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物 |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也談抗倭名將戚繼光

人物 |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也談抗倭名將戚繼光

原標題:人物 |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也談抗倭名將戚繼光


全文2306字|閱讀共需5分鐘


編者按


昨天中國國家歷史公眾號推送了一篇有關戚繼光的文章,引發巨大爭議。


在大家的印象中,戚繼光一直以來就是抗倭名將,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然而作者卻持截然相反的觀點,認為戚繼光抗擊的「倭寇」其實大部分是被迫起義的中國人。看到戚繼光和戚家軍的光輝形象被否定,大家坐不住了,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歷史上的戚繼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倭寇」是不是就等同於日本人?其實歷史上有很多問題不能簡單地評判對錯,很多人物也不能簡單地判定忠奸。對於戚繼光以及他的抗倭事迹歷來有很多評價,也存在不少爭議。


下面這篇文章,劉克明先生從另一個角度來寫戚繼光,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歷史人物。


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見解。


在中國歷史上,戚繼光是我最敬重的古代將軍之一。在戚繼光4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他南征北戰,屢建奇功。


當東南沿海倭寇橫行時,他率領「戚家軍」馳騁在閩、浙、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終於蕩平倭寇之患。


當北方韃靼危及京師安危時,他屯兵北方,整修邊牆,治軍練兵,多次率兵出塞擊敗擾邊的蒙古諸部,確保薊門安然。


他可謂是一位忠勇兼備,多謀善斷,練兵有方,功在千秋的出色將才和民族英雄。



古北口長城下的戚繼光雕像


人物簡介

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山東登州(今蓬萊)人。他生於將門世家。17歲時就承襲父爵,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官居四品。他少時讀書習武,學高品端。1549年參加武舉,時值庚戍之變發生,於是他北上遠戍薊門。26歲起奉調到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沿海抗倭,轉戰10餘年,殲滅倭寇數萬,為平息東南沿海倭亂建立了不朽功勛。


東南沿海平倭過程中,戚繼光建起了一支四千餘人的軍隊,他們由義烏東陽一帶的農民和礦工組成。


在戚繼光精心訓練下,配以精良戰船和兵械,以及攻防兼宜的戰術,贏得了百戰百勝的戰績,成為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世人稱之為「戚家軍」。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以軍事將領命名的軍隊,除了岳家軍外,就是戚家軍了。



福建惠安崇武城


南方倭寇侵擾剛解決,北方韃靼邊患又加劇。元朝滅亡後,居於漠北的蒙古族分為兀良哈、韃靼、瓦剌三部,三部除互相攻伐外,還經常掠擾明朝邊境。1567年,蒙古韃靼部一支首領俺答汗勾結土蠻分東西兩路突襲長城,京師震動。


為了加強北邊的防務,明朝首輔張居正急調戚繼光北上靖邊,並委任他負責薊州、永平、山海關等處防務。


戚繼光在北方鎮守十六年,一方面加高加厚長城,修建空心敵台;另一方面訓練邊兵,改善兵器和裝備,又設立車營,創立各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蒙古部族的多次進犯均被擊退,邊境得以安寧。



戚繼光修築的金山嶺長城

縱觀戚繼光一生,識大局、有大志、恪操守,為北地邊境安全盡心竭力。但明朝後期,皇帝多疑。戚繼光當時由於得到了朝廷執政大臣徐階、高拱、張居正及上司胡宗憲、譚綸等人的大力支持,才使其能夠久鎮北邊,發揮所長。但當1582年張居正病逝後,皇帝很快聽信讒言,把戚繼光調往廣東。不久就罷其官職。


回到家鄉登州的戚繼光,晚年生活十分凄涼,朝廷對他十分冷淡,生活也非常清貧。1588年1月5日,戚繼光突然發病,病逝於蓬萊故里。朝廷對這位位居一品大員的一代名將的去世竟無動於衷,家人只得草草落葬。直到兩年後,在其長子的請求下,朝廷才下詔祭葬。


素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豪情的戚繼光,一生都在為此理想而奮鬥。卻落得如此結局,每每想到這裡,心裡總是憤憤不平。


