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每年以350美元的預算,為200萬人提供醫療服務

他每年以350美元的預算,為200萬人提供醫療服務

1892年11月5日,清末光緒十八年十月十六。

一艘海輪在金黃色的月光下駛入福州馬尾港,輪船上有一位27歲的美國青年,身材瘦高,天庭飽滿,機敏的眼睛看著港灣外的群山。

他要去的地方是400公里外的邵武,那裡是福建省最偏遠的地方之一,位於武夷山南麓,是閩江的上游。

在那個沒有汽車、沒有火車的年代,從福州到邵武,需要三個禮拜的水路行程。

第二年1月19日,這位青年和同伴開始奔赴閩江上游。第一天,他們只走了22公里。

第四天,在最初的風平浪靜後,船隊不得不和險灘搏鬥,一點一點地挪動船隻。

縴夫們扭曲著身體,雙手掙扎著摳住地面,宣教士們自己不願意成為這負擔的一部分,他們能做的,就是上岸步行。

他們整整航行了21天,越過了80道險灘,躲過沿途盜匪的襲擊,終於到達邵武。

這位美國青年決定在這裡上岸,獨自步行進入上帝引導他前往的地方。

他沿著青石板小徑,看著古老的牌坊上刻滿的奇特漢字,心裡湧起一種震撼。山上矗立著鎮邪寶塔,在冬日的天空下,顯得格外挺拔。

邵武的老牌坊

這名美國青年的全名叫愛德華·萊德斯頓·布里斯,布里斯(Bliss)有天賜祝福的意思,他來自大洋彼岸的麻省新伯利港。

1865年12月10日,愛德華在禮拜日教堂的鐘聲伴隨下來到人世。

當時,美國內戰已經結束了18個月,而中國歷經了15年的血腥戰亂,太平天國在數月之前剛剛覆滅。

愛德華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公理會家庭,烘烤麵包都是在星期六日落之前完成,每逢星期日,他們全家要去兩次教堂。作為長子,愛德華承擔了早上第一個起床生火的工作。

六歲時,主日學老師送給他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一句《聖經》格言:「求你指教我行使你的旨意。」

愛德華從小就喜歡閱讀一切探險書籍,其中一本是有關戴維·李維斯頓在非洲的故事。

李維斯頓曾在非洲作為宣教士醫生,深入內陸三千里,奉獻一生。他受其影響很深,同時也熱愛物理和化學。

愛德華的畢業照

1891年,他僅用兩年完成耶魯大學醫學院學業,以班級第二名成績畢業。愛德華後來在一所醫院實習,很快就嶄露頭角,但成為宣教士醫生的志願也越來越強烈。

同年4月23日,他寫信給父母,宣布他三年前做的決定。母親從新伯利港給他回信:

開始,一想到你要離開我們,我無法忍受。但現在我知道我是多麼自私。在你出生之後,你得了重病,我向上帝祈求饒恕你的生命。

那麼現在他以他無限的愛與仁慈,召喚你從事這項偉大和光榮的工作,我怎麼能夠阻攔你呢?

我們全家真誠地表示:「上帝為我們所做的已經如此之多,我們對此唯有歡喜。」

愛你的母親

這位新來的醫生進入邵武東門街,馬上就被中世紀的景象所包圍。

街上污水橫流,挑糞夫用木桶將糞便挑到這裡,等到其漚爛為止。牙齒掉光的老人,蜷伏在地上向路人行乞。

在幾米外,一位麻風病人向他們哭叫著,還有用竹筐挑菜的苦力在街道上穿行。

最初,當地大部分人對宣教士很不友善,愛德華來不及憂心自己的處境,便開始行醫。他為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中文名——福益華。

除了學中文,他還要管理宣教站的財務,為了能有時間給病人看病,他必須每天早晨六點就起床。

福益華到邵武不久,就買了一頭倔頭倔腦的小騾子,取名叫傑奎琳。它喜歡獨來獨往,走起來和馬一樣快,他的同伴也有一頭。

一年又一年,在邵武的農民眼中,這兩位騎在騾子上的宣教士就像是兩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

福益華和他的坐騎

在福益華的病人中,有被熊擊傷的農夫,有患上瘧疾的孩童,比較特殊的是難產的婦女。

一個禮拜日,一位衣衫破敗、牙齒掉光的老農敲響了房門。他向福醫生求救,他的女兒難產,命懸一線。

福益華像一位趕去救援的騎兵,小騾子也感到主人有重任在身,全力以赴,任憑路邊男孩子叫喊「洋鬼子」和「野蜘蛛」。

它沒有左顧右盼,只是兩耳向前,一心趕路。

醫生終於抵達目的地,在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孕婦躺在鋪著稻草的床上。福益華用手和器械將胎兒慢慢轉到肩位,再進入頭部向下的正常位置。

他身體冒汗,嬰兒腦袋很大,而孕婦經曆數十個小時的宮縮,已精疲力竭。

終於,這個身上披著羊水的男嬰出生了,大聲哭叫起來。此刻,他心裡充滿了對上帝的感激。

病人安靜地入睡了,他看了一眼身上帶的表,時間已是午夜。這家人給他找了一個乾淨的地方睡覺,但挨著豬圈,他並沒有睡好。

三個星期後,那位衣衫襤褸的老農來到邵武,給外國醫生帶來一隻漂亮的大肥鴨子。福益華深受感動,接受了這份大禮,因為這是老人的心愿。

以後很多年裡,福益華都憑著每年350美元的預算,為200萬人提供醫療服務。他的藥箱上一直貼著威廉·考珀的一句詩:

