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除史學之外,袁桷在文學方面也很有成就。宋代理學新生,有些人把理學觀念融入詩中,袁桷反對這種作法。他在所撰《樂府郎詩集序》中明確地稱:「方南北分裂,兩帝所尚,唯眉山蘇氏學。至理學興而詩始廢,大率皆以模寫宛曲為非道。夫明於理者猶足以發先王之底蘊;其不明理,則錯冗猥俚,散焉不能以成章,而諉曰:吾唯理是言,詩文病焉。今夫途歌巷語,《風》見之矣。至於二《雅》,公卿大夫之言,縝而有度,曲而不倨,將盡夫萬物之藻麗,以極其形容讚美之盛。若是者,非誇且誣也。《五經》言理,莫詳於《易》,其辭深且密,闡幽顯微,不敢以直易言之,考於經皆然也。宋之亡也,詩不勝其弊,金之亡,一時儒先,猶秉舊聞,於感慨窮困之際,不改其度,比語若一。故中統、至元間,皆昔時之緒餘,一一能有以自見。」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這個花窗面積大

袁桷的這段話說得夠狠——「理學興而詩始廢」。他認為哲學思想跟詩詞創作完全是兩回事。他將這種文學主張融入到了自己的創作中,比如他所作的《次韻雜詩五首》其二:

少年觀滄海,天濤碧因依。下有珊瑚株,紅光射雲暉。玩之不忍舍,歘吸雙龍飛。遠為塵中游,坐覺顏色違。哀哉西山士,飢食周原薇。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另一個小廣場

對於這首詩,陳莉萍、陳小亮所撰《宋元時期四明袁氏宗族研究》一書中評價說:「其中的抒情往往含蓄委婉,而非酣暢直露。」而該專著中又引用了錢基博在《中國文學史》中對袁桷詩風的總評:「語多比興,雜以遊仙,其原出於陳子昂、李白,而上闡張協、郭璞,下參晚唐李商隱,以博麗救宋詩之野,以縹緲葯宋詩之直也。」

對於袁桷的文學成就,顧嗣立在《元詩選》中給出的評價是:「元興,承金宋之季,遺山元裕之以鴻朗高華之作振起於中州,而郝伯常、劉夢吉之徒繼之。故北方之學,至中統、至元而大盛。趙子昂以宋王孫人仕,風流儒雅,冠絕一時,鄧善之、袁伯常輩和之,而詩學又為之一變,於是虞、楊、范、揭,一時並起。至治、天曆之盛,實開於大德、延祐之間。伯長沒後二十餘年,會修宋、遼、金三史。遣使者求郡國遺文故事,惟袁氏所傳為最多。故家文物,萃於東南,百年以來,流風未墜,論者以伯長實有功焉,良不誣也。」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不知道是誰家

顧嗣立的這段話,主要是從社會風氣的角度來評價的。顧嗣立認為朝廷想讓袁桷編修宋遼金三史,主要是因為他們家藏有大量的傳本。而四庫館臣在《清容居士集提要》中也有同樣認定:「蓋桷本舊家文獻之遺,又當大德延祐間為元治極盛之際,故其著作宏富,氣象光昌,蔚為承平雅頌之聲,文採風流,遂為虞、楊、范、揭等先路之導。其承前啟後,稱一代文章之鉅公,良無愧色矣。」

他們共同認為袁桷的文學成就是跟其家大量的藏書有必然的聯繫。對於袁家藏書的情況,因為書目失傳,如今難知其詳,然而袁桷本人寫過兩篇書目序言——《袁氏舊書目序》和《袁氏新書目序》,兩序流傳至今,由此可考袁家的藏書史。袁桷《舊序》首先稱:

始曾大父越公舉進士時,貧不能得書。書多手抄強記。至用高祖妣齊國夫人魚魫冠學書。後官中都凡二十有五年,乃務置書,以償宿昔所志。其世所未有,則從中秘書及故家傳錄以歸,於是書始備矣。於時國家承平,四方無兵革之虞,多用文儒為牧守。公私閑暇,擎鮮享醴,會寮屬以校讎刻書為美績,至於細民亦皆轉相模鋟以取衣食。而閩之建、蜀之益,其最著者也。

