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降清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吳三桂降清真的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文蕭夢
文藝作品中關於吳三桂降清的原因,被說成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裡的紅顏就是指當時的大美女陳圓圓。陳圓圓不僅是當時的大美女,還是著名的秦淮八艷之一,她與吳三桂之間的故事,經過文藝作品的加工,變成了誤導吳三桂誤國降清的紅顏禍水。
其實歷史上的吳三桂與陳圓圓,並不是如文藝作品中所演繹的那樣,僅僅是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引清兵入關,投降清朝,變成了大明的罪臣。
歷史上的吳三桂,出生在遼西將門望族,自幼習武,善於騎射。他的父親吳襄是明朝的武將,他的舅舅祖大壽更是明朝的著名武將。吳家與祖氏家族聯姻,更是讓吳家在大明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的關照下,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成為一名軍人,跟隨父親和舅舅征戰沙場。讓吳三桂真正揚名大明朝的不是他的父親吳襄的關係,也不是他的舅舅祖大壽的關係,而是崇禎二年,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與後金交戰中被包圍,形勢非常危急。
吳三桂求助於舅舅祖大壽,希望舅舅能看在親戚的份上出兵救救吳襄,被祖大壽拒絕了。祖大壽拒絕的理由是皇太極這個人善於用兵使詐,怕是皇太極的永兵之計,再加上祖大壽用兵謹慎,他沒有答應外甥吳三桂的請求,而是說了一句「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動!萬一失利,咎將安任?」
被舅舅拒絕之後,吳三桂並沒有灰心絕望,而是另找解救的辦法。吳三桂救父心切,不顧舅舅祖大壽的勸阻,率領十家騎出城救父。吳三桂之前在軍中就善於騎射,又是一個帶兵打仗的能手,這一次充分的發揮了他軍事天才,他不僅突圍解了父親吳襄之圍,救回了父親,還和後金交手中,以少勝多。吳三桂也因為這次英勇救父,落得了一個「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名。
吳三桂的這份勇氣和魄力,不僅明朝的官員齊讚賞,就連他的對手後金的統帥皇太極也對吳三桂救父之舉稱讚不已,也因為這件事,皇太極十分愛惜和看重吳三桂這個人才。可是那個時候,吳三桂正受到大明皇帝的重用和賞識,從來沒有考慮過有一天會投靠皇太極降清,做大明的罪臣。
但歷史就是這樣奇怪,吳三桂再怎麼英勇善戰,也無法改變大明王朝岌岌可危的局面,特別是善變的崇禎皇帝,受後金離間計的影響,不僅失去了大將祖大壽,還有洪承疇,還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兩面夾擊,可以說是外患不斷,內境堪憂。當時大明除了英勇善戰的吳三桂,已經無將可用,崇禎皇帝對吳三桂不僅重用,還給予禮遇,目的是希望吳三桂能效忠大明王朝,保護大明江山。
可該來的還是要來,大明的滅亡是歷史的趨勢,不是吳三桂個人可以阻擋的。當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京城之前,崇禎皇帝曾連下三道手諭,要求吳三桂速速回京保衛京師,可不知為何吳三桂卻姍姍來遲,有人說是因為大美女陳圓圓,其實根據史料的記載,這樣說到底是冤枉了陳圓圓。
吳三桂明知僅憑自己一己之力已無法改變大明王朝被滅亡的結局,所以他雖然已經領命,但卻姍姍來遲,一直在觀望。而這個時候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佔了京城,抓了吳三桂的家人,也包括他的小妾陳圓圓,甚至拿吳家全家人的性命威脅吳三桂降大順。
當時的吳三桂夾在清軍和農民起義軍之間,算是勢力最弱的一個,但也是可以改變局勢的一個。不僅清軍的多爾袞要拉攏他,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要威脅他,吳三桂原本為了救全家人的性命,有投李自成的打算,但這之間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李自成的部下搶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俗語說大丈夫可欺不可辱,吳三桂決定與清軍聯合對付農民起義軍,救回自己的家人。
在山海關帶兵的多爾袞看到了吳三桂的這一點,立即提出讓他降清而不是聯合,吳三桂在為救家人和審時度勢之後,決定降清,帶領清兵入關,二者的聯合不僅打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還助力大清完成了關外到中原的江山一統。
吳三桂投降大清之後,他也屢立戰功,為了表明自己降清的決心,他不惜追殺南明政權的永曆王。清軍入關後,為了表示他的忠心,吳三桂為大清南征北戰,屢立戰功,後有平復雲南,被大清封為平西王,定居在雲南。
其實這個時候,再談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降清,就覺得有些不妥,陳圓圓對吳三桂來說雖然重要,但與吳三桂的前途和全家人的性命相比,陳圓圓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尤其是後來,曾與吳三桂恩愛非常的陳圓圓突然從歷史上消失了,有些野史記載說陳圓圓在吳三桂定居雲南之後,因為年老色衰早已被吳三桂丟棄,還有一種說法是陳圓圓因為吳三桂降清背叛大明,而自絕於吳三桂。
但不管是哪一種都說明,吳三桂降清的真實原因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而是政治的需要,審時度勢之後的選擇,而不是因為所謂的紅顏而降清。
針對吳三桂的降清,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吳三桂確實自願降清,史料記載多爾袞曾以部將驅使他,後吳三桂反清,康熙皇帝曾以降將稱呼吳三桂,可見吳三桂降清已是歷史的定論。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認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不是降清,而是聯合大清對付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目的是救出自己的家人和愛妾。
其實查閱史料,吳三桂降清是歷史事實,最後反清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不同的是吳三桂降清是在前途未卜和家人性命堪憂的前提下,而反清是在三藩勢力過大,而吳三桂不願交回兵權的歷史背景下,康熙決定削藩,因為康熙的做法超之過急,再加上吳三桂已在雲南定居多年,其勢力已十分壯大,害怕削藩損害了他的利益,才導致他反清,但目的絕對不是他所說的復明,復明只是吳三桂反清的一個幌子,目的是想得到那些明朝遺老遺少們的支持。
果然吳三桂身邊聚集了很多的反清復明人士,可惜吳三桂已老,大清又是盛世,大勢已去,吳三桂的反清註定了他的悲劇收場,也註定了吳三桂一生不得善終。
(此文為蕭夢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紅學愛好者蕭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