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治,是用什麼手段贏得李世民的信任,當上皇帝的?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成長於和平穩定的生活環境中,祖父和父親為他打下和坐穩了唐朝的江山基業。他只需守好這份家業,作為一個「無為」的守城之君。事實證明。李治的這個守城君做的還是不錯的,那麼在眾多的兄弟當中,他是如何能夠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青睞呢?
在小時候學習《孝經》時,太宗問李治書中的要義,他回答說:「夫孝,始幹事親,中於事君,
終於立身。君子之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太宗十分滿意,誇他說;
能夠做到這一點,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可見李治從小的期望就是做一個寬友仁孝的人,
這點也正是他最終獲得太宗認可而登上太子之位的原因。
李治對父親李世民極其孝順,又和執掌朝政大權的舅舅長孫無忌關係特別要好。他之所以
能夠被立為太子,則得益於他兩個哥哥對儲位的爭奪。魏王李泰對太子李承乾和步步緊逼,逼
得太子李承乾企圖以發動政變來解決問題,而魏王李泰的奪嫡行動更加明目張胆,這些都使太
宗心裡難過至極。太宗晚年猶豫再三,為保全李承乾、李泰、李烙諸子,最終決定立仁孝的晉王李治為太子。
李治性情溫和,很聽話,對父親的教導都能虛心接受。唐太宗為了儘快把他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儲君,費了很大的心血。為了鍛煉李治的政治才能,太宗經常讓他陪自己上朝,觀看平常的政務處理,有時還讓他對一些問題提出一些處理意見,為了提高太子的威信,太宗下令全國的軍
隊都要服從太子的調遣,大將軍以下的官員都要聽從太子的處分。而且讓朝廷的重臣都兼任東
宮的官職,名義上是讓他們教育太子,實際上是培養太子的官僚隊伍。
生活中,李治也時常受到太宗循循善誘的教育。李治吃飯,太宗就教育他要知道稼牆的艱
難,不違農時的道理。李治坐船,太宗就告訴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水,君主如舟」
的道理。李治每聽到這樣的教誨,總能洗耳恭聽,並表示永不忘記。太宗晚年還親手撰寫《帝范》
一書贈給李治,讓他明白修身治國、安危興廢的帝王之道。
太宗東征高麗時,讓太子監國,李治表現得很出色;而且對於李治的孝順,太宗還是挺滿意
的。李治自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立為太子到貞觀二於三年(公元649年)登基稱帝,一共
做了6年的太子。貞觀二卜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太宗病重。太宗在病重期間,還是放心不下,
最後為李治做了一次人事安排。他對李治說:「李爽才』智過人,但你對他沒有任何恩惠,恐怕今
後難以為你所用。我現在把他貶到外地,如果他在長安流連不走,你就把他殺了;如果他立刻啟
程赴任,你日後就把他召回來,他可能就會對你感恩,為你效力。」太宗臨死前把積極支持李治
做太子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叫到床前托以後事。太宗死後,22歲的李治即位,他就是唐高宗。
TAG:雪姐姐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