袁桷將家族藏書歷史追溯到了曾祖袁韶,由此遞傳到他手裡,歷經四代。對於這件事,《舊序》明確寫道:「紹定辛卯,公自宥府歸里,遂累土為堂,貯所得書於東西榮。公日處其中,客至,不復道世事。顧嗜陳、黃詩,擇其適意者,手書為編。寓物詠歌,與道游遨,休休焉不知其年之將耄。如是者七年而甍。舊書之傳,距於今,四世矣。」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綠化不錯

袁桷本人對家族藏書是怎樣的態度呢?他在《舊序》中寫道:「桷幼聞,公從學正獻公時,有手校九經,旁說疑義,皆附書左右,最為精善。欲從諸父一觀而未得。又欲合諸父之藏,分第為目錄,亦不果。竊嘗謂:天下之物,聚多者終必散。或者早計於未散,則庶幾幸有一存之理。遂悉藏於山中。己丑之災,偕家人渡江以逃,袁氏之書,一夕而盡。昔之預計者,乃幸而獲全。嗚呼!此公之靈有以啟其衷也。惟公以勤勞起家,其書之傳,不幸而不存,固當歸之於數;其幸而獲存者,敢不襲藏。心思而躬踐之,以求無忘前人之意。」

看來,袁桷乃是通達之人,他認為存與亡都有天數,藏書有聚必有散。袁家舊藏在戰火中大多被損毀,幸虧有一部分入了深山才得以保存,而今他為剩餘部分特意編製了目錄。為了區分自己所增加的部分,他將家族所藏稱為《舊書目》,而將自藏部分稱為《新書目》。可是在《新書目序》中卻並未談到自己藏書的概念及規模。他先用一大段話反省自己少年讀書時的五大失誤,而後又回憶道:「其年夏,大人過故都,復購遺闕,篋載以歸。意者斯文之富,將過乎昔,而余又思旁搜遠錄,侔夫昔日之藏矣。」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毛家大院,可惜跟毛晉無關

文中提到某天夏天,袁桷陪著父親在鄞縣大量買書的經歷,他們買書的目的是想恢復當年家中奇觀樓的藏書規模。袁桷在以上兩篇序言中談到了曾祖父袁韶、父親袁洪以及自己的藏書之好。而關於祖父袁似道,袁桷在《西山阡表》中稱:「積官至中散大夫,鄞縣開國子,堂奧危坐無笑色,聚書至數萬卷。圖畫鼎彝鑒裁得源委,誡令教子晝夜不廢。」

其祖父也同樣好聚書,看來正是袁氏家族集四代人的努力與心血,才建成了奇觀樓藏書盛況,可惜的是,這些藏書到了袁桷去世後就開始失散。孔齊所撰《至正直記》卷二《別業蓄書》中有如下記載:「袁伯長學士,承祖父之業,廣蓄書卷,國朝以來甲於浙東。伯長歿後,子孫不肖,(書)盡為仆干竊去,轉賣他人。或為婢妾所毀者過半。且名畫舊刻,皆賤賣屬異姓矣。」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梁柁結構方式

這段話讀來令人唏噓,孔齊說到了袁桷這一輩,奇觀樓藏書乃是元代浙東地區第一大家。而其去世後不久,藏書被家中僕人偷出,很快就損失了一大半。

雖然如此,袁家藏書並未完全損失,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談到了庄蓼塘家的藏書損失情況,而後他又說了一段如下的話:「至正六年,朝廷開局修宋遼金三史,詔求遺書,有以書獻者,予一官。江南藏書多者,止三家,庄其一也。繼命危學士朴特來選取,其家慮恐兵遁圖讖干犯禁條,悉付祝融氏。及收拾燼餘,存者又無幾矣。」

陶宗儀在這段話中提到了江南三大藏書家,而莊家為其中之一,另外兩家是誰,他沒有明言。只是說危素奉命到江南搜求藏書,必訪這三大家。而危素在《鄞江送別圖序》中寫道:「至正四年,素奉使購求故翰林侍講學士袁文清公所藏書於鄞,屬其孫嚴同知諸暨州事方以事往海中,待之,久而後還。」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這家也姓袁

