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菏澤「鷹匠」的猛禽救治之路

菏澤「鷹匠」的猛禽救治之路

菏澤報業全媒體消息(牡丹晚報記者武 霈)深冬臘月的菏澤,蒼茫而遼闊的天空中很難再看到鳥兒的身影。然而,在曹縣桃源集鎮上空,一隻紅隼總愛在此飛行盤旋,或駐留牆頭,或落在樹端。

「這是海洋家的小紅。」周邊村民都認得這隻鳥類猛禽。從他們口中,牡丹晚報記者得知:「海洋救了它,放飛後,它一直捨不得走。」

村民口中的「海洋」叫李海洋,是曹縣公安局桃源集派出所的一名民警。除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護鳥人」。

隼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之一,因一些不法分子的販賣,生存現狀令人堪憂。此時,像李海洋這樣救助野生猛禽的護鳥人,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對於村民口中「小紅」這個名字,李海洋不是很認同:「我們不應該與鷹有過多接觸。為保留它們的野性,我從不給鷹起名字。等這隻紅隼恢復健康了,我就放飛,讓它回歸自然。」

這位致力於讓「猛禽回家」的護鳥人,懂得「以鷹之需為己需,以鷹之苦為己苦」,在救助工作中堅持了十年之久,救下數百隻野生保護動物。

昨日,牡丹晚報記者採訪了李海洋和他的志願者夥伴們,讓我們共同一睹這些「鷹匠」們的「鳥人鳥事」。

十年前,他救下一隻貓頭鷹

談起自己的救助猛禽經歷,昨日,李海洋十分興奮、也十分感慨。

由於自幼喜歡動物,李海洋從小就餵養了很多狗、貓、兔子等寵物,但真正與野生猛禽接觸,還要追溯到10年前。

「大概是2008年,什麼季節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就在庄寨的集市上,我看到一個老農販賣貓頭鷹。因為賣貓頭鷹的不常見,當時圍了好多人,我也上前湊熱鬧。」李海洋回憶道,「我當時對貓頭鷹這種夜行猛禽還不太了解,對方似乎也是外行,本應該栓在貓頭鷹腿部明桿的繩索,卻栓在了有肉、有 毛的大腿上,兩隻腿都已經磨得紅腫。」

經過一番打聽才知道,可能是因為身體虛弱、體力不支,這隻貓頭鷹無意間跌進這位老農家,成了不速之客。農村一直有貓頭鷹不吉利的說法,老農不願意在家宰殺,便拿到集市上賣。生了惻隱之心,李海洋就花了100元錢買下這隻貓頭鷹,在家裡騰出一間小屋,開始餵養它。

「大概養了一周,這隻貓頭鷹恢復了健康,腿好了,似乎也有勁了。我打開窗戶,它一陣撲騰,頭也沒回地就飛走了。」李海洋回憶道,「雖然偶爾對這類鳥有所耳聞,但這還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引起我的好奇心,從那時起開始查閱一些關於野生猛禽的資料。」

救助事業發生質的改變

酷愛動物的李海洋,與「貓頭鷹小姐」第一次 「邂逅」後,便對野生猛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鷹、雕、梟、鵟、隼……野生猛禽分為好多種,每個物種再往下又細分很多種,經過查找資料和一番學習,才明白這些鳥類雖然在全國有不同分布,但都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中,金雕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說起野生猛禽,李海洋侃侃而談。

李海洋告訴牡丹晚報記者,隨著對野生猛禽越來越了解,他發現全國各地存在著很多「鷹獵群」,一些非法交易在地下偷偷進行,一隻隼能賣幾萬元,在利益的驅使下,盜獵十分猖獗,成為珍貴鳥類愈加稀少、珍貴的原因。

「多數野生猛禽在食物鏈中接近頂端,能讓它們意外死亡的只有人類的捕殺,彈弓、氣槍、網捕、二次中毒……每年因此喪生或被捕捉的珍貴鳥類比比皆是,尤其是彈弓傷害,案例最多。其中,鵟是被端上餐桌最多的猛禽。」李海洋說。

