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習那麼多知識為何沒讓變得更優秀?很多人都忽略的行動密碼

學習那麼多知識為何沒讓變得更優秀?很多人都忽略的行動密碼

問題思考

  • 學習的這些知識對自己真的有用嗎

  • 如何讓這些知識跟自己產生關係

  • 如何建立以行動為主導的行為方式

知識付費的熱潮還在持續,身邊的人也經常談論正在參加的各種課程,參加的讀書學習社群,付費的小密圈,還有很多大咖牛人的成長訓練營。學習的主題也是五花八門,關於閱讀的,關於思維導圖的,關於寫作的,關於賺錢的,關於演講的,關於職場技能的……他們上班之外的業餘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各種知識技能上面。

這些課程,訓練營一般價格也不高,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平均每天一塊錢左右,還沒有一個包子的價格貴,甚至一些承諾學習後月薪幾萬的課程,自己也能輕鬆負擔得起的。這不是很划算嗎?不是撿了大便宜了嗎?

聽課的時候,覺得很多知識都顛覆了自己的認知,拓寬了自己的眼界,有種醍醐灌頂,一下子腦洞大開的感覺,簡直是精神食糧,每天不聽還覺得不習慣呢,這每天一塊錢真是物超所值。

小本子記得滿滿的,導圖畫的很精美,每天都有新收穫。學習了這些課程,彷彿大牛們的能量源源不斷地傳導給了自己,渾身充滿力量,學完了之後覺得自己也會變得很牛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課程結束之後,還是會聽到他們吐槽,自己都這麼努力,一兩年甚至更多時間過去了,總覺得自己的能力依然沒啥改變,工作狀態還是在原地踏步。是自己學習的方法不對嗎?還是這些課程有問題,那些牛人們都是騙人的,只是在收自己的智商稅嗎?

收沒收智商稅這個先不說,問題是這些課程對自己真的有用嗎?有用的話,自己真的去按照所教的做了嗎?

可以說,很多人只是把所學的知識僅僅停留在筆記本上作紀念。堅持去按照所教的課程去認真執行的很少。

那些大牛們把自己的知識經驗設計成課程,這是把行動之後的結果說了出來,怎麼做的路徑說了出來,他會說按照這樣做准沒錯。你聽明白了,最多也只是拿來了一張行動的路線圖而已。無論他的思想觀點多麼精妙,所取得成就有多大,過程多麼精彩。這些結果暫時都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只有你行動起來了,才有可能是改變的開始。有些道理只有自己親自去做才能真正體會,才能把一些知識點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當中,這才是真的學到。

成功的經驗只可借鑒,不可複製。他們所做的,所看到的,感悟到的,都是以他們經歷的情形為前提。當環境變了,條件變了,自己做的時候也要跟著改變。有哪些道理可以繼續使用,哪些經驗需要訂正之後再應用。這隻能靠自己把握,靠自己調整。

大牛們說的可能都是對的,但是這些道理都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和適用範圍。自己可以按照實際的情形做取捨。不管大道理多好,多完善,還是要經過自己的實踐驗證,這才是好的學習態度。

真正要想做好,每個階段,每個環節,每個流程,甚至到每個細節都要仔細驗證。這絕不是靠一個課程兩個課程就能學到的。別人說的也不一定正確,有時自己發現的才是正確的,這需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才能分辨出哪些是真知識,哪些是假把式。

很多人覺得學習的課程越多感覺越焦慮。不管是職場中,工作中,創業中想要靠學習一招半式就能搞定是不可能的。需要自己去邊學習,邊摸索。

有些人之所以學得多而做得少,一種可能是因為擔心在這個課程沒有太多價值,不確定實際應用會不會有效果,怕浪費時間;另一種可能是希望完美,希望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了,等所有的資源都配齊了,找到大招一下就能徹底解決問題,所以一直尋找最優解而遲遲不動。

這些擔心都需要用實際行動才能打消。我一直認同一個觀點,種樹的最佳時機,一個是十年前,一個是現在。

如果以思考為主導,不徹底思考清楚就不幹,可以說永遠都沒有完美的時機。我們每個思考都是建立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礎上,都能找到不足的地方。正確的方式是以行動為主導,先動起來,後面所有的思考和行動都是圍繞正在進行的事情展開,有偏離的情況及時調整,有薄弱的地方繼續加強。這樣在行動中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才能及時捕捉戰機,找到在這種條件下的最好解決方案。

遲遲不願行動還有另外一個不好的心理因素,就是害怕失敗,不敢試錯。實際上不管自己做的再正確也只是相對的,都有試錯的成分。錯了沒關係,及時修正及時更新迭代,不斷讓事情的發展接近理想的狀態。

學習是好事,可以及時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但是真正讓自己改變的是,而且也只能是自己行動起來了,做得足夠正確了。

文/碧海波 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復興號 的精彩文章:

TAG:職場復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