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普:古代禮部尚書究竟是做什麼的?竟被視為帝王喉舌,官至一品

科普:古代禮部尚書究竟是做什麼的?竟被視為帝王喉舌,官至一品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的大臣,清代為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宣傳部部長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長。

禮部尚書是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

據《明史》記載,當時的禮部尚書張升是弘治十五年代替傅瀚而成為禮部尚書的。而張升一直在禮部為官,直至劉瑾掌權。依據慣例,一個部門不可能同時出現兩個尚書,所以吳寬的禮部尚書一職大概是南京禮部尚書。

引《明孝宗實錄》原文可以看的比較清晰:

以纂修《大明會典》成,敕吏部加總裁官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劉健為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為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謝遷為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副總裁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吳寬禮部尚書仍兼學士掌詹事府事,南京吏部右侍郎楊守阯為本部左侍郎加俸二級。健等及寬俱上疏辭,不允。

唐朝禮部:禮部尚書一員, 正三品。侍郎一員,正四品下。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其科有六:一曰秀才, 試方略策五條。此科取人稍峻,貞觀已後遂絕。二曰明經,三曰進士,四曰明法,五曰書,六曰算。

宋朝禮部:元豐改制後禮部有3個下屬部門祠部、主客、膳部。尚書、侍郎各一人,郎中、員外郎四司各一人。元佑初,省祠部郎官一員,以主客兼膳部。紹聖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領。建炎以後並同。

明朝禮部:尚書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正三品。其屬,司務廳,司務二人,從九品;儀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員外郎一人,從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統六年增設儀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設儀制司主事一人,教習駙馬。弘治五年增設主客司主事一人,提督會同館。所轄,鑄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萬曆九年革一人。

清朝禮部:禮部尚書,左、右侍郎,俱滿、漢一人。其屬:堂主事,清檔房滿洲二人,漢本房滿洲、漢軍各一人。司務,滿、漢各一人。筆帖式,宗室一人,滿洲三十有四人,蒙古二人,漢軍四人。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滿洲六人, 典制、祠祭,各二人,餘俱一人。 蒙古一人, 主客司置。 漢四人。 司各一人。 員外郎,宗室一人, 主客司置。 滿洲八人, 典制、祠祭司各三人。餘俱一人。 蒙古一人, 祠祭司置。 漢二人。 典制、祠祭司各一人。 主事,宗室、蒙古各一人, 精膳司置。 滿洲三人, 典制、祠祭、精膳司各一人。 漢四人。 司各一人。 印鑄局,漢員外郎、滿洲署主事、漢大使, 未入流。 各一人。堂子尉,滿洲八人。 七品二人,八品六人。

尚書作為官名,始於戰國時期。尚者掌也,顧名見義,尚書即掌管文書之意,故又稱掌書。秦朝於少府之下設尚書,掌管殿內文書,職位較底。西漢武帝時,設尚書五人分曹治事,掌管文書奏章,群臣奏章必經其手,而後進呈帝王,故地位漸顯重要。東漢時設尚書平台,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成為事實上的行政中樞機構。隋代設尚書省,始分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國政。自唐至清,大體承襲沿用之,尚書的職權、地位亦日益顯要。現代中央政府龐大的部委機構顯然源於古代六部。六部長官稱尚書,副官一名稱侍郎,可謂精簡至極,無現代部委諸多職數及名目。古代視尚書為帝王之喉舌與股肱,乃朝中「機事所總,出納朕命」的精英人物,可謂朝廷百官之中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古代學生假期 大多選擇「勤工儉學」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