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盧世恩又一重磅:《新唐書》中盧姓來源的新詮釋

盧世恩又一重磅:《新唐書》中盧姓來源的新詮釋

《新唐書》中盧姓來源的新詮釋

盧世恩

盧姓歷史悠久,盧字的確立可追溯到公元前一萬至七千年前尊盧氏,參盧氏(詳情可見余道金的論文——《尊盧氏的光芒》)。盧曾經顯赫,也有起伏,細說來源有六至十三個,早有定論。從哪裡從何時最先出現盧lu這個音,這個字,這個姓,及與姓氏有關的地名的來源,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先有燈亮而後有燈光燈影,這是淺顯的道理。有了盧姓的存在,從而出現了皇帝賜予、他姓改盧姓、複姓改盧姓、的現象。各種原因他姓改盧姓的,現在消亡(包括改回去的)了多少,還存在多少不得而知。研究盧氏起源是一個總話題,是研究最早的盧姓起源,不否認個例的存在。這篇文章主要是對《新唐書》盧氏起源的一段話的詮釋。

宋代大學士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其中盧氏有「八相佐唐」。位於《新唐書?七三上姓》,有關盧氏得姓源流,歐陽修說:「盧氏出自姜姓,齊文公,子高,高孫傒為齊正卿,謚曰敬仲,食采於盧,濟北盧縣是也;其後因以為氏,田常篡齊,盧氏散居於燕秦之間,秦有博士敖,子孫家於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裔孫植,字子干,漢北中郎將……。」

這段話本人曾深信不疑,在不斷地學習探索中,越來越感覺內容簡單跳躍讓人迷惑。不信卻出自正史,信之又漏洞百出。為讓宗親們更準確理解和認識這段話,現以充分的證據和我個人之拙見作了新詮釋,水平有限僅供宗親們參考:

第一:「盧出自於姜姓」。

因為炎帝姓姜沒問題。盧白漅,商代廩辛、康丁時代公元前1250-1150年之間的人,出生年代不詳,以虎為圖騰的盧方國(也有與炎黃並存古部落之說)的頭領,商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在商王武丁時,盧方於殷商的關係一直很好」,「甲戌卜,翌日乙,王其歿盧白漅」。盧方國的盧白漅原來與商廩辛、康丁王交好,商王還請盧伯飲宴,但殺人如麻的奴隸主王國,始終不將異族人當作人,稱之為「盧狨」(或戎),姜姓部族稱之為「羌狨後改姜狨(戎)」。姜子牙,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也稱呂尚(公元前1156年生——1017年卒,享年139歲),商朝末年人。史稱姜太公,齊太公。周武王伐紂是在公元前1027年,正月甲子這天早晨,姜子牙任周武王的軍師,並率領八個伐商聯軍的西土之部族,包括盧方國人的隊伍,共同誓師討伐商紂王。盧姓人和姜子牙,屬於不同支脈的炎帝後裔。「出自於姜姓」,若理解為出自姜子牙大謬也!

第二:「齊文公,子高,高孫係為齊正卿,謚曰敬仲,」

齊文公的兒子名高,高的孫子名傒(公元前685年)擁齊桓公登基有功任正卿。為表彰高傒對齊國內政外交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被齊桓公允許用他祖父名號「高」為氏。高傒屬桓公叔輩,「垂暮之年費君,立君」,根據這個線索分析,高係出生在公元前755——735年之間。謚曰敬仲:帝王及其后妃、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內務府根據其生前事迹與品德,而給予他一個中肯的稱號。

第三:「採食於盧,」

問題在這裡,這前面有跳躍,是周武王起兵,在姜子牙號召下聯合倒商過程中,因盧方城「盧家軍」驍勇善戰建立了功勞,西周建立後,周武王封給盧姓人的子爵之國,史稱盧邑。往前追溯,若干年前盧姓是起源於遷河南的西域「盧」部族,盧邑是以姓而來的地名,是盧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封地不僅僅是空地,除國都盧方城以外,附近的原住奴隸及平民們都歸盧姓人「採食」。這時候奴隸制度已經鬆動出現了平民,他們的勞動果實向盧姓人納稅交租。後來被齊國吞併霸佔,是否經過戰爭還是談判促成不詳,年代可能起於公元前685年之前,也可能就是這一年。齊桓公為獎勵將盧邑封給高係。「採食於盧」應該理解為「去盧邑採食」,就是把盧姓人在封地統治權轉移給了高係。

第四:「濟北盧縣是也」

故址在今山東省長清縣境內,說的是盧邑的地理位置,曾經是盧縣?不詳。

第五:「其後因以為氏,」

意思應該是他的後代子孫以盧為姓氏,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歷代高子的傳承世系:高敬仲(高傒)——高莊子(高虎)——高傾子——高宣子(高固)——高武子(高偃)——高昭子(高張)均為齊大夫。

《新唐書 卷七十一表第十一》:「高氏出自姜姓,齊太公六世孫文公赤,生公子高,孫傒,為齊上卿,與管仲合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為氏,食采於盧,謚曰敬仲,世為上卿」。《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敬仲生莊子虎,虎生傾子,傾子生宣子固」……他們都是姓高呀!