上帝行蹤神秘莫測,

他的奇蹟無所不在。

1893年12月,福益華寫信給家裡,希望能置辦一些他個人急需的物品,包括兩雙低幫鞋、一本菜譜、兩把牙刷、一個鑰匙環、兩把細齒梳子(為了對付跳蚤)。

他還幽默地寫上一欄:一艘諾亞方舟。

第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中國這個老大帝國被新興的日本徹底擊敗,朝野上下陷入極度的羞憤之中。

部分人把原因歸結到外國勢力的入侵,掀起了排外的浪潮,在華宣教士首當其衝。1895年8月1日,幾名宣教士在距離邵武不到320公里的古田遇害。

福益華並非沒有懼怕,但他實在太忙了,每天可能都要接診幾十位病人。

這年聖誕節,他寫信給家人,祝福他們聖誕節快樂。這是他的父親收到的來自兒子的最後一封信。

1896年2月3日,福益華的父親因心臟病發作去世,年僅57歲。三個月後,父親的噩耗才傳到福益華手中。他後來在信中寫道:

在這裡,離家鄉千里萬里,我已經認識到任何來信都可能給我帶來悲傷的消息。慈愛的上帝讓查爾斯的信、您的信和瑪莉安的信一起到達。

這多少讓我覺得不那麼孤獨。而且,上帝聽到了你們的祈禱,他過去是,現在還是,一直在幫助我。

福益華在接到父親的死訊後,在悲傷中並沒有停止行醫。福醫生每天工作的小診所遠遠滿足不了病人的需要,在國內的支持下,他開始擴建診室,一間用於貯藏,一間用於診療。

不久,他又收到一筆資助,終於建好了一所更大規模的醫院和一座沒有尖頂的教堂,融合了東西方風格。但這時,一場更大的風暴向他們襲來。

福益華及其後來者共建的醫院

1900年,義和團運動引發八國聯軍干涉,中國陷入動亂。清政府懸賞所有洋人的頭,無論男女老少,孩子的人頭賞金是30兩。

在山西省,200多名宣教士和他們的子女被殺害。

此時,福益華正在美國休假,併入哈佛大學學習產科,他遇到的難產案例很多,希望進修提高自己的醫術水準。

同年,他返回邵武,發現整個醫院成了空殼。人畜隨意進出,整個地方瀰漫著雞舍的氣味。

他僱用工人用鋤頭把大部分灰土垃圾清除,在兩天內,40名工人趕著鋪好了地板,安裝了新的門窗。

重建醫院後,他繼續在這裡接待那些可能曾拆毀它的病人們。1902年,他和同為宣教士的明妮·梅·波茲結婚。

婚禮上,她穿著拖到地面的錦緞裙子,一隻手拿著一束晚香玉,因為條件所限,梅沒有穿婚紗。

很多年後,福益華還記得主持婚禮的領事所做的評價:「我還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漂亮的一對新人的婚禮。」新郎的眼睛炯炯發光。

他們結婚後,繼續打理醫院,甚至在邵武辦了第一家現代養牛場。與此同時,他和當地一些基督徒成立合作社,買下幾平方公里的荒山種植果樹、茶葉。

他們還創辦了宣教站刊物,建立33所教堂、60個常規佈道點、兩所醫院、一個農業試驗站、一所神學培訓學校、兩所共有193名學生的寄宿學校,還有36所小學,共780名學生。

全部的工作人員有15名外國宣教士、125名本地工作人員。

1916年前後,邵武男子中學的孩子們和宣教士老師在一起。

但時局更加動蕩,排外情緒繼續在全國蔓延,土匪和政客興風作浪。邵武附近兩名英國聖公會的女傳教士被綁架,綁匪送來兩截被砍下的手指,最終這兩名婦女被殺害了。

1922年8月14日,一場特大洪水來襲,他的農場只剩下一隻公羊和兩隻母羊,醫院幾乎完全被洪水沖毀,他寫道:「那天早上,我發現周圍到處都是殘垣斷壁。」

20世紀20年代後期的福益華,經歷了軍閥混戰、瘟疫和洪水

1927,隨著更大的革命浪潮興起,整個邵武搖搖欲墜。1932年11月初,福益華已經是原邵武宣教站碩果僅存的老隊員了。

一天傍晚,縣長勸說福益華在紅軍進城前逃離邵武,他的孩子也是這位醫生接生的。

來襲的紅軍有三萬之眾,在邵武陷落前的最後一刻,福益華登上去往福州的客船。

當他回望邵武城時,江岸上矗立著那些牌坊,四十年前,他就是從這些牌坊下走過,第一次進入這座城市。

他還記得當時走過的荒涼小徑,現在已經是一條大車路。

邵武的寶塔,依然肅立在灰色的天空下,守護著他所熱愛的城市和人民。

67歲的福益華並沒有收拾太多行李,因為他認為他還會回來。

1958年9月,夫婦二人搬到波士頓和女兒同住。女兒女婿將家中二樓朝西的大房間給了他們,「這是最靠近中國的房間」。

福益華聽聞不禁滿面微笑,彷彿內心貯滿喜樂。

福益華夫婦晚年合影

1960年1月22日,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福益華在平靜的睡眠中過世,享年95歲。他的妻子梅又生活了七年,也在睡夢中安靜離開。

在新伯利港的墓地里,他們長眠在一片面向落日的山坡上,墓碑上刻著:

1865 愛德華·萊德斯頓·布里斯,醫學博士 1960

1870 明妮·波茲·布里斯 1967

在中國的宣教士

1892—1933

本文依據《邵武四十年:美國傳教士醫生福益華在華之旅1892-1932》寫作而成,該書的作者是福益華之子小愛德華·布里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輝圖書 的精彩文章:

「暴力造就了這片沉默,我們中誰是罪魁禍首」

TAG:三輝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