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話范曉波:必須把誠意放在首位

對話范曉波:必須把誠意放在首位

對話范曉波:

必須把誠意放在首位

孫永慶

編者按:范曉波,江西鄱陽人,1991年畢業於上饒師範學院中文系。曾在江西鄱陽縣油墩街中學、鄱陽中學任教,後任職於江西青少年報刊社《涉世之初》雜誌社,現為江西省文聯《星火》雜誌主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入選《21世紀中國經典散文》《21世紀散文典藏》等百餘個選本。出版散文集《帶你去故鄉》《正版的春天》、長篇小說《出走》等個人專著多部。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首屆「林語堂」散文獎和江西省第五屆「穀雨」文學獎等獎項。下面是教師、作家孫永慶與范曉波先生的對話。

孫永慶:您從師範院校畢業後,做過語文教師、編輯等,始終沒有離開寫作和閱讀,先說說您對語文學習的感悟?

范曉波:對於語文,多閱讀文學作品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閱讀也是寫作的潛伏期。齊頭並重地閱讀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作品和昭示最新文學潮流的當代作品,是提高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閱讀不僅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也是一種好的生活方式。有人說閱讀是最廉價的高貴。因為,閱讀使人學會獨立思考,閱讀能讓人突破時空限制,與人類歷史上最優秀、最卓越的靈魂交往。不管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你都將從閱讀的習慣中受益匪淺。

孫永慶:您說過,沒有田野經驗的童年是殘缺的,它對人格的影響在成年後會日益凸顯。據說你還經常免費給南昌「泛找大自然工作室」的小學員講課,這對學生學好語文有何幫助?

范曉波:城市和書籍是人的作品,而自然是神的作品。多體驗閱讀田野、山川、河流,會讓人變得既開闊又深情。這些都是寫作者必須具備的品質。可以這樣說,我在田野里收穫的東西,甚至比從書本中得到的更多。

孫永慶:孩子的成長環境有時是不能選擇的,比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不了解農村生活,在農村成長起來的孩子對城市感到陌生,這也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寫作?

范曉波:閱歷當然會影響寫作。如果不能選擇成長環境,我們可以選擇行萬里路;如果行萬里路暫時有困難,我們可以選擇閱讀,閱歷的不足可以通過閱讀來彌補。當然,這裡所說閱讀的是廣義的閱讀,閱讀書籍、影視、新聞作品都能幫你延長生活半徑。

孫永慶:讀您的《詩心與世俗心》,詩心與世俗心不是對立的,它們應該互相包容,說到底還在於有沒有「愛心」,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健康成長,您說呢?

范曉波:是的。我在《詩心與世俗心》里強調的是,文藝青年一般都認為詩心比世俗心高級,但是,我們要警惕「自我」的無限膨脹。過於強調詩心和過於順從世俗心都會讓人變得狹隘自私,缺少愛心。愛是精神世界裡的太陽。沒有愛,人性之美和藝術之美都不會生長。

孫永慶:「音樂對我來說,它就是寫作情緒的發動機。」當您找不到寫作狀態和寫作靈感時,會打開音樂,安靜地聽著,發發獃。音樂能激發您通過文字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所想所思,那對孩子們來說,音樂是不是也能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呢?

范曉波:音樂也許不會直接帶來寫作靈感,但是音樂可以讓人學會獨處,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讓人愛上比自身更崇高的美。相比而言,古典音樂比流行音樂更讓我傾心。

懂或不懂也不是重要問題,有的曲子聽了十多年,我依然不知作者是誰,表達的是什麼主題。這些對於我其實並不重要,我關心的唯一問題是,它能否在兩秒鐘內把我的身體放倒以便讓某種幻覺飄升起來。然後,關於愛和美的渴望翻騰起來,淹沒惡與恨、貪與欲,以及一個人內心深藏的對綿延無期的平庸時光的絕望……有了對於愛和美的渴望,寫作衝動和所謂的靈感自然就會很充沛。

孫永慶:學生們苦於應試作文及語文教育,受困於各種空話、套話和烏七八糟的網路用語,逐漸厭煩作文,您對此有何看法?

