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真實的《易經》——《周易探源》一書的結束語
周易
講到這裡,關於易卦以及經文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暫告一個段落了。雖然我們的結論也並非處處圓滿,但至少已經開闢了一條正確理解《周易》內容的道路。傳統易學的方法導不出積極的結論,這已經是被易學的歷史證明了的。我們現在就我們所得出的結論和它的性質及其意義作個簡單的總結。
我們沒有將《易經》看作是一部玄而又玄的著作,而是將它看作為特定時代特定文化的自然產物。舉例來說,同樣是服務於為人們診病癒疾的實踐,在我們的上古時期就只能採用巫祝的方法去應對。而在中古時期,我們的古人卻可以使用中醫學去解決應對。到了現代,便有了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西醫學來應對。人會生病是自然而客觀的事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不爭的事實,都是必然存在的事實。可是為什麼不同的時代會採用不同的應對方案呢?那就是因為人們所能採取的應對方案取決他們所處時代的認識水平和文化內涵。上古時代醫學還沒有產生,但人生了病也還是需要治療的,這個時候人們就只能從他們現有的知識和觀念中去尋找方案。上古時期,在人們的意識中神明是人類社會的直接統治者,萬事萬物的終極原因都被歸結為神明,所以才發展了請神明幫助人們治癒疾病的方法,這就是巫祝。到了中古時期,伴隨著人們知識的開化,客觀世界本身的秩序在人們的意識中佔據了更重要的地位,神明統治一切的觀念被弱化。由於中醫藥學術的發展,中醫中藥在人們診病癒疾的實踐中便被普遍的採用了。至於現代則是由於理性的昌明,自然科學的興起,才發展了西醫學的應對方案。西學東漸,對我們中古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中醫學也一度遭到反對和否定。這就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要想確切的了解某個時代的某部文字作品的意義,我們需要了解它所處的那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這就是我們這本書研究《易經》時所採用的方法的依據。語言的差異並不是我們理解古代文字作品最主要的障礙,最主要的障礙在於思想和認知結構的不同。所以我們沒有沿襲古人訓詁和翻譯註釋的傳統,而採用了哲學的邏輯思辨的方法。因為要想全面理解易卦以及經文的內容,我們需要建立某個體系來作為理解它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我們古代陰陽學說的一個早期的形態,事實上易卦就是這個學說的一個應用。
三聖作易
《易經》的六爻卦實際上是由兩個三爻卦組成的,每個三爻卦便代表一個意義,古人稱之為象。所以,六爻卦就是由兩個三爻卦代表的兩個象組成,六爻卦的下面的三爻卦所代表的象我們稱之為初象,六爻卦的上面的三爻卦所代表的象我們稱之為終象。六爻卦的意義就是由初象向終象的變易。所以,理解六爻卦的關健便被歸結為三爻卦所代表的意義如何定義的問題。三爻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八卦,相傳為伏義畫制。關於八卦所代表的意義歷來就有一個八幅卦畫分別代表八種事物的成說。但這一說法卻不能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六爻卦的意義以及經文內容,所以我們也沒有採納這個說法。我們發現三爻卦可以由二爻卦演變而來,而二爻卦的四象又可以作為古代早期陰陽學說的四氣四象理論的符號語言來使用。我們考察了這個學說的主要內容,並依據這個學說定義了二爻卦的意義。在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二爻卦的意義是由四氣四象的學說賦予的,而不是由二爻卦自身的特性決定的。在這個二爻卦定義的基礎上我們進而推導了三爻卦的意義,這個重新被定義的三爻卦就是我們理解易卦以及經文內容的基礎。我們通過這個方法所獲得結論並不能夠找到更多文獻證據的支持,但是它具有邏輯的自恰性。這是我們自信的基礎,也是我們堅持易卦及經文內容必然能夠被理智理解這一信仰的結果。我們不相信會有天書存在,也不相信有建立在不可能被理解的概念或觀念的基礎上的學術的存在。
孔子授經
