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忽必烈東征日本,並不是因為所謂的「神風」而失敗

忽必烈東征日本,並不是因為所謂的「神風」而失敗

自唐代遣唐使以來,中日兩國關係逐漸發生了微妙變化。日本逐漸從向中國學習、遣使示好,轉而自立門戶、反客為主。到明代倭寇屢屢騷擾東南沿海時,中日兩國關係已經開始惡化。那麼,在明代之前的元代,兩國之間又是何種關係呢?

忽必烈

通過查閱《元史》,我們不難發現,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間,中日之間曾發生過兩次戰爭。據史料記載,忽必烈原來並沒有打算東征日本,反而還屢屢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鄰之意。對於鐵蹄踏遍歐亞、一條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國而言,根本沒有把彈丸之地的日本國放在眼裡,以為日本必將臣服。於是乎,他沒有揮動馬鞭進軍,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豈料好幾次使臣東渡,要麼因風浪巨大無法抵達,要麼則因日本方面不作回應而不了了之,到後來,日本更直接拒絕忽必烈的使臣登陸,並明確聲稱不會向元朝納貢稱臣。

東征日本

忽必烈原來只是希望日本臣服即可,可卻屢遭拒絕,終於忍無可忍,向日本發兵了。1274年,元軍大小戰艦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帥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帥高麗人洪茶丘、右副元帥山東人劉復亨等的率領下進攻日本。高麗國王也派金方慶率領大軍隨同出征。這次戰役以元軍佔領日本兩島後,又莫名奇妙地撤軍而草草結束。1281年,元軍再次東征日本,用兵達十萬之眾。而這一次則更為詭異,因為海上突起風暴,元軍尚未登陸,已全軍覆沒。兩次東征日本,元軍撤軍原因至今眾說紛紜,無法確定。

元朝版圖

此後,忽必烈雖還有東征之意,但因種種客觀原因,及群臣諫勸,最終未能再舉戰事。元朝人大都認為,沒有必要為此彈丸之國大興討伐之事;且元軍只擅騎兵攻伐,並不擅海上征戰。「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樸曾作有《西江月》詞一首,為之感嘆道:「白石空銷戰骨,清泉不洗飛埃。五雲多處望蓬萊,鞭石誰能過海。」伏牛史話,帶您領略一部真實的歷史,您的關注與支持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歡迎留言評論,我們一起探討歷史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伏牛史話 的精彩文章: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才女」寫詩在古代一直受到鼓勵嗎?

TAG:伏牛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