范曉波:多見識品位純正的好作品,人就會慢慢地對不良信息產生免疫力。我個人極少在文學寫作中用到網路話語,卻不反對學生在作文中適當地使用。並不是所有網路語言都是烏七八糟的。漢語的純正性從來都是相對的,漢語在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從生活里汲取新的養分,今天的一些網路熱詞是否能成為未來漢語語彙的一部分,還需要時間去檢驗和篩選。

孫永慶:應試作文也是不容忽視的,「考取功名」亦不能等閑視之,在沒有更好的遴選方式取而代之之前,應試作文模式仍不失為考察學生語文水平的一個手段。如何在這種情形下讓學生樹立起寫好作文的自信心?

范曉波:應試作文和文學創作區別很大,但我也不贊同一味地妖魔化應試作文。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寫作都不是文學創作,比方說公文、說明書等。作為寫作訓練,應試作文還是能體現一定的寫作能力;只是不要為了取悅閱卷者養成寫假話、套話的惡習。

孫永慶:說到散文寫作,您曾說:「就像建一幢房子,你既需要鋼筋和水泥,也需要大量的薄板和玻璃。」請結合您的散文創作談談?

范曉波:散文的文本當依勢而定,該龐雜的龐雜,該精短的精短,該幽深的幽深,該清澈的清澈。我的散文,有的一寫就是近萬字,有的千字都不到。有的沉迷於細節與體驗,有的像呼喊一樣直接而高亢。在我看來,厚重不一定高於精巧,深沉也不一定優於清澈。把每篇文章都寫得體積龐大、內涵混沌的做法,體現的也許是虛榮,而非實際需要。一本個人散文集要好看,既要有很厚重的長文,也要有清澈靈動的短制。單篇作品的結構其實也應如此,不能通篇一種質地和節奏,要有氣孔。

孫永慶:「我更願遵從的是生活的領引,活到什麼境界就寫什麼境界的散文,不刻意拔高自己,甚至,不刻意突破自我。」您的這段話是否適合學生們作文的寫作?

范曉波:在技術層面,我也有頑固的堅守,我尊重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單列的非虛構前提。

虛構可以呈現更真的真實,這是我的一些同行把小說和戲劇手法植入散文的理由。我認可這理由,也深知這理由想解決的是生活平庸和寫作資源匱乏的問題。我曾對朋友說:我想把虛構的樂趣留給自己的小說。至於散文,我享受的正是在局限中迸發魅力的快感。總的來說,散文還是人生的藝術而非排列漢字的藝術。

不管是文學創作和作文寫作,必須把誠意放在首位。散文寫作者尤其要警惕在文字里刻意、粉飾拔高自己的衝動。

孫永慶:讀您的《帶你去故鄉》,知道您非常重視寫作者精神體系的完整性,只有真正抵達心靈中的故鄉,寫作才能得到自由的釋放,這是寫好文章所需要的一種狀態。是這樣嗎?

范曉波:寫作是為了還鄉。這個故鄉不僅指地理上的故鄉,也指某種比較篤定的精神信仰和情感歸屬。精神歸屬感越強的人會走得越遠。

孫永慶:您的閱讀有點另類。您說沒讀完過《紅樓夢》。很想知道您對閱讀的看法?還有,學生如何去閱讀?

范曉波:我通常只會喜歡某一個作家的某些作品,而不是全部。而且,這種喜好是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張賢亮、路遙、海明威、盧梭、大江健三郎等許多作家的作品我都程度不一地喜歡過。年輕一點的中國作家有陳染、林白、王朔、余華等。我說的主要是小說家,我真正閱讀和欣賞的散文家很少,我經常向朋友提到的散文家是周曉楓。她是我的朋友,更主要的,她是個能用手工建造散文宮殿的人。

上大學時,我偏愛西方現代文學,對中國古典文學沒有感覺。近十年,我逐漸領悟到古詩詞的美。我想,這種變化對我的寫作是重要的。文學之外,讀得多的是油畫冊、戰爭紀實、植物圖解、神秘事件解密和歷史書。

人和書的關係,很像人和人的關係,能不能成為好朋友,除了看品質,也要看脾性和機緣。人不可能讀完世上所有的好書,所以必須先挑最有眼緣的書讀。有些書很偉大,但機緣未到,它的偉大對你就不是營養而是壓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初中生 的精彩文章:

一樹一樹桃花開

TAG:初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