當我們理解了易卦的意義,以及經文內容的含義之後,我們發現易卦用作論斷事物吉凶休咎的依據時是並沒有邏輯必然性,它在事實上並不比龜甲和獸骨上的裂紋更多理性。使用易卦作為論斷吉凶休咎的依據,更多的是利用了類似於擲硬幣的或然性。比如坎卦吧,坎卦的六個爻分別代表墜入深坎時不同狀態。人墜入深坑之中的實際情況是,一種可能是自己能爬出來,一種情況自己不能爬出來需要得別人的救助,還有一種可能情況是自己爬不出來又得不到別人的救助。這些不同的實際可能發生不同狀況,都在坎卦不同的爻位里有所反映。當人們遭遇了相似的境遇而前去問卜時,卜師依據坎卦所做出的決斷總有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時候。這個相符合的情況便被用作支持易卦的證據,而不相符合的狀況便被歸結為卜師的技術不夠。這裡面隱含規律就是數學裡講述的概率論的內容。但是,既然是沒有合理性,為什麼易卦還會得到發展呢?這是因為易卦的形成和發展是一種文化現象,與它自身是否合理無關。釋難解疑的需要並非僅僅存在於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存在於只要有人群生活的仼何時代和任何地域。不同的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會根據自身特有的文化和知識結構對相類似的釋疑解難的實際需要提供截然不同的應對方案。對於生活在現代的人群而言,由於理性的昌明和科學的發達,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疑難的應對更趨理性而且可供選擇的方案也較古代人群為多。我們可能會簡單地斷言古人選擇卜筮作為釋疑解難的根據,是出於古人的愚味和迷信。事實上,固定時代固定區域的人群所選擇的方案取決於該人群的所擁有的文化和知識結構。對於遠古時代的人群而言,他們選擇卜筮作為釋疑解難的依據是由於他們所處時代的文化決定的。在遠古時代人們的意識中,神明是世界和人群的實際統治者,萬事萬物的根據都被歸結為神明的意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疑難的最終仲裁者也必然被歸結為神明。而所謂卜筮就是人們探求神明指示的方法。巫覡是從事交通人事和神明的職業,龜卜和筮卜則是間接獲得神明指示的活動。相比較而言,龜卜更接近於巫術,可能是由上古的巫術發展而來。筮卜也就是易卜,則是由古代人們在早期的陰陽學說的基礎上發展出來一門應用技術,它是當時代陰陽學說的應用,是在陰陽學說當時成就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實用學科,而不是這個學說本身的發展。如現代物理學與工業技術應用之間的關係。所以,易卜在原則上不屬於哲學的範疇。它被發展的目的是實用,是應對人們日常生活中釋疑解難的客觀需要。所以,易卜這個活動的發生髮展,不是根據於它自身內在的合理性,而是根源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釋疑解難的客觀需要。為適應這一需要,龜卜和筮卜作為技術性的事物被發展出來,它們是古代人們依據自身現有知識內容和文化特性建立起來的。在這裡並不存在合理與不合理,理性與迷信的區別。它們是那個特定時代和特定文化的必然產物。我們之所以不能正確理解經文內容,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缺少那個時代的文化的特定內涵。這就是為了要實現正確理解經文的目標我們需要建立某個體系而不僅僅是翻譯那些文字的原因。
漢易
由於易卜的應用面向於那個時代人群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它涉及了當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我們研究《易經》所得到的結論,我們發現古代的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各種疑難的應對與我們現在人的所採取應對高度一致,這反映了古代人類的的思想和現代人類的思想高度相似,這個結論與近代西方人類學的研究結論一致。這個結論表明古代人類的心理和思想與現代人類的心理和思想是一樣的,好像根本就不存著一個認知進化的過程。也可以這樣說,古代人們的頭腦比較於我們現代人的頭腦並不是簡單的,而是同樣高度複雜的。所以,《易經》也反映了西周時代人們的心理和思想,涉及了西周時代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為人類學和歷史學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材料。
宋易
