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GIF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體力行。」
上周末受朋友邀請去他們家吃晚飯,剛一進門,我就看見他13歲的兒子趴在客廳的茶几上,手裡拿著一支筆,正埋頭書寫。
起初我以為他在趕作業,等湊近之後才發現,這孩子竟然在畫思維導圖,更讓我驚訝的是,他旁邊還擺著一本巴拉巴西的《鏈接》。
伴著心裡的一陣疑慮,我問了句,「這書你看得懂么?」
那孩子瞪大眼睛看著我,點點頭,然後說了句:「第一遍不太懂,後來我爸爸解釋完,又看了一遍,就懂了。」說罷,還在他的思維導圖上給我比划起來,自己在哪裡有什麼困惑,在哪裡又有什麼感悟。
要不是朋友在一旁打斷他兒子,估計我的膝蓋都要跪下去了——「這……現在的孩子不看喜羊羊,都開始直接進軍互聯網了?!」
不過再仔細想想,其實這事也不算意外。
朋友是MBA出身,這些年輾轉在國內幾大互聯網公司擔任商業顧問,混得風生水起。
而且他還是個骨灰級書痴,微信讀書的閱讀量平均在每月15本,每周末必去一次書城,每個月都會在家裡舉辦一次小型讀書會,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他兒子從小就開始讀唐詩、三字經,10歲不到,就開始參加他和朋友的讀書會,光《論語》就讀了三遍,學習成績更是好得沒話說。
而且,你和他交流的時候,會發現這孩子的心智水平遠遠超出了同齡人。如果用一句平常人的話來形容,這種孩子就是典型的「天才」。
但我認為他的天才不是靠基因與生俱來的,更多的是後天習得的,尤其是來自父親的影響對他天分的發掘起了很大作用。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原因是基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天的熏陶與培養。父母有格局,孩子也不會差。就像英國人常說的:「哪怕是一個傻子,只要把他放在貴族家庭,也會變成紳士。」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美國生理學家阿瑟·亞頓,是現代心血管生理學方面的奠基人,然而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亞頓其實是位半身癱瘓的殘疾人。
年輕時的亞頓,是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主攻心臟外科,然而在心臟外科培訓的最後一年,他感染了骨髓灰質炎病毒,導致癱瘓,不得不放棄自己醉心的心臟外科,開始轉攻心血管研究,並且獨立撰寫了被西方醫學界視為生理學聖經的《蓋頓生理學》。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不服輸的亞頓,一共生育了十個孩子,這十個孩子後來都成為了名甲一方的醫生,其中有8人和自己的父親一樣,畢業於哈佛醫學院。
這一事實經媒體報道後在美國造成的轟動程度,不亞於我國當年的「虎媽」「狼爸」。
於是人們開始急不可耐地登門拜訪,諮詢亞頓在教育方面的經驗。
但每次別人問亞頓,他都說自己從來沒有刻意去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醫生,恰恰相反,他最愛和孩子們談的是汽車構造、是帆船設計、是木工這些乍一看亂七八糟的東西。
因為在亞頓心中,生命的質量不僅僅是身體的完整,社會地位的高度,它在於親自動手去接觸萬事萬物,困難與殘疾只是暫時的,生命可以通過很多不同的途徑來使之得到延伸。
來源:十點讀書
GIF
TAG:嵊州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