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里開外掛 聽取蛙聲一片
旅かえる(旅行青蛙)紅紅火火
各種公眾號都在安利這款遊戲
名聲在外
想不知道都難
猶記得二戰科二前
我仍然頻出上坡起步死火的問題
被教練罵了一頓又一頓
心態崩得厲害
萬念俱灰之際
想起這款治癒系的放置養成遊戲
於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入了養蛙的坑
其實我養蛙的時間並不長
掰著指頭算時間一周都不到
但很奇怪
我已經越來越習慣它的陪伴
最後還是叫「阿穩君」
求穩求穩
手游的主角是一隻
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蟲子的小青蛙
它有著外星人style的半月眼
又酷又丑又萌
玩家大都親切地稱它為「蛙兒子」
耐人尋味的是
明明是一隻性別不明的青蛙
為什麼幾乎沒有人說是「蛙女兒」呢
emmmm控住不住寄己的腦洞
小青蛙居在一個潮濕的石頭洞小屋
就像隱居的陶淵明
屋外雖然沒有東籬菊下
但種著一大片幸運草
別小看這些三葉草
和古代的貝殼一樣
它就是這個世界的通用貨幣
草長草落
讓你感受
一夜富翁一夜貧農
= 。=
世界這麼大
小青蛙也想出去看看
它最大的愛好
就是背起行囊
戴上綠帽荷葉帽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而玩家要做的事
就是用收集好的三葉草
去商店買麵包、護身符、帳篷、頭巾等
食品和旅行需要的道具
為蛙兒子收拾好行李
至於青蛙要去何方
路上結識哪些夥伴
旅途會發生什麼故事
都是一個未知數
完全不由玩家控制
「蛙的旅行蛙做主」的遊戲設定
是該手游的一大亮點
玩家不知道它什麼時候離家
更不知道它何時歸來
不像傳統的Q寵養成
到了多少級安排它去工地搬磚
什麼時候去學校學習
什麼時候去拜訪朋友
什麼時候去結婚生蛋
玩家就像是一個傳統的大家長
規劃著寵物子女的「人生」
所以小時候
我們可能熱衷於養育那隻企鵝
因為這種角色扮演
順應了我們的社會化過程
但是有朝一日
長大後的我們習慣掌握更多自主權
或許就不再喜歡
Q寵、摩爾莊園、奧比島了
未來新一代的父母
是否會像養蛙一樣養育子女呢
儘可能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
給子女更多自由的精神空間
更多的獨立機會與尊重
當然玩家不會只付出而無回報
製作方貼心地設置了第二個亮點
來自蛙兒子的隨機互動
明信片與手信
某次看到蛙帶了很多東西回家
心頭一喜
哎呀(?`?Д?′)!!真是我的好兒砸
然後轉念一想
「哇,這麼多的東西要怎麼拿回來啊?」
然後我就在微博刷到
動漫PO主@良牙的作品
把我暖得不要不要的~~
大治癒
記得「熊本熊之父」水野學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他更愛稱自己是「熊本熊的媽媽」
他說
「日本有一句話,養育孩子的父母比生育他的父母更重要,我只負責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剩下的工作就是養父母的事了。熊本熊一開始像嬰兒一樣,它的性格是很多熱愛它的粉絲賦予的,這也是熊本熊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熊本熊介于吉祥物和熊本縣的守護者這樣一個位置,它當時發揮的很大作用是給人們一種心理支持。」
GIF
因此這個遊戲的第三大亮點
就是有很多粉絲對青蛙進行二次創作
看看隔壁的李懟懟你就懂了
=。=
一些擅長繪畫的玩家們腦洞大開
用自己的想像力和細膩情懷
豐富了小青蛙的形象
將玩家與遊戲角色間的溫暖關係
從抽象變成具象
十分治癒
私以為去微博看大大們的漫畫作品
是這個遊戲的隱藏玩法
養蛙和條漫同步食用
一個不是攻略的最強「攻略」
還有神級作品
「一直在計劃,從未出過門」
要給杜蕾斯的廣告文案打一百昏~~
收到蛙兒子給我的手信
回想起小時候
以前爸爸每次出差都會給我帶禮物
爸爸的行李箱
絲毫不亞於哆啦A夢的百寶袋
木質玩具「小雞啄米」;
估計是在火車站路邊地攤買的
挨近了會吱吱相吸的磁石;
啪嘰扔地上能夠復原的
一坨鼻涕樣的金色小豬
……
後來有同學告訴我
這些從遠方帶回來的牽掛
有一個專屬的名字「手信」
在廣東話里
「手信」通常指的是
人們出遠門回來時捎給親友的小禮物
並非按計劃購置大件或貴重商品
而是信手捎來
故稱「手信」
(某網文作者的段子)
收到「手信」其實蠻讓人感動的
原來自己也被牽掛著
親密關係中最心酸的
莫過於一場單方投入的獨角戲
點開蛙兒子寄回來的明信片
驚喜,喜歡
心情就是一首《從前慢》
我們互相牽掛
又給彼此留有自由空間
即使故地重遊
也有不一樣的姿態
縱然風景相同
不同的陪伴
別樣的心情
從最初的獨自旅行
到一群動物的狂歡
明信片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
看著它們
彷彿能腦補出你的旅行故事
被感動的細節與創意
那些等待的溫暖
即使開了無數外掛也無法換來
如果沒有微博微信神助攻
旅行青蛙未必能大火成這樣
但有時候
這種信息轟炸太危險
攻略、外掛、捆綁炒作……
「佛系」的灰色幽默
利益糾葛的浮躁中聽取蛙聲一片
就像虛幻的泡沫
每一次看到石屋子燈火熄滅
總是忍不住會期待
再次亮起
這就夠了
圖部分來自互聯網,侵刪
文吳大編
參考資料:
TAG:夢所嚮往的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