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年味兒都去哪兒了?
?人生百味滄桑事,似水年華逐夢中?
隨著天氣一天天變冷,
總想起小時候春節濃濃的年味。
購買新衣
每年春節前,媽媽給家裡每一個人準備一套新衣服。
我是家裡的獨生女,爸爸媽媽總是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買前媽媽總會徵求我的意見,問我喜歡什麼顏色,什麼款式,買回來後還要讓爸爸幫助斟酌斟酌,三十晚上穿起來,總是喜歡在鏡子前面、親戚前面晃來晃去,晚上睡前,要輕輕脫下,整整齊齊地疊起,穩穩噹噹地放好。那股新衣服的味道,或許就是我童年最濃的年味。
打掃庭院
臘月天,家家戶戶打掃衛生,辭舊迎新,張燈結綵,窗明几淨後,張貼春聯福字,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跑來跑去,院里院外喜氣洋洋。爸爸會為我們分配任務,擦窗子,拖地板,倒垃圾,完了還要檢查一番,一家人不亦樂乎。
置辦年貨
臨近年關,各大超市、鄉村市集年貨琳琅滿目,熱鬧非凡,彷彿一年辛勤工作積攢的財富都是為了過年的消費,好多平時捨不得買的吃喝總要買一些,應應節氣,犒勞犒勞自己,於是個個滿載而歸。
製作美食
小時候的許多味道,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因為製作工序複雜,等到臘月準備年味長輩們才會買來食材露一手。
比如丸子、卷卷、滷肉,小小的我總會拿著自己的小碗在鍋邊垂涎三尺地等待,等著開蓋的一瞬間能夠率先品嘗那人間美味。
燃放鞭炮
辭舊迎新少不了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是有講究的,除夕之夜的晚八點和零點以及第二天清晨時分,那時的我還常常因為錯過了春晚開場曲而生氣。記憶里爸爸總是除夕值班,把舉家團圓的福利讓給員工們,所以我就代替爸爸履行放炮的職責。
收看春晚
邊看春晚邊包餃子幾乎是家家戶戶的除夕標配,那時春晚還沒有華麗的舞台,但是歌聲嘹亮、餘音繞梁,小品精彩、過目難忘。萬人空巷的效果一定有,看重播的人也不少。
相互拜年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起床,換上新衣服,吃過餃子,到親戚朋友鄰居家裡串門拜年,相互問候祝福,平時的小摩擦小隔閡小矛盾,在過年的氣氛中煙消雲散,重歸於好,不管進了誰家,給孩子的壓歲錢和各種好吃的小吃總是少不了的。
如今,時代在飛速發展,傳統的春節年味卻好像越來越少,人們不禁要問年味兒都哪兒去了?
互聯網時代的今天,購物網站、快遞公司衝擊著人們的觀念,加之人們的收入提高了,買件新衣服是舉手之勞家常便飯,就在彈指一揮間,過去那種對購買新衣、置辦年貨的渴望慢慢變成了快遞員小哥的繁忙與焦躁。
社會分工的細化形成了家政服務業,人們再也不願拿著雞毛撣子撣灰塵,爬上爬下地擦玻璃,一個電話,幾百塊錢,最平常的家務也成了一種專業化的服務。
一家人要團聚吃年夜飯,只要定個時間,打個電話,五星級飯店的年夜飯就會準時送到家門,燃放鞭炮也因環保要求很多地方被禁止。
交通越來越方便,車子越來越高檔,與父母一起過年反而成了稀缺,在微信朋友圈才知道又到了東北西北、非洲美洲。元旦剛過,世界各地的商家就在研究中國人消費的新趨勢,似乎國內的年味越來越淡,而國外卻越來越濃。
向長輩問候拜年,也在電話上,在視頻里,別人的簡訊微信,名字也不改,通訊錄里,照單直發,不管老少男女,不看親疏,見者有份。即使在一起,也是各忙各的朋友圈,秀美食、秀恩愛,搶紅包,巴掌大的屏幕似乎就是一個曬場、一個競技場。
親情友情怎麼成了越來越移動的終端?
過年了,我們似乎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缺少的那份溫馨,我們有了更多更豐富的選擇,但是似乎我們都置身事外,缺少了參與。
只有手機在過年,所以越來越聞不到過年的味道。
年年春節今又春節,只要動手過年,就能聞到動心的濃濃的年味。
#互動話題#
快要到春節了
你心中還有年味兒嗎?
編輯丨依然
圖片丨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TAG:百味年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