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是大人們的購物天堂,也是孩子們的藝術樂園

這裡是大人們的購物天堂,也是孩子們的藝術樂園

木朵真正的旅行是從10個月開始的。其實,我們的旅行經常沒有太多計劃,有時候要在一個城市待十天,卻直到抵達也沒有具體的行程規劃,想起哪兒去哪兒,比如這次的東京之旅。只不過,因為一家三口共同的喜歡,細數下來我們竟然花去了一半以上的時間,晃在大大小小的美術館中。

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在神奇王國遇見宮崎駿

吉卜力是此行唯一做了準備的目的地,其實所謂準備也不過就是提前預訂了門票而已。因為我們都太愛宮崎駿了,而且我們知道,不止我們愛,愛他的人太多,連木朵都是,《龍貓》是她最愛的電影,所以不提前預訂就休想有機會進入。

早早被鬧鐘叫醒,其實旅行的時候我們一般不需要鬧鐘,但宮老爺子的魅力督促著我們「千萬不能錯過預約好的時間」。坐地鐵到三鷹站,出站後木朵一眼就認出了美術館的指示標識,黃色巴士就停在不遠處——這是通往美術館的循環線路,車身上畫滿了宮崎駿動畫的人物和元素,站牌也是,巴士內部也是貼滿了海報。

據說宮崎駿最佩服的動畫人是俄羅斯剪紙動畫大師尤里·若斯坦因(Yuri Norstein),其實觀眾評價他的作品《霧中的小刺蝟》那句話,也像是在評價他設計的這座美術館,「It is a very watchable poetry, an example of magic.這是一首可視化的詩,一個奇蹟。」即便去過那麼多主題樂園和博物館,我們還是在走進這座「奇蹟」的第一時間有了這種想法。

美術館內不允許拍照,所以只能用文字描述了。天花板的藤蔓里,窗戶的彩繪玻璃里,宮崎駿用自己的作品做案例,把整間美術館打造成了動畫博物館。

從換票廳沿樓梯向下是中央大廳,玻璃圓頂巧妙地讓自然光照射進來,大廳通過樓梯、電梯、旋轉樓梯、連廊連通著所有的空間。

木朵最愛一層的動畫製作展示區,這是她第一次知道平時看的動畫片是怎麼一步一步製作出來的,看到動畫背景的分層展示,尤其那個像旋轉木馬一樣的大傢伙,應該叫它「西洋鏡」吧,旋轉起來再加上閃屏的影響就產生了連貫的動畫效果,龍貓在跳,龍貓公交在跑。

皮克斯和迪士尼最著名的導演約翰·拉塞特(John Lasseter)來過這裡三次,他說自己可以看著這些個動畫道具半小時不動,想像著如果是自己小時候來這裡,一定會捨不得離開。

爸爸媽媽則最喜歡的是二樓的Grandpa』s Room,這裡還原了設計師的工作室,牆面上、桌面上,到處是原畫手稿和分鏡頭圖紙,道具模型、工具、書籍快把房間塞滿了。宮崎駿太愛飛行器了,房間里平面的立體的,各種形式的都有,也難怪連美術館的都用吉卜力(Ghibli),之前看到的資料里有過介紹,說這名字是義大利語,指的是撒哈拉沙漠里的熱風,也是義大利軍隊配備的偵察機的名字。工作室里的水果盤還擺著,工作燈也還開著,書翻到一半兒還沒有看完,似乎主人隨時都會坐回到位子上繼續工作似的。

算下來,其實吉卜力的空間不算大,卻因為宮崎駿巧妙設計的結構、布局和細節,而讓小朋友有了不少消耗體力的方法。木朵從一層到三層,把鐵藝旋轉樓梯連著爬了好幾次不算,又到二層的龍貓巴士間里跟「小煤灰」一起鑽進鑽出,接著從陽台出去再走一段鐵籠旋轉梯跑上頂層草坪天台,摸摸機器人士兵的大腳,再經過小路找到「拉普達能量石」。

