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家:普通人真可愛,還在用光年這麼短的單位計算星際距離

科學家:普通人真可愛,還在用光年這麼短的單位計算星際距離

對天文有一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天文學上,我們平常的長度單位都是如此渺小。

為了能夠更好地測量宇宙間的距離,人類也開始研究更大的長度單位,便於計算和測量。

當科學家們開始認識太陽系後,就創造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天文單位。

所謂的天文單位,英文縮寫為AU,就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也就是大約1.5億千米。比如我們經常要探索的火星,距離太陽就是大約1.5AU。而我們熟知的冥王星,距離太陽大約有39.5AU。

但是,當人類發現太陽系之外的其他恆星距離如此遙遠之後,就發現即使是1.5億公里的距離都顯得那麼短。

科學家想了想,決定用同樣牛叉的東西來測量星際距離——光速。

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每秒達到了近30萬公里的速度。像地球到太陽這麼遙遠的距離,人家500秒就跑完了。

那麼,光如果跑一年的話,那距離簡直可怕。科學家計算下來發現:哇塞,我的個乖乖,光跑一年的距離大約有9,460,730,472,580,800米。

哎呀都蒙掉了,這是多少啊。

就是9.46萬億千米,0.946億億米。

科學家笑了,嘿嘿,星星再遠,也害怕這麼牛叉的長度單位吧!以後就管這個長度叫做光年,讓星星們知道我們的厲害。

然後科學家經過計算髮現,即使是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也有4.3光年……

我們的銀河系直徑:10萬光年。

仙女座大星系距離我們:250萬光年。

靠,原來光年這個數字也這麼渺小。

於是,科學家有開始研究新的長度單位,於是有了一個比光年還大的長度單位誕生:秒差距。

什麼叫秒差距呢?

這就要說到初中數學了:給出哪些條件可以確定出一個三角形呢?

方法太多了,今天用到的就是一個:已知其中一個直角邊和它的對角,就能確定出唯一的直角三角形,也就是說,可以確定這個三角形一切的數據。

於是科學家就以地球和太陽的連線作為底邊,構建了一個三角形。為了讓另一條邊盡量長一點,那麼這條底邊對應的角度越小越好,所以科學家就取了角度中最小的單位:1秒。

這樣,直角三角形的一個底邊和兩個角都知道了,其他數據也就確定了。由於1秒的度數太小,所以學過一點點幾何的小夥伴都明白,另外一條直角邊和斜邊的長度幾乎就一樣長了。

那麼,這兩條邊幾乎一樣的那個長度是多少呢?

科學家計算髮現:哇塞,居然比1光年還遠,達到了3.26光年~

於是,天文學上就出現了這個新的長度單位——秒差距。

大家注意:上圖頂角遠遠大於1秒,因為那樣的話這張圖根本放不進去。另外,做這張圖的人可能有強迫症,非要把對面的三角形也畫出來,大家請忽略。

目前秒差距就是最大的長度單位了,如果要計算更長的距離,科學家會用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和十億秒差距為單位。

為什麼不是一萬一萬地計算呢?

大家都懂的,畢竟不是中國人發明的,而老外都是一千一千來計算的,thousand、million 和 trillion嘛,我真聰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之者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我們正在研發曲率驅動引擎,光速不會再限制我們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