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題四:覺知自由

專題四:覺知自由

Reshape The Spirit Of The Universe

意外之物 | 專題四:覺知自由

撰文 | 易鴻

圖片及部分文字 | 藝術家提供

藝 術 家 / 司 馬 源

一個莫名其妙地擁有很多時間的人。

喜歡吃飯和睡覺。

「一個人的美術館」創建者

南京大學生物學士

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設計管理碩士

旅行者

自述/《覺知》系列

對「自由」的重新認知

「覺知」系列始於2016年2月的印度恆河之旅。在此之前,我通過創作「第二性(2012-2014)」項目和「一個人的美術館(2015-2016)」項目對女性的自由及藝術的自由進行了不同層面的探討。 然而,從去年開始,我強烈地意識到,自由不僅僅意味著與成見的決鬥和對權力的反抗。自由的本質是「對真理的直接體驗」,或者叫做「覺知」。而所謂創造,就是運用所有可能的方式獲得覺知。近兩年來,創作作品、練習瑜伽和持誦大悲咒成為我獲得覺知的主要方式。我嘗試將這三者當作一件事而非三件事來實踐,並且持續觀察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心圖系列《水宮》

腦電圖系列《震》

與三本著作的共鳴

去年讀過的書里,有三本引起了我的深度共鳴,它們是:讓-弗朗索瓦·何維勒&馬修·理查德父子對話的《僧侶與哲學家》、羅伯特·蘭札& 鮑勃·伯曼的《生物中心主義》和斯蒂芬·霍金的《大設計》。這些著作讓我發現,目前佛學家、神經生物學家、量子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們的探索之路正在逐漸匯合。他們解釋世界的方法雖然不同,然而得出的結論卻驚人地相似。這些結論和我的創作觀念不謀而合。我們都認同:我們的內在意識和所謂的外部客觀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造就的,無法彼此獨立或分割;我們所經歷的每一剎那都是我們自身歷史(並非單獨的歷史,而是每種可能的歷史在量子疊加中同時存在)的結果;時間只是觀者賦予一連串剎那的概念,時間和空間,都是人類理解現象世界的習慣性思維模式,並非獨立於我們自身的生命而存在;在每個「剎那」中,意識以不同程度顯現在不同的外部形體中,我們所創造的外部形體便是我們自身思維的樣式;我們因觀察歷史而創造歷史,並非歷史創造了我們。

心圖系列《檀香》

作品/構成系列

「腦電圖」系列

綜合材料+行為+影像的多媒介作品

讓各種日常用品(如塑料袋、玻璃、鹽、油、糖、水、金屬餐具、棉花等)在掃描儀進行掃描的過程中,在其表面不斷做各種運動(如翻滾、跳躍或摩擦等),最終形成影像作品。這些作品,是我意識的運動和實物運動在掃描的時間段里共同留下的痕迹。用掃描儀觀看世界,改變了人類肉眼觀看世界的習慣性方式(這種方式,與相機的觀看也很不同)。這部分作品是對「觀看」的研究。

腦電圖系列《元》

「日記」系列

速寫本上彩色鉛筆塗畫

用最放鬆、看似最沒有作品感的方式表達出稍縱即逝的意識碎片。可以認為這不是繪畫,而是某種書寫。摒棄一切技巧和設計,才易於顯現出意識的本來面目。這部分作品是對「意識」的研究。

日記系列《念》

「心圖」系列

以紙面針管筆和馬克筆繪為主要工具,在各種紙面(包裝紙、宣紙、相紙等)上的繪畫。

我試圖不畫出任何對象,而只畫出對象的能量。這部分作品是對「能量」的研究。

心圖系列《琥珀堡》

易鴻/觀察人說

司馬源對「自由」的認知過程,正應照了我的認知過程。我並不認為這是女性主義特質,而是人類的普遍性,但是往往只屬於少數人有意識開展的實驗:從如何自我判定開始,探索由外向內,由現象到意識,由淺入深,由無明到覺省的生命躍升。司馬源試圖以藝術途徑來接近和印證「對真理的直接體驗」,以達到覺悟的自由。我視此行為為:修行的藝術。但這絕非一般宗教意義上的,我更願意視為藝術家破除人類有限的障礙進行去蔽的無限連接——物質的,精神的以至靈性的。司馬源以藝術家的敏感,捕捉到當代量子物理學、神經生物學、宇宙學和古老佛學關於人類終極真理的無限接近,以身體為媒介,繪出意識和無意識之間不同層面的顯現,讓不可見的可見。

腦電圖系列藉助掃描儀作為觀看物的「眼睛」,讓日用品透過此「眼」的觀看成像,展示了同一個物,通過不同載體和方式觀看,物顯現出截然不同的形象,以此提示我們眼睛看到的真實物,確如其是嗎?不如說我們的觀看方式界定和生成了物的形象。

腦電圖系列《生》

腦電圖系列《霓》

腦電圖系列《初》

日記系列可以看作司馬源試圖在無意識狀態下,捕捉飄浮的念頭碎片,這些彩色圖案,如同夢境映照著藝術家意識深處殘留的信息。

心圖系列是司馬源通過重複念咒,意識波動處於相對靜止狀態,身體形成能量循環,重複往返的線圈回應了能量的運行,不斷疊加的線圈構成能量的堆積。

心圖系列《能》

編輯 | 孫維

-END-

AXD空間藝術丨雙月刊

總39期丨2017 12

東方·西方

GIF

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反饋給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XD空間藝術 的精彩文章:

童秦川:學習學習再學習——墨西哥巴拉甘之旅隨筆

TAG:AXD空間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