危素果真到袁家後人處徵集書籍,袁桷的孫子袁嚴貢獻了一批書給朝廷,關於其獻書的數量,清錢大昕在《跋清容居士集》中稱:「厥後三史刊修,伯長已不及見。而其孫嚴以家藏書數千卷上之史局,裒集之功,為不虛矣!」

如陶宗儀所言,朝廷為了編修宋遼金三史,向天下廣泛征書。而獻書較多者按例會賞官,既然袁嚴獻出了這麼大數量的書,他得到了什麼職位呢?元蘇天爵在其所撰《袁文清公墓志銘》中稱:「孫男嚴,以公蔭入官,既進遺書於朝,遂擢秘書監著作郎。」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街區前方的河道

對於袁家藏書的總體評價,徐建成在《元代甬上第一學士袁桷》一文中稱:「袁家藏書豐厚,元代浙東第一藏書樓就屬他家祖業『奇觀樓』。雖然至元二十六年(1289)楊鎮龍起事,波及四明,袁氏家族逃難,藏書多被燒毀,但是仍有部分書藏於山中,得免於災。加之袁桷廣蓄書卷,後藏補充,藏書樓又復見『奇觀』。」

雖然曾經有過這麼高的收藏成果,奇觀樓舊藏畢竟還是煙消雲散了。然其產生的歷史影響卻不容忽視,陳煒舜在《元儒袁桷藏書始末探略》一文中的評價頗為公允:「元代國祚不及百年,科舉久廢,文獻散逸,故學者較少研究元代之私人藏書。袁桷乃南宋世家之後,廣蓄書卷,甲於浙東,且編有《袁氏新舊書目》。自南宋紹定四年(1231)袁韶構藏書樓於四明,至元代覆亡(1368),袁氏藏書巋然東南百有餘年;若自世祖入主中原算起,亦近九十年,與元祚相終始。如此時間跨度,於歷代藏書樓中自非最長,然亦不容忽視。元末孔齊謂袁氏藏書『國朝以來,甲於浙東』。欲考有元一代私人藏書之風,袁桷典藏可謂知味一臠矣。」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小橋流水

對於奇觀樓之舊址,陳莉萍、陳小亮所撰《宋元時期四明袁氏宗族研究》中稱:「袁氏『南園』藏書樓也如樓、王氏一般,先後不過百年而煙消霧散。而今,唯有清容學士橋與藏書處依然令人遙想當年。袁桷藏書處位於學士橋旁,故居東軒有石窖,胡三省注《通鑒》成,貯此。」

這段話所說的「石窖」,是本自全祖望《胡梅磵藏書窖記》中的所言:「南湖袁學士橋,清容之故居也。其東軒有石窖焉。予過而嘆曰:『此梅磵藏書之所也。』宋之亡,四方遺老避地來慶元(寧波)者多,而天台三宿儒預焉。其一為舒閬風岳祥,其一為先生,其一為劉正仲庄孫,皆館袁氏。」

梅磵乃是胡三省之號,至元二十六年,寧波發生兵亂,胡三省把自己所寫的《資治通鑒釋文辨誤》藏在了袁桷家東軒的石窖之內。可見,袁桷家中不只有自己的藏書,另外還包括胡三省的一部分收藏。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一路尋找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靜悄悄地看不到人影

2017年11月5日下午,經過上海文藝出版社的聯絡,我將在天一閣舉辦一場講座,趁著上午空餘時間我想前去尋訪歷史遺迹。上海文藝社社長陳徵先生稱,想看看我究竟是怎樣尋訪的,而該社的林嵐和陸文君兩位老師也願一併前往。有這麼多老師陪伴,當然會令尋訪變得更加有趣。於是按照我搜得的地址,我們一同來到了寧波城內的文化遺迹保護區。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這片舊宅未掛名牌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各走一條歧路

