區高齡員工的貨物托舉和移動工作提供輔助。

另外,松下也推出過一款用於幫助體力勞動者與長者的外骨骼機器人,名為「AWN-03」。外骨骼可以抵消15公斤重量,從而在用戶負重時為其腰部減輕壓力。除此之外,松下的機器人團隊ActiveLink也正在研發一款代號為「PLN-01」的外骨骼,旨在幫助人們更加自如地移動。

中國外骨骼發展概況

與日本相比,中國外骨骼發展在醫療健康領域受到的限制更多。

Dexta Robotics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家已開發出成熟外骨骼系統的公司之一。團隊研發出一款名為Dexmo的外骨骼手套,用於幫助用戶在虛擬現實場景下「感知」物體,或對機器人進行無線操控。或許,Dexta也可以將Dexmo用於幫助手部神經受損的用戶。

Dexmo:Dexta Robotics發布的外骨骼手套

2010年,位於成都的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發布了用於幫助行動不便者行走的外骨骼。2016年,研發團隊宣布將設備投入量產。

山東大學雲基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也曾研發一台用於輔助長者行動的機器人。雖然並非外骨骼,但這款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年長用戶追蹤家庭環境的變化,如是否有不速之客造訪或燃氣是否發生泄漏。或許,這一團隊也將在未來推出面向長者或肢體障礙人士的外骨骼機器人。

中日外骨骼研發之差異對比

談到外骨骼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中國與日本之間存在幾個關鍵的不同點。

首先,日本在這一領域擁有絕對優勢。或許是日本和中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策略不同,日本希望延長勞動者的工作年限。而這也是日本企業在工業場景下的輔助技術上大規模投入的原因。相比之下,中國將人口老齡化看作經濟發展的一個軟肋。因而,中國在自動化技術上的投入,遠超過其在增強高齡勞動者工作能力 (或吸引年輕人) 這一方面做出的努力。

第二,從文化角度來看,面對私人助理機器人這一概念以及基於人工智慧的家庭與服務機器人,日本的態度相對開放。與中國相比,機器人在療養院等養護設施中的應用在日本更加常見。

第三個不同點在於,日本的外骨骼研發活動大多在私營企業——如Cyberdyne、辰巳商會、松下等——中進行;而在中國,是學術界而非私人部門在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發工作。這或許表示,在日本,外骨骼被看作一個市場機遇;而在中國,外骨骼仍然被視為一項停留在概念階段的技術,至少在醫療健康領域情況大致如此。

比賽剛剛開始

目前,日本的外骨骼技術在醫療健康與工業場景下的應用皆處於領先地位,但這並不代表日本外骨骼將一直領跑。如果參考歷史進程,中國依然可能奮起直追。那麼,作為醫療健康與工業領域解決方案的外骨骼技術,很有可能開啟亞洲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又一項競爭。當然,與亞太地區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可能使這場比賽的形勢發生變化。

外骨骼機器人才剛剛興起,技術方面或許並不非常完善,成本也居高不下。但正因如此,中日外骨骼設備在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將有可能為機器人領域與輔助護理領域帶來變革,不論是在亞洲範圍內還是在整個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智醬 的精彩文章:

關於Amazon Go,你還想知道什麼?

TAG:極智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