在數千年的歷史中,《易經》被神話了,由於不能明白它的內容,所以才有了關於它性質和內容的種種猜測。最能佔有主流位置的觀點就是將《易經》看作是一部哲學書,宣稱它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我們今天所得到的結論卻不能支持這一觀點,我們認為易卦的原理其實是很簡單的,懂得了易卦的原理,經文的內容同樣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我們發現,讀懂了的《易經》既不高深也不玄奧,它不僅不能用於描述宇宙,就它作為周代卜筮活動中論斷吉凶休咎的根據而言,它也不是必然的。易卦在實質上只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眾多實際事物和活動的模型,它是用來反映人事的。每一個模型對應於某一個或某一類社會事物和社會活動,概括了這些社會事物和社會活動的特性和特徵,從而可以用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具體疑難的仲裁方案。比如,如果有人因為丟失了孩子,或跑丟了馬匹,或走失了臣僕而前來問卜,我就可以使用睽卦來筮算,因為睽卦里包含了有關丟失孩童的所有可能的狀況。如果有想了解遠走他鄉的親人的實際情況,我就可以使用旅卦來筮算,因為旅卦里包含了旅人在異域生活的所有可能的狀況。我們並不十分清楚易卦在周代進行占卜時的實際操作程序,按照經文的內容來看,它應當是這樣被使用的。但是從歷史文獻上看筮卜的程序是相當複雜的,使用蓍草依據某個規則成卦後,還要求得變卦,先成之卦稱為「本卦」,所變之卦稱為「之卦」,「本卦」又稱貞,「之卦」又稱悔。由於我主觀意識里就不相信筮卜會有科學性,所以沒有仔細地研究過那方面的內容,那套繁雜的程序實際上也沒有搞得明白,但是我認為,易卦的最早應用辦法應當是某一類事物的筮問對於某個特定卦形的來使用的。筮卜這類活動是特定人群和特定文化的必然產物,所以我將它理解為一種自然的文化現象。在神統治人的時代,為了應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釋疑解難的需要而必然發生的事物,而易卦和《易經》則是在結合了當時人們陰陽學說的成就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門實用技術。如同西方社會在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上發展出機器製造的大工業生產的生產方式。近代自然科學是純邏輯的產品,而機器製造的大工業生產是近代自然科學在人類衣、食、住、行等具體生產生活問題解決上的具體應用。
我們這本書提供了理解《易經》的一個新方法,也得到了一個全新的結論,這是傳統易學無法形成的結論。我們對經文的解釋雖然也不是處處圓滿,但它畢竟引導了一個理解經文的正確方向,在這一點上我是沒有懷疑的。我自己讀書有限,國學知識的基礎很薄弱,尤其是文言文方面深入不夠,而且又是以自學為主,知識不能系統全面,所以這本書里一定包含不少有失偏頗的觀點和意見,這必然有待於高明的批評指正。我只希望它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能有更多有才智的人來共同完成還原《周易》本來面目的工作。
我們這本書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求理解的理性的方法,理性的方法是近代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基礎。西學東漸,近代哲學和自然科學對我們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與「先進」的西方文化相比較,我們中華文化成了落後的文化。然而巨大的挑戰也必然是巨大的機遇,中華民族的復興也必然包含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中華文化如何才能得到復興?那就需要我們將傳統文化與理性的方法相結合。所以,我們這本書的意義就不僅僅在於還原《易經》的本來面目,更是為了引導一個理性研究國學的新方向。理智地理解自然和社會,是人類理性的根本目標,也必將是未來中華文化的根本目標。我一直堅信,理性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必將迎來中華文明的一次重生。當今世界的發展極不平衡,霸權主義依舊存在,戰爭的危脅遠沒有消除,與其說西方文明無能為力,還不如說這正是西方文明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所謂的西方文明的狀態下,人類社會遠沒有實現和平的目標,甚至可以說人類社會離和平的目標會越來越遠。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俄國和中國的實踐,證明了人類還有社會主義和共產產義的道路來實現世界和平的目標。作為擁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華民族,應該勇於擔當促進人類和平進步的使命,貢獻她的聰明和智慧,為未來的人類大同社會創造更為先進的文化和制度。
TAG:李紅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