跑累了返回樓內總算可以安靜一些,在專題展室里看看胡桃夾子玩偶和碩鼠展覽,在TriHawks閱覽室讀繪本、挑繪本,在「土星座」看階段上映的吉卜力出品小短片,在MammaAiuto商店選禮物。

最後一站在草帽咖啡館吃「草莓蛋糕」的時候,廚師叔叔還悄悄地在蛋糕上插了波妞兒的小旗子。看著她穿梭在這些地方,就感覺她也在那些熟悉的電影裡面了,《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魔女宅急便》……唯一不同的是這個角色是從頭到尾十足開心的。

又想起剛才提到的約翰,他是吉卜力的常客。他說他每一次來都能感覺到這裡不斷地發生著變化,比如周邊的樹林更加茂盛了,比如彩色外牆慢慢被植物覆蓋了,比如室內的木質樓梯和天然材質因為參觀者們常年的使用而有了更自然厚重的味道,而他覺得那些在龍貓巴士或者其他地方玩耍的孩子們天真投入的笑臉,是他每一次來都沒有看到過任何一絲變化的,也是這裡最神奇的所在。這一點,我們非常認同。

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

——藏起來的度量魔杖

根本沒打算在這裡停留幾乎整個下午。安藤忠雄、三宅一生合力打造的鋼板屋頂和建築本身固然出色,周邊又被園林簇擁,可對於木朵而言,貌似能瘋跑、打滾兒的綠草地更能吸引她。不過這大名鼎鼎的「一塊布(A Piece of Cloth)」概念,對同為建築師的爸爸來說也是充滿吸引力的,好歹也要陪著看看。沒想到這一看,反倒歪打正著對了木朵的胃口。旅行就是這樣,沒有偶遇的驚喜,就不會那麼有魔力了。

驚喜一方面來源於建築本身,進去,沿著水泥樓梯向下,就發現建築露出地面的部分著實只是個小巧的引子,而隱藏在地面以下的大面積空間就別有洞天了;當然,不但如此,驚喜更來自另一方面——這個階段正在進行的「單位展」,完全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所謂單位展,就是關於度量單位的各種詮釋,人們發明了單位來衡量生活上所需的事物。單位是非常抽象的,對大人和孩子都是如此。展覽之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就是因為它使用了非常巧妙的方式,甚至高科技技術來表現「單位」這個抽象的概念,通過視覺、觸覺甚至聽覺的感知帶領人們把單位還原到生活中的具象狀態,也讓參觀的人們重新認識和比較日常的用品。

這裡的每一個項目都是可以親自體驗的,實物道具、音頻視頻,甚至圖片轉換成二維碼的技術。這樣展覽的吸引力,對於我們成人來說,已經遠遠大於度量本身。對孩子來說,就像生活化的遊戲場,可以直觀地體會到重量、長度,時間的長短、遠近,還能迅速交到新朋友。

木朵和一位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在一起體驗重量的項目時一見如故,倆人一先一後,逐一舉起不同重量的球狀軟包感受1公斤和1磅的區別。然後又一起坐在不同高度的椅子上體會高度,甚至商量著一起找到自己的身高,媽媽的身高和爸爸的身高。最後又在時間項目里一起體會1分鐘到底有多長,能發生多少事情。

這一層的展廳並沒有過多的隔斷,在通透的空間里,隨時可以看到孩子所在的每一個位置,木朵就可以自由地選擇想體驗的內容,不用永遠跟在她身邊,或者按照所謂的線路順序進行,大人們一樣玩得盡興。走過一面超長的牆壁,從小到大擺放著跟標註的長度一致的生活用品,一個電話、一把吉他、一個自行車都被當成實物化的度量單位展示著,有趣的是,還有個別數字上方是空缺著的,會有一行小字標註:歡迎志願者提供對應數字長度的物品作為展品。