看到了傷害的殘酷,才明白救助的意義,李海洋開始通過互聯網學習救助辦法。「我在網路上報名參加了一個名為『中華鷹匠』的民間組織群體,在這裡掌握了一些保護、救助猛禽的技能。」他說。

李海洋告訴牡丹晚報記者,正是在「中華鷹匠」群體中的學習,讓他的救助事業有了質的改變。

「以鷹之需為己需,以鷹之苦為己苦,以鷹獵為手段,以野放為目的。此為鷹匠也。」獵殺、販賣猛禽固然是絕不允許的,但試圖馴養猛禽也是禁止的,「很多人因為喜愛,感覺馴養很酷或者部分鳥類很萌,有了飼養的想法,但野生動物不同與寵物,大自然才是它們的歸宿,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野生猛禽回家。」李海洋說。

全國第五、我市首個傷病猛禽救助公益機構,由他發起成立

「我在中華鷹匠群里學到很多知識,也意識到自己單打獨鬥的局限性、凝聚更多志願者才能為救助事業出力。於是,我萌生了成立救助中心的想法。」李海洋說。

2017年9月,李海洋自籌了3萬元,在自己家建立了菏澤市鷹匠猛禽救助中心。這裡成為全國第五家、菏澤首家經過合法程序備案的傷病猛禽救助公益機構。

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李海洋的行動得到很多人的響應,陸續有很多熱衷於救助的愛心人士加入救助中心成為志願者,崔存方和王魯飛就是其中的兩位。每日看到李海洋在救助工作中樂此不疲,耳濡目染下,他倆也走上了公益救助之路。

「簡單的餵食一個人就可以搞定,但一些猛禽二次中毒,或者撞網骨折,需要洗胃、手術、稱重,這些疾病的救治一個人干不來,海洋在學習,我們也一直在學習。」崔存方說。

據介紹,剛成立不久的鷹匠猛禽救助中心分工明確,既有救助隊,還有巡邏隊和宣傳隊,已經發展至近40名志願者,除了日常的救助和巡邏外,還經常到附近鳥市上做宣傳活動。

「今年元旦,我們接到舉報,得知市場上有人出售雀鷹,志願者便出動到現場。最終,我們協助森林公安、林業部門抓獲三名嫌疑人,營救了兩隻雀鷹、一隻紅隼。」李海洋說,「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1月21日,我們又聯合市林業局、中華公益網等愛心人士到集市上做公益宣傳,為居民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知識。」

每年自掏三四萬元救助猛禽

聊起救助野生猛禽,李海洋和崔存方、王魯飛都滔滔不絕。

眨眼已是正午時分,三人卻顧不得自己吃飯,先要去餵養家中傷殘的紅隼和普通鵟。

跟隨三人的腳步,牡丹晚報記者爬上李海洋家的二樓。這個二層小樓明顯是新蓋的,尚未裝修,僅用鋁板隔斷成多間小屋,讓野性難馴的猛禽各有所居。

「樓是海洋特意為這些猛禽康復修養蓋的,近500多平方米。為了公益救助,海洋都是自掏腰包,無論是餵食還是醫治,每年都花不少錢。」王魯飛指著首間小屋裡的蒼鷹說,「這隻蒼鷹身上安裝著GPS定位系統,就是為了方便測量它的飛行能力和恢復程度,器材都是要自備的。」

