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疾病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疾病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走近醫者,感知醫界冬溫夏清

我不建議醫生透支健康,因為人除了社會屬性,還有個人屬性,家庭屬性。身為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一位母親,除了體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之外,不能把個人屬性和家庭屬性都拋棄,只為理想活著。

文 | 一淼

繼醫生跪地手術上熱門微博之後,18日,人民日報一則「女醫生連軸工作36小時:從未參加過兒子家長會」的新聞上了微博熱搜榜,在看不出褒貶是非的標題中,人民日報帶上了#溫暖中國#的話題,這無疑又是一則讚揚醫生廢寢忘食工作的新聞了。

鄭志群自評:「我既不是賢妻也不是良母,更不是孝女」

在當醫生的33年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鄭志群幾乎沒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期,放假期間被召回做緊急手術是常有的事。

33年里,大約有22個的大年三十,她都在醫院值班。

上午的手術結束了,鄭志群迅速地吃掉快餐,又要開始準備下午的手術。

33年里,她做的手術已經多到數不勝數,最高紀錄是一天做了11台手術,其中9台是頗為危險的宮外孕手術。

從1984年開始參加工作至今,55歲的鄭志群依然堅守在一線。

子癇、胎盤植入、大出血、紅斑狼瘡、胎盤早剝,面對這些,鄭志群像個無堅不摧的戰士,總是與它們抗爭,將病人從死神手中奪回。

但隨著年歲漸增,鄭志群自己卻被病魔纏身了。頸椎病、胃病、下肢靜脈曲張、缺氧等職業病問題讓她困擾不已,隨之而來的是抵抗力的下降。

2017年11月29日,連續工作12個小時的鄭志群,聽說母親去世,連夜趕回老家奔喪。但三天後,她又趕回福州值夜班,次日又接連做了5台手術,搶救了多個重病號。當結束所有工作之後,她才不禁悲從中來。

因為工作性質,鄭志群對家庭的付出也不像其他人的妻子那樣多。鄭志群的丈夫也是一名醫生,兩人各自都有值班,明明在同一個醫院,卻經常見不到面。就算可以休年假,也無法湊到兩個人可以同時出門旅遊。

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鄭志群更是常常缺席,從來沒有參加過一次兒子的家長會,經常被兒子埋怨。鄭志群很內疚也很遺憾,但她並不後悔從事這份工作。

任何事業上的努力最終都要回歸生活中去

鄭志群醫生可謂是醫生中的典型。當今醫療圈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對於職業本身,醫生往往都是努力工作,一方面維持生計,一方面謀求發展,與其他職業並無二致。

這就出現了醫生主動放棄休息權的現象,可能是為了執業成就感,可能是為了今後發展,那些自己主動畫地為牢比起被迫放棄休息權的醫生要值得我們警惕的多。

主動放棄休息權的醫生相對來說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太關注,更容易突然間「倒下」。他們每天忙碌於生活中的「有價值」的大事情——治病救人,但是往往忽略了那些看似「無價值」的小事情——陪家人吃頓飯,陪孩子成長。

誠然,犧牲與奉獻精神是醫生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如果每個醫生都要求按時上下班,那必然患者的權益就得不到保障了,瞬息萬變的病情,突發的搶救,每個夜晚的堅守崗位......這樣看來,似乎這與當代中國醫療環境的種種弊端是分不開的,在這看似無法選擇的背後,大部分醫生都在默默忍受甚至助紂為虐。

在道德加持的光環下,醫生給自己戴上了那個「緊箍咒」。可笑的是,作息混亂,無健康生活規律的醫生每天都在指導病人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人生的確十分艱難,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更難。但是,我們不僅需要生存,還需要生活,任何事業上的努力最終都要回歸生活中去。

疾病上天堂,身體下地獄

醫生如何才能為患者更好的服務,醫生的健康狀態、心理狀態、精神狀態都必須是最好的,才能辨別疾病,不出現誤診。

可自古以來中國的醫生都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形象,所有老百姓心中沒有意識到醫生也需要保護和休息。

古語有云「不為良相,當為良醫」,醫生的形象和地位總有不同程度的神化,而「神」是不需要休息的。在絕大多數「外行人」心中,醫生應當是和扁鵲、華佗一樣,隨時等待召喚,隨時出現解痛救人,藥到病除,一次性治好病症,沒有任何併發症。

在這樣的大眾心理期待下,我們的醫生兢兢業業,不分晝夜與疾病戰鬥,大部分的疾病通過這些白衣戰士的努力都被治癒了,疾病上了天堂。而醫生的身體卻在高強度的工作模式下被消耗殆盡,身體開始滑向地獄。

據媒體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共有30位醫生因過度勞累或帶病上崗,最終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們沒能聽見2018年的新年鐘聲。

人民日報對這樣「敬業」的醫生進行表彰,本意可能是出於傳播正能量,號召其他醫生向這位醫生學習。可是,人民日報似乎還在狀況之外,在如今醫生過勞、醫患矛盾加劇的當下,以「女醫生連軸工作36小時:從未參加過兒子家長會」的標題並帶上#溫暖中國#的標籤,我們有理由懷疑這是道德綁架,這是將醫生的社會屬性凌駕在了個人屬性和家庭屬性之上。

公眾因為對基本醫學常識的缺乏,很容易被媒體牽著鼻子走,而對醫生治療疾病時的期望值過高。但當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不明顯或者產生併發症時,在醫患局勢緊張、媒體誇大的情況下,患者就更加普遍地認為是醫生沒有盡全力治療,導致醫療糾紛發生。

一個理性的社會,應當將職業的道德色彩淡化。而保證醫生休息、強制患病醫生回家,這應當成為所有用人單位的共識,疾病通往天堂的路上不應該以醫生的健康滑向地獄為代價!

編輯:一淼

圖片來源:人民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藍獅公社 的精彩文章:

《半月談》痛批「超級細菌」開始橫行,一代超人真的隕落了嗎?

TAG:藍獅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