挑高空間的窗外景緻與地下展廳里的自然採光,讓這座美術館有著獨特的氣質。其實這座美術館更像是個設計館,而我們趕上的這個單位展,更像是對生活細節的總結歸納,就像建造者之一的三宅一生希望的,「在這裡展出的更多是跟生活相關的元素,從生活中探掘出的人人都能領會的設計美學。」後面幾天與當地人攀談聊起21_21 DESIGN SIGHT,他說傍晚才是最美的時候,因為建築結構絕妙地讓天色在水泥牆內不斷變換,身處其中,用美輪美奐形容絕不過分。

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

——讓形狀自然呼吸

我們很慶幸為這裡預留了大半天的時間,就像是跟「晴天娘娘」預約了好天氣一樣,一大早就有透亮蔚藍的天和大朵大朵的白雲彩。雕刻之森美術館是我們在箱根的最後一站,其實單單前面兩天的經歷,已經讓我們商量好了要呼朋喚友地再來好好待上幾天,這裡太適合舒服地泡泡溫泉,吃吃料理,晴天的時候爬山到大涌谷看雪景、看富士山,雨天的時候就坐纜車、再坐海盜船游蘆湖,就是喜歡箱根使著勁兒任性的天兒,一天里體會陰晴雨雪是常事。

住的地方距離雕刻之森只有登山小火車一站,出出進進地總能遠遠看到些園子里的個別建築。下電梯轉幾個彎再走過水泥通道,視線頓時開闊起來。山林的景緻和低調的水泥色、白色建築,這是間真正的自然美術館。雕塑家們貌似各顯神通,巧妙地讓自己的作品不流俗,能夠讓山谷變得豐富,同時又不能突兀,要有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能力才算恰到好處,要知道,像亨利·摩爾、羅丹這樣的名字也在這些雕塑家之列。

木朵可是高興了,最喜歡藍天綠草的小傢伙,還是頭一次用郊遊的心情來了解藝術作品呢,更何況她還自己拿著地圖迅速找到了兒童區域。

其實孩子們在這裡已經怎麼撒歡兒地玩兒都可以了,建造者還是貼心地設計出專門的區域給他們。在入口左手處有個專門的室內遊戲區與展覽區域聯通,名字叫「Zig-Zag三角形世界」,整個區域只有紅白黃三色,運用了自然中最基本的幾何元素,營造出了森林和平地,甚至星際的空間,孩子們在這裡尋找他們認識和喜歡的形狀,用他們自己的理解和領悟來遊戲。

「網路之森」其實是在木架搭起的建築里的彩虹蹦床,孩子們要選擇適合自己難度的通道努力爬到中間的大平面,才能看到整張蹦床的模樣。

木朵最喜歡的是「彩泡城堡」,這其實是個設計感十足的攀爬遊戲,透明的蜂巢狀的空間連接成不同通道。這個遊戲一定要在陽光好的時候玩才更壯觀,就這麼看她跟孩子們一起慢吞吞地往上爬,天的藍色疊加在城堡上。

其實,在這樣的山谷里,即使是室內,也免不了藉助落地窗戶把戶外的靈氣引入,所有的作品或者展覽都比城市裡的美術館多了姿色。大名鼎鼎的畢加索館就在園子的北端,沿著S形下坡甬路一直向前,路到盡頭,巴勃羅·畢加索作品獨享的白色小樓就在眼前了。這裡有他創作初期一直到晚年的作品,那些關於動物、半神人、愛與死、毀壞的故事,連木朵都可以靜心看很久,尤其是關於動物的。

木朵最喜歡畢加索那些畫滿臉的盤子,可能因為那些盤子有親切感,覺得跟自己畫得很像。「我在與那些孩子們同齡的時候,就能夠像拉斐爾那樣進行素描,但是,學會像那些孩子一樣進行素描,我用了一生。」