好在人民並沒有忘記這位屢建戰功的民族英雄,在福建、浙江、廣東等戚繼光戰鬥過的地方,驚聞戚大將軍去世的消息後,民眾紛紛修建起紀念戚繼光的祀祠、塑像、碑刻等,其中浙江、福建為最多。有福州于山戚公祠、戚繼光表功碑、莆田戚公祠等;浙江的健跳戚公祠、臨海戚公祠、戚繼光表功碑,奉化戚公祠、戚公繼光抗倭紀念碑等,有些至今猶存。



福建福州戚公祠


在戚繼光戰鬥過的河北、天津等地的長城沿線,人們把對英雄的懷念凝結在長城的每一塊磚、每一座敵台、每一段城牆……。今天,當你來到古北口、居庸關、黃崖關等段長城,無論在遊覽手冊上,還是在導遊介紹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及戚繼光修築的長城。


據載,1568年戚繼光負責薊州一帶的防務後,固牆備邊成為他的重要思路,為此他專門制定了修築長城敵台的方法和標準。從1569年到1571年,戚繼光帶領軍士用了整整三年時間,把薊州鎮守範圍內的長城全部修築一遍。在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的1000多公里防線上,矗立起1017座雄偉的敵台。戚繼光鎮守邊塞的16年間,蒙古軍隊始終不敢輕舉妄動。


現在這些印刻著戚帥烙印的長城,雖然許多段已經破損嚴重,但仍舊能從隨山勢起伏的長城和突兀高聳的敵台中感受到戚繼光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蓬萊是戚繼光的故鄉。從明初洪武年間戚斌(戚繼光五世祖)世襲登州衛指揮金事始至今,600多年來,戚氏族人在蓬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現今保存完好的戚氏古迹主要有戚繼光祠堂、戚氏牌坊、戚氏墓園等。


山東蓬萊戚繼光故里


戚繼光故里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遲浩田手書的「戚繼光故里」石碑。拾階而上,迎面是兩座巍峨挺拔的戚家牌坊,前為「母子節孝」坊,後為「父子總督」坊,兩坊由花崗岩精雕而成,均建於明嘉靖年間,現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山東蓬萊父子總督坊


牌坊之間為戚繼光府邸。府邸自戚繼光的五世祖戚斌開始,600多年來一直是戚氏族人的聚居地。清代戚氏家族逐漸敗落,祖居漸廢。現在的戚府是按明代建築風格重修的。


穿過戚府,就來到戚武毅公祠。祠堂是明崇禎八年(1635)為褒揚戚繼光而建的,為三進院落家廟式建築,大門有「千秋隆祀典,百戰著勛名」的楹聯和「海上威風」的橫額。


正祠暖宮內塑有戚繼光坐像。孝思堂陳列著戚景通和戚繼光父子墓志銘拓片和戚繼光族譜等。


正祠東側為後花園。園內花木鬱鬱蔥蔥,「忠」、「孝」二碑分立南北兩側面。


山東蓬萊戚繼光祠堂


戚繼光墓園位於市區東南的芝山南麓的山腰中。我是在4月里的一個日子裡前往瞻仰英靈的,初春時節草木尚未發芽,曲曲彎彎的山道把我引致墓前。


戚繼光墓並不大,沿台階上去,中央為戚繼光墓圓形磚墓,兩側排立著石羊、石馬、石翁仲,墓前立有高大的盤龍額首黑色墓碑,刻有:「大明誥命光祿大夫、都督少保謚武庄公諱繼光之墓」。


乍暖還寒之際,戚繼光墓在枯枝殘葉中顯得有些孤寂,我想當春天來臨之時,英雄的墓前一定是綠樹婆娑,山花爛漫,象徵著戚繼光的一片碧血丹心。



山東蓬萊戚繼光墓園


此外,在河北滄州獻縣商林鄉北宗村、河北石家莊近郊義堂村也有戚繼光墓。


在蓬萊還保存有馳名中外的蓬萊水城及蓬萊閣等。當年戚繼光曾在蓬萊水城操練水兵,抗擊倭寇,水城又叫備倭城。


城中立有一尊高大的戚繼光塑像,再現了戚帥身著戎裝,挺胸昂首,按劍俯瞰水城的雄姿。



山東蓬萊水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視覺 | 最中國的雪,下在江南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