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和一個人有關

上海為什麼簡稱「申」?和一個人有關

中國的每個大城市幾乎都有簡稱,比如北京簡稱京,重慶簡稱渝,成都簡稱蓉,廣州簡稱穗,南京簡稱寧,等等。在所有大城市裡,上海是一個例外,因為它有兩個簡稱,一個叫滬,一個叫申。

「滬」是一種捕魚工具,幾千年前上海青浦一帶的先民們用滬捕魚。上海有一條淞江,就是現在的蘇州河,上海的先民們就在淞江和大海之間以滬捕魚,所以淞江最早被當地人稱為「滬瀆」,瀆就是河流入海的意思。慢慢的,「滬」就成了這個地方的代稱。

但「滬」這個簡稱主要用於車牌號,也是外地人對上海的認識。上海人自己更加認同的是「申」這個簡稱,在上海出處能見到以「申」為名的企業、大廈、路名等等,最著名的就是申通、申花。

其實,上海之所以有「申」這個簡稱,和一座河南的小城有關,和一個出生在河南的人有關。

這個人就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

影視劇中黃歇形象

黃歇晚年的封地在江浙一帶,他在江浙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最大的一項功績就是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為百姓解決了水患和農業生產的問題,功勞很大。黃歇在這裡開鑿了一條水渠,這條水渠後來成為了上海人的母親河,它就是黃浦江。

黃浦江的別名叫黃歇浦,或者歇浦。現在正式的名字「黃浦江」,這個「黃」字同樣是因為黃歇。而上海這片地方簡稱「申」,也是因為黃歇的封號——春申君。一座城市處處以黃歇為名,可見這裡的人民對他的愛戴。

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河南也有一座城市的簡稱是「申」,這座小城名叫信陽。在中國兩個城市擁有同一個簡稱,這是很特殊的情況。

信陽為什麼也簡稱申呢?西周時期華夏大地上有數不清的諸侯國,其中有一個叫做申國。申國第一任國君是周宣王的母舅,名字叫申伯,他被封到現在河南南陽一帶,建立了一個小國——申國。

後來到了春秋時期,楚國崛起了,就把申國吞併了。周天子管不了楚國,但是感覺申國很可惜,又增封了一個新的申國,位置稍微往東移了一點,建都在今天的信陽。現在的信陽依然有申伯碑、申伯墓、申伯祠、申伯盤這些歷史遺迹,還有一條路名叫「申碑路」,這是當年在信陽建國立碑的證明。

從此開始,信陽這片地方就有了「申」這個代稱。

到了戰國時代,黃歇出生了。他的出生地在今天信陽市的潢川縣,潢川縣也被認為是天下黃姓人的祖地。黃歇不僅一表人才,而且口才十分了得。當時強大的秦國準備聯合幾個國家一起攻打楚國,楚王都以為要涼了,黃歇主動出使秦國,和秦王講了一番道理,分析一番利害得失,不費一兵一卒就勸退了秦軍。

河南信陽

黃歇立下大功,楚王給了他一塊封地。這是黃歇最早的封地,大概地區就是淮河以北的十二個縣,以申地為中心。楚王希望黃歇能好好治理這塊土地,於是給了他一個稱號,叫做「春申」,春當動詞用,意思是使繁榮、使興旺,申就是申地,春申的意思就是讓申地繁榮興旺。

從此開始,黃歇便有了這個著名的稱號。我們梳理一下就知道,黃歇之所以叫春申君,是因為他最早的封地名叫申,也就是現在的河南信陽一帶。而黃歇後來去了吳地,發展了江浙滬,受到了包郵地區人民的愛戴,於是上海便以春申君之名簡稱為「申」。

無錫的春申君祠

從這個歷史淵源上講,可以說先有申地,才有春申君,先有春申君,才有了上海的「申」。這是一個內地河南的小城和遠東大都市上海的歷史淵源。

(長按上面二維碼圖形,關注「國寶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4國寶檔案 的精彩文章:

清朝10位皇帝個個愛書法,看看誰寫得最好?

TAG:CCTV4國寶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