東京及周邊

——孩子們還會喜歡的美術館們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

建築大師黑川紀章生前最後一件建築作品,在東京是大型了,但是跟盧浮宮或者奧賽的規模比起來,絕對算是小型。我們到的時候正是盧浮宮部分作品展覽和東京各大院校的學生美術作品展。波浪起伏的玻璃外觀讓光透進室內映在地板上,同時又將戶外的自然環境引進室內。美術館試圖擴充現代美術館的功能,讓它不只是美術館,也是圖書館、講堂、餐飲空間,孩子可以在這兒輕鬆的環境里讀書、畫畫,另外,地下層的購物空間,還有不少設計感極強的兒童用品。

東京都美術館

比較中規中矩的美術館,就在上野公園裡,上野動物園出口一側。我們是在動物園狂歡一天後,在這裡趕上了新印象派畫家的展覽。木朵對展館門口循環播放的關於新印象派點畫法的視頻很感興趣,比起在美國和法國看類似作品,她又長大了一些,似乎能看懂更多,對莫奈、休拉不再陌生,再加上美術館專門為孩子準備了磁力畫板,可以邊看邊臨摹,日本的美術館都不不許允許拍照和繪畫的,倒是對孩子特別關照。對於名作品的理解,我們相信「每個人都能達到其各自的水平。」

森美術館

位於六本木藝術三角區域的另外一家有性格的美術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位於六本木新城森大廈的53層,是東京最高的美術館。森美術館把「藝術」和「生活」作為自己的展出重點,同時因為具有教育普及的使命,經常會有適合孩子們參與的活動。天氣好的時候,千萬別錯過露天觀景台,從這裡俯瞰東京全景可是360度無遮擋的。

箱根Pola美術館

「與周圍豐富自然相協調」的美術館,建築幾乎是埋在地下的。如果是在樹木茂盛的時候來這裡,一定美得無法形容,周圍還有登山的步道。如果不是這個臨時的展覽,木朵可能只會記得這是個圍繞在森林之中、有著各種玻璃結構的漂亮房子。落地玻璃窗子外面就是鬱鬱蔥蔥的樹木枝椏,房子門口長長的通道上,有個小小的歪著頭的抽象小孩子雕塑。臨時展的名字叫「紙片的宇宙」,展出的是20世界藝術大師們繪製的藝術類繪本,一場盛宴,適合孩子們觀看。

箱根玻璃之森美術館

一家專門的玻璃工藝美術館,模仿了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風格,站在庭院里,會有空間瞬間轉移的錯覺。美術館裡陳列了不少上千年歷史的玻璃工藝品,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些色彩斑斕的東西。同時也喜歡美術館開闊的外景,庭園是很多人流連忘返的地方,所以玻璃之森的咖啡廳也成了箱根的一道風景。

根津美術館

東京根津美術館位於實業家根津嘉一朗家族的根津青山舊居,重建的新本館是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美術館外是以大自然為主題的日本式庭園,綠樹成蔭,曲徑通幽。館內收藏了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中心的7000件藝術品,其中茶道用具和佛教美術作品最為著稱。同時還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瓷器。每年燕子花開的季節,美術館都會展出的江戶時代「琳派」代表藝術家——尾琳光形的代表作屏風《燕子花圖》。

三得利美術館

東京中城裡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的美術館,美術館遵循「生活中的美」的理念,收集日本從古至今的美術藝術品,展品豐富多樣,以繪畫、陶瓷、漆工藝、玻璃、織染工藝等為主,可以說這裡是近在咫尺的「藝術的殿堂」。

東京這些規模不大的美術館,有著平實、細微的驚喜,孩子可以在玩耍中以自然地方式觸及到這些關於美的空間,甚至,這種體會跟艷陽下、鄉野田間的奔跑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我們仨就被這些「小而美」的地方無限吸引,希望你們也是:)

我 是 小 小 分 割 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代旅行網 的精彩文章:

李玉剛的房子、馮唐的院子、楊麗萍的宅子,神仙般的日子

TAG:百代旅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