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油氣市場走出低潮 鋼管業如何把握機遇?

油氣市場走出低潮 鋼管業如何把握機遇?

彭在美

2018年1月6日發布的《2017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指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7.4%。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曾表示,2017年前3個季度,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為38.4%,而且我國還有很多尚未開發的天然氣資源,非常規天然氣如頁岩氣和煤層氣的可采資源量還有20多萬億立方米,如果在國內勘探開發上多下功夫,就可以有效地緩解進口的壓力。

英國石油公司(BP)在其前不久發布的《BP世界能源展望》中預計未來一段時期世界能源結構將繼續轉變,化石燃料將滿足60%的能源需求預計增量,並佔2035年世界能源供應總量的80%,其中天然氣將成為需求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該報告還預測,到2035年中國能源消費將佔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25%,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液體能源消費國。

當前,國內外石油天然氣發展趨勢如何?對我國鋼管行業提出了哪些要求?

加強油氣勘探開發 各國蓄勢待發

2017年5月份,歐佩克決定將從2017年1月份起為期6個月的原油減產協議延長9個月。當前,全球石油生產國都在等待歐佩克全球減產協議順利結束,以期在2018年能夠增加石油產量。

2016年,美國在阿拉斯加發現超60億桶大油田,石油鑽井數量持續增加。BP預計美國頁岩油在2030年左右產量將穩定保持在800萬桶/日,幾乎佔美國石油產量的40%,屆時美國石油凈出口將達到330萬桶/日。

2017年,俄羅斯原油平均日產量為1098萬桶,同比增長了0.1%,達到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俄羅斯能源部第一副部長表示,俄羅斯2018年石油產量可能增至5.51億噸,相當於1107萬桶/日。2016年,俄羅斯獲得北極地區兩大油氣田開採許可權,這兩個油氣田分別蘊藏980萬噸石油、1401億立方米天然氣和650萬噸石油、852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據了解,2016年俄羅斯石油開採量佔全球石油開採總量的12.2%,天然氣開採量佔全球天然氣開採總量的16.2%。

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和卡達等中東國家,為歐佩克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產油量僅次於美國,石油收入占其財政收入的73%。自2015年以來,伊拉克產油量已超過伊朗和阿聯酋,成為中東第二大產油國,並逐漸超越沙烏地阿拉伯。2017年5月份,伊拉克的石油供應佔印度採購量的23%,而沙烏地阿拉伯的佔比為17%。

與此同時,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發生劇變,LNG生產熱潮已經導致全球每年有超過3億噸的產能「上線」。

2006年,卡達出口LNG2500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並穩居寶座10年;到2012年,卡達已能滿足全球1/3的LNG市場。

2015年底,澳大利亞成為全球第二大LNG出口國,在出口能力達到2950萬噸/年的同時,還有5000萬噸/年的供應能力正在建設之中。澳大利亞憑藉其地理優勢,正威脅著卡達在亞洲的市場地位。

美國也是卡達的潛在競爭者。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其產量從2008年的550億立方英尺/日增加到2016年的725億立方英尺/日,大量出口到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約旦和中國。隨著五大天然氣液化終端項目陸續投入運營,美國LNG總產量將從2016年底的14億立方英尺/日增加到2019年的95億立方英尺/日。

俄羅斯也不甘落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17年3月30日說,俄羅斯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LNG生產國。目前,中俄合作的重大能源項目亞馬爾LNG廠已於2017年12月8日投產。

2017年4月份,卡達重啟開採全球最大天然氣田項目,以鞏固其最大LNG出口國的地位。

天然氣長輸管線建設方興未艾

除了LNG採用船運之外,世界各國在陸地上和海底大量用長輸管道輸送天然氣。世界天然氣需求仍然旺盛,管道的建設方興未艾。

美國在國內在建設了多條天然氣長輸管道用於其國內供氣,並向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天然氣。2017年,美國政府決定重啟美國至加拿大的「拱心石」XL輸油管道項目。該項目計劃修建的一條全長1900千米的輸油管道,起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跨境至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俄羅斯建設的「土耳其流」天然氣管道項目將於2018年動工,2019年底投產。該工程包括一條主幹線和兩條支線,每條支線的供氣量為158億立方米/年。此外,日本和俄羅斯也正在策劃建設天然氣管道工程。該工程輸氣量為200億立方米/年,投資60億美元,預計於2022年前完成鋪設。