經查追隨漢高祖劉邦的盧姓將領,燕王盧綰(公元前256~前194年),是江蘇豐縣人以外,也確有盧卿,盧罷師「皆以齊將從漢王」。且可能是原盧邑盧姓將領,他們的祖上曾經為保護高係子孫,浴血奮戰,其功可鑒,才得以容身。距高係約200年,齊簡公被殺。高張逃亡魯國,有齊國貴族逃到今北京大興一帶了定居,才出現複姓盧蒲改單姓「盧」等情況,後來與涿州盧氏聯宗使涿州盧氏隊伍更加壯大。

第六:「田常篡齊,」

田恆,即田成子,因其家族出自陳國,也稱為陳恆,漢朝為漢文帝劉恆避諱,改稱「田常」。是齊國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領。前485年承襲父親田乞之位,而後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弒殺齊悼公,立齊簡公。田成子和闞止(又名監止,字子我)任齊國的左右相。前481年,田成子發動政變,殺死了闞止和齊簡公,擁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之後,田恆獨攬齊國大權,盡誅鮑、晏諸族。田成子的封邑,大於齊平公直轄的地區。陳恆殺害齊簡公,孔子齋戒三日,曾請求魯哀公討伐陳恆,……。

第七:「盧氏散居於燕秦之間,」

燕國都薊(北京),領域: 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秦國都咸陽,領域: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漢至唐朝盧氏以河北范陽為中心,敷衍生息。雖基本上都居於幽燕之地,「散居於燕秦之間」算出入不大。

第八:「秦有博士敖,子孫家於涿水之上遂為范陽涿人。」

盧敖(前275-前195年),字雍照,居范陽(今河北省定興縣固城鎮),秦為博士。「子孫家於涿水之上遂為涿人」,盧敖的子孫有一部分居涿州,所以稱涿州人。

范陽郡,今日北京、天津、涿州一帶。魏文帝時,224年置范陽國,226年改涿郡為范陽郡,治所是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公元607年,幽州改名為涿郡(治所在今北京)。晉武帝改為范陽國,封宣帝司馬懿侄司馬綏為范陽王。下統八縣:涿縣、良鄉縣、方城縣、長鄉縣、遒縣、故安縣、范陽縣、容城侯國。相當於今河北內長城以東、永清縣以西、保定、霸州、紫荊關以北,和北京房山以南。唐朝天寶元年(742年),改幽州為范陽郡。治所在薊縣(今北京城區西南),管理今北京市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保定一部。幽州節度使改為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就是擔任范陽節度使時,發動安史之亂的。758年,范陽郡改為幽州。762年,范陽節度使改為幽州節度使,後來領盧龍軍,稱之為盧龍節度使。

第九:「裔孫植,字子干,漢北中郎將」。

盧植(139~192)東漢涿州人,字子干,身高八尺二寸,聲音如鍾,性剛毅有節。州郡數辟,植皆不就。植少時與鄭玄師從馬融。劉備,公孫瓚皆出自盧植門下。靈帝時,仕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廬江太守,還拜議郎。後任侍中,遷尚書。光和元年,上疏諫政,陳八事,帝不納。黃巾起,植任北中郎,率軍鎮壓,受左豐詆黜官,後又復尚書事。諫朝為董卓怒,免官,隱居上谷,袁紹闢為軍師。初平三年卒。《後漢書》載曹操曰:「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其子盧毓,三國時任魏司空;盧毓子盧欽任晉尚書僕射,另一子盧廷任晉侍中尚書;盧廷子盧志任晉中書監;盧志子盧湛為東晉文學家;盧湛孫盧邈任范陽太守;盧邈子盧玄任北魏中書侍郎,封固安宣侯;盧玄子盧度世任青州刺史。在劇烈的社會動亂中,盧植作為中流砥柱、儒家人望,有著廣泛的影響,成為世所公認的楷模,因此奠定了盧氏後來作為「北州冠族」、「范陽郡望」的基礎。

盧植後裔盧度世生四子(淵、敏、昶、尚之)皆有學識,且善德行,號稱「四房盧氏」。「八相」中盧承慶、盧商出自大房系盧植20世孫。盧邁、盧鈞出自二房,盧懷縝、盧杞出自三房。唐朝八宰相除盧光啟不清楚外,其他都是范陽或祖籍范陽人。

2018年1月17日

作者簡介

本平台為開放性盧氏文化中心,凡是有關盧姓的任何新聞、圖片、文章、成果、家族信息都可來文投稿,不拘於任何內容、形式、學術觀點。

並請註明原創(作者)或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盧氏宗親聯誼組織 的精彩文章:

盧世恩:盧氏淵源再探——「英雄不論出處」,姓盧就是一家人

TAG:北京盧氏宗親聯誼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