一跟記者算起 「經濟賬」,李海洋的妻子高景鮮就有一肚子的「怨言」。

「一個月三千多元的工資,他從沒給家裡花過一分錢。自己還捨不得吃牛肉呢,他卻買二斤全喂鳥了,每年在鳥身上至少花三四萬元。」高景鮮說。

高景鮮嘴上說得 「厲害」,可行動上卻在一直默默地支持老公。

「看著他如此熱衷這個公益事業,我慢慢地就默許了,跟著他學習、了解了很多救助野生動物的案例,由最初的不理解變成支持。」高景鮮說。

「牛肉實在太貴了,一隻普通鵟或紅隼,一頓能吃100多元的。可這些猛禽不吃雞肉,沒辦法,我只能買些狐狸肉。」李海洋戴上皮手套,將大肉塊剪開,裝滿一桶,挨個餵食。

餵養救治猛禽就要保留其「野性」

第一個「用餐」的是一隻普通鵟。因為右眼被彈珠打傷,它失去了野外捕食能力。

對這隻受傷的鵟,李海洋有著很深的感情。「當初,它全身多處受傷,不到一斤重,幾乎是皮包骨頭;右眼被彈珠打傷後,高傲的它直接將右眼撞瞎了。」說起這隻普通鵟的傷勢,李海洋對獵鷹者恨之入骨,「經過治療,它雖然已經康復,但受傷的眼睛再也看不到東西了,也失去了在大自然生存的能力,只能在我這裡終老。」

李海洋告訴牡丹晚報記者,他的願景是「讓所有野生猛禽,良有所歸、傷有所醫、殘有所留」。對於失去自然生存能力的,他要盡心照顧,而對於更多猛禽,回歸自然才是最終目的,為此保留它們的「野性」十分重要。

「餵養野生猛禽一定要戴手套,除防止被啄傷外,主要是避免銘印錯誤。」李海洋一邊餵養一邊說,「銘印指的是對幼鷹在剛出生後對周邊實物模仿學習,形成一定潛意識的條件反射,比如,我一直用手拿肉餵食,幼鷹就會形成看到手就有肉吃的意識,不僅喪失自己的捕食能力,也會對飼養人造成潛在危險。」

李海洋說,目前,在他家中「療養」的猛禽有15隻,為方便餵養、治療,進行了一一編號,哪只猛禽幾斤重、怎麼受傷的、需要多久康復……他全都記錄在冊。「雖然每隻猛禽都有編號,但我不能給它們起名字,更不會當面喚它們。除了餵養和治療,我也不與它們接觸,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護它們的野性。」李海洋沿著各個房間一一介紹,「每當有人來,這些猛禽就在房間里撲騰,對人類還是恐懼的,這樣才正常;它們如果一看到人就很乖巧地飛到你手臂上,那就淪為寵物了。」

每晚去黃河灘邊巡邏,為珍貴鳥類保駕護航

「救治工作是辛苦、漫長的,經歷過對野生猛禽的救治才能真實感受到對獵殺者的憎恨。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是切實有效地減少盜獵、提升珍稀動物種群數量的最有效方法。我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尤其是黃河灘一帶,經常有獵鳥者出沒,保護好這一帶的珍貴物種是我們救護中心的使命。」崔存方說。

我市位於黃河與黃河故道之間的夾角地帶,所轄範圍內,林茂糧豐,河流縱橫,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為鳥類的繁衍生息和遷徙越冬提供了比較理想的場所,成為許多重要候鳥的集聚地,也是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有鳥類200餘種,其中受國家保護的一、二級鳥20餘種,比較珍稀的有丹頂鶴、東方白鸛、大鴇、大天鵝、小天鵝、鴛鴦、白額雁、灰鶴、蓑羽鶴、禿鷲等,對人類有益的食蟲益鳥100餘種,經濟鳥類20餘種。

「時常有人帶著獵狗去黃河岸邊捕殺野生動物,有的捕殺者還投毒,灰鶴、大鴇、大雁……經常被獵殺,為保護這些野生動物,我們救護中心成立了巡護隊,每天晚上都去巡邏,也經常與獵捕者發生衝突,他們一旦看到我們報警就落荒而逃。」王魯飛說。

「前兩天,河南長垣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轉交來兩隻在保護區被毒死的猛禽:一隻獵隼,一隻短耳鴞,很多猛禽都是因為投毒而導致二次中毒的。」李海洋憤怒地說。

據介紹,這些死去的猛禽仍然有很大的價值,羽毛可以拼接在其他受損、受傷的猛禽身上,類似於「器官移植」。「那隻在我家周邊一直徘徊的紅隼是翅膀受傷,從死去的猛禽身上取下的羽毛,經過拼接手術才能重返天空。」李海洋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菏澤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菏澤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