2017年是中亞天然氣管道項目運作十周年,這組由3條線組成的天然氣管道經過1833公里的長距離泵送,每天約有1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通過我國新疆霍爾果斯站,並繼續通過西氣東輸管道輸送到全國各地。僅2016年,這3條管道就輸送了350億立方米天然氣。

2017年6月份,波蘭與丹麥就波羅的海的海上天然氣管道項目簽署備忘錄。該項目將波蘭天然氣與挪威北海油氣田相連接,管道容量100億立方米,投資22億歐元,預計於2022年前建成。2017年8月5日,世界最長的電加熱石油管道在坦尚尼亞坦噶地區奠基,全長1400千米,造價35.5億美元。2017年9月7日,泰國北部成品油工程開工。該管道工程全長569千米,管徑分別為304毫米、355毫米,設計壓力為10~12.5兆帕,由中石油管道局建設,是迄今泰國修建的最長的管道工程。

油氣產業向下游服務業延伸

在油氣行業執行歐佩克全球減產協議的過程中,國際能源公司把注意力轉向下游市場,有的開始在新市場建立加工鏈及服務系統等終端系統,有的開始在異地投資建設液化天然氣加工廠、管道公司、儲存設施製造公司等。

2017年8月3日,中俄合作的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舉行開工儀式。根據規劃,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項目的設計能力為年加工天然氣420億立方米,年產氦氣600萬立方米。建成後,它不僅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處理廠,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處理廠之一。此前,總投入77.6億元人民幣的跨國能源項目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與煉化綜合體獲得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核准批複。該項目原油處理規模為每年600萬噸,其中100萬噸產品在俄羅斯境內銷售,其他500萬噸將通過黑龍江輸油管道輸送至黑河輸油末站;預計於2019年底投產。

2017年11月9日,中美簽下逾2500億美元的經貿「大單」,其中最大一筆合同為西弗吉尼亞州政府與國家能源投資集團的框架協議,對該州頁岩氣和化學品生產投資837億美元;還有一筆是阿拉斯加州政府及其天然氣公司與中投公司、中國銀行和中石化共同簽署的關於在阿拉斯加聯合開發液化天然氣的協議,涉及430億美元的投資。

此外,沙烏地阿拉伯投資了俄羅斯最大的油田服務性企業歐亞鑽井公司;法國道達爾公司在全球擁有450個天然氣加氣站,又計劃在歐洲新建200多個天然氣加氣站,並在比利時安特衛普港造了首個液化天然氣加氣站,營銷壓縮天然氣;菲律賓擬投資建設一座價值1萬億比索(約1260億元人民幣)的新石油化工廠;等等。

加大海洋油氣用鋼管技術開發力度

我國無縫鋼管行業自2016年開始回升,市場價格在2017年達到高位,並持續平穩。這和國際石油天然氣生產與市場走出低潮息息相關。目前,國內外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依然旺盛,主要產氣大國都在加大LNG的生產力度,海洋油氣開發成為國際石油天然氣行業的主戰場。

為適應這一形勢,我國鋼管行業一方面要加強滿足液化天然氣船及海洋平台需求用鋼管的研發,另一方面要加強液化天然氣進口運輸、碼頭、加氣站等相關鋼管配套設施的研發。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溫度必須保持-163℃,這就要求所用鋼管能在低溫下具有穩定的物理和力學性能。海洋平台樁腿用無縫鋼管受到來自海浪的交變載荷的衝擊,因此需要有抗大變形、抗疲勞損傷性能的高鋼級(X100/X100Q)大直徑、大壁厚的鋼管。海底油氣輸送鋼管在深水(例如3000米深)處受到高壓作用,鋪設時容易產生塑性變形,鋼管內容易受到腐蝕,這就要求管線鋼具有抗擠毀、抗疲勞、抗腐蝕等性能。

綜合來看,海洋油氣用管材在朝低碳含鈮微合金化和雙金屬複合管方向發展,海底輸油氣鋼管在管型上主要選用高頻直縫焊管和埋弧直縫焊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冶金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冶金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