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壓都知道,Google究竟收集了多少數據?

電壓都知道,Google究竟收集了多少數據?

IT之家1月26日消息,手機已經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你知道么,我們的手機上有些數據並不是完全隱私的,特定情況下某些數據是會實時的回傳給Google的。近日外媒「Quartz」做了一項實驗,實驗發現Google通過定位功能,可以得到很多個人數據。

我們都知道手機可以記錄用戶的所在位置,但根據「Quartz」最新實驗發現,不論是你在爬山、騎車,甚至是所在地點的氣壓、手機有沒有在充電,Google都可以掌握到你的生活動態。雖然根據Google的說法,用戶可以選擇將定位功能關閉,但隨著手機應用的功能逐漸擴大,一旦關閉定位功能,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全身,影響到許多其它常用的手機功能。

紀錄用戶足跡,是Google在2009年推出的(Google定位中的一項分支功能),Google定位最初目的是讓用戶可以允許特定的人,追蹤自己的地理位置並將結果呈現在Google Maps上,然而在2013年時Google關閉「Google定位」,但卻保留了「地點歷史紀錄」,用戶可以每天看到自己唯一的時間軸座標,幫助你記下去過的地方、走過的路線。

為要了解Google通過「地點歷史紀錄」收集了哪些數據,Quartz做了一項實驗,他們使用三星Galaxy S8、Google Pixel 2、Moto Z Droid這三款Android手機,並各自安裝不同的Android軟體版本,在不安裝SIM卡的情況下,使用一台Wi-Fi分享器連接這三台手機。

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後,Quartz發現共有以下10項數據會被回傳至Google伺服器

手機認為用戶目前正在從事的活動(例如:走路51%、騎自行車4%、地鐵3%)

大氣壓力

是否連接Wi-Fi

Wi-Fi的MAC地址

附近Wi-Fi熱點的信號強弱(MAC)

附近的藍牙信號與媒體的MAC地址

手機電量,以及是否正在充電

電池的電壓

手機GPS座標以及準確性

GPS海拔準確性

這十項數據,在隱私程度超乎許多人的想像,不過Google強調該功能是可以手動關閉的,但只有開啟這項功能,才能享受高品質的Google服務。

Quartz擔心Google掌握龐大的用戶數據,會將資料賣給廣告商,甚至未來政府也可能要求讀取個人手機資料。不過這也像移動支付一樣,雖然人們得到了便利,但也讓服務公司掌握所有人的日常消費習慣,雖然科技大廠在用戶隱私保護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但這也正是人們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必須交換或犧牲的代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 的精彩文章:

Lucid Motors:實力碾壓特斯拉?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