在這片區域內,存有多個名人故居,這給尋訪帶來了很多便利,而實際情況卻並沒那麼好找。可能是招商引資還未到位,雖然這片舊居經過了系統改造,但走在一條條小弄內,卻很難找到目標。無奈只好一個門牌一個門牌地看上去。今日運氣不佳,我等一行兜了三四條街還是未能找到袁氏舊宅。陳徵社長想辦法,去找治安崗亭的保安打聽,然按其所指還是沒有結果。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看到了指示牌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一家一家查看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可惜沒有樓主的名稱

在邊走邊看的過程中,陸文君注意到某個院落開著門,他立即走入院內,半分鐘後出來向眾人揮手,他說目標找到了。原本我們各選一個方向在尋覓,聽到陸兄招呼,全都返回到了他這裡。果真在他所指門口看到了「南湖袁氏宅」的介紹牌,此處的門牌號為「牌樓巷15號」。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終於找對了地方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門牌號及介紹牌

對於袁氏舊宅的介紹,這塊文保牌上有如下文字:

南湖,日湖別稱。南湖袁氏,系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的袁燮後裔,屬甬上望族。宋末元初的寧海籍史學家胡三省曾寓居袁家數年,埋頭注釋《資治通鑒》,窖藏於袁宅中。現存建築系袁氏後裔於清末所建,主人曾為錢莊老闆。原位於毛家巷6號,現遷建於此,仍保留了原有建築格局和風貌,為寧波清末民初較有特色的建築之一。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物業在這裡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窄窄的迴廊

看來袁氏後人在清末時期還在此地居住,舊宅原址是毛家巷6號,拆掉後移建到了這裡。如此說來,胡三省的藏書窖恐怕在這裡是找不到了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想一探究竟。而在進門之時,我注意到院落中「蓮橋第物業管理處」的標誌。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院落呈L形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扭頭繼續工作

移建於此的袁氏舊宅,從整體上呈L形。院落佔地約一百餘平米,而房屋佔地則難知其詳。院中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干木工活,他看我端著相機走入,立馬警惕起來。我向其解釋自己僅是來探訪袁氏舊宅,無意曝光任何問題,看我說得如此直白,他沒再言語,轉頭繼續幹活。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找不到石窖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古老石條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室內裝修狀況

從院落看,地上所鋪石板均為舊物,看來的確是用舊物復建者。只是不能確知,是否就是袁氏舊宅的原件。隔著窗戶向內張望,室內粉刷一新,被改造成了適合辦公的模樣,不知建樓所用的木料是否也如鋪石一樣為當年舊物。我等在院落中查找一番,果真未能發現藏書窖,心下不甘,再向工作人員打問,其稱自己也不了解,讓我們到蓮橋第銷售中心問細節。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拱門製作得精細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落水之處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另一個院落的石雕

原來這片舊居還可以銷售,這是未曾想到的好事情。如果能將整個院落買下來,然後改建成藏書樓,似乎可以延續幾百年的書香。工作人員的這幾句話瞬間讓我豪情萬丈,那一刻我的心態有如乞丐撿到了一枚雞蛋,而後經過幾何數的繁衍,在短短的一分鐘內這枚雞蛋已經變成了巨大的養雞場,而我已然開始發愁雞蛋銷售的問題了。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售樓處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也處在古宅中

袁桷奇觀樓:遞沿四世,書窖無蹤(下)韋力撰

沙盤

於是眾人一同前往蓮橋第銷售中心,在那裡受到了銷售經理的接待。由此我等了解到,這片仿古街區只是部分出讓,所有掛著文保牌的舊居一律不對外出售。銷售經理的這番話令我身心大受摧殘,而他所報出的房價又如此奇高。花那麼大價錢買到的房屋僅僅是影子的影子,讓人情何以堪。陳社長在一旁努力地安慰我,他說上海也有相應的扶植政策,如果我願意他可以幫我進一步了解細節。他的建議當然令我興奮,雖然說上海沒有藏書之鄉的名號,但畢竟便利程度要比寧波好許多。我期待能有一個好結果,只是唯一的擔憂仍然在袁桷身上:如果他知道我如此之意志不堅定,是否會給予我道德層面的譴責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