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嘻哈文化要走向大眾 兼容並包的態度是關鍵

嘻哈文化要走向大眾 兼容並包的態度是關鍵

2017年夏天,hip-hop也即饒舌音樂從地下走到地上,我們認識了歐陽靖、黃旭、Jony J、VAVA等優秀的rapper歌手,他們的演唱會、綜藝節目、新歌發布等讓嘻哈音樂持續火爆。如果回首文化發展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每一種被大眾接受並長期存在的文化都是浪沙淘金的結果,而從一部分人到一群人再到整個社會,這樣的接收路徑已成必然。不管什麼樣的音樂形式,都需要在大眾情緒與主流價值觀當中進行不斷磨合。

hip-hop也是這樣嗎?在中國,我們稱之為「嘻哈」,這一音譯而來的名字其實已經打上了某種認知烙印,它聽起來似乎是「嘻嘻哈哈」就可以的音樂,不需要系統的音樂訓練和規範的樂理知識,好像只要你肯吶喊,就能贏。但是翻開hip-hop誕生的歷史,我們發現這也是一門「手藝」。在美國,世界頂級嘻哈歌手Jay-Z在Billboard專輯榜上的冠軍專輯數多達14張,歷史第二,超越貓王,僅次於披頭士,而他的音樂作品共獲得17項格萊美獎。還有以鬼才聞名的「Eminem」,以獨特沙啞的嗓音而收穫超高辨識度的「Pitbull」。而在中國,已經有歌壇巨星周杰倫等人將饒舌音樂與中國風成功結合,打造出《雙節棍》等具有深刻中國烙印的說唱歌曲,歌曲傳唱度以及歌手影響力更是直接造就了「一代人」的青春。各個國家的文化土壤不同,而hip-hop作為外來新型文化,在本土的推廣必須以大眾能接受的形式進行。

一種文化現象如果能在大眾中流行開來,大眾其實已經具有了接受它的物質和心理準備。中國經濟以世界驚嘆的速度穩健發展著,人們的精神消費自動尋找越來越變化多端的形式。而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使得更多人有了發出內心吶喊,尋找最初本真的需求,這就與hip-hop的精神內核不謀而合。而從英文轉到中文,再加上國外與國內迥然不同的文化環境,嘻哈文化在中國的本土化進程一定是一個曲折上升的螺旋式發展過程。這一點,在過去的一年被愛奇藝的小夥伴押注成功,他們創造了2017網綜奇蹟《中國有嘻哈》。不過後來愛奇藝也表示,這檔節目的成功背後有AI加持,而他們賭的,是引爆潮流的勇氣。

中國不缺嘻哈土壤,只是差了將它帶到大眾面前這臨門一腳。當初我們聽鄧麗君的時候,有人說「靡靡之音」,但現在她變成了很多人內心最溫暖的角落,當初我們聽崔健的時候覺得搖滾躁動不正經,但是現在的中國的搖滾音樂盛會「迷笛音樂節」從2000年起已經舉辦了38屆。《中國有嘻哈》打開了嘻哈文化與中國大眾的大門,接下來的路,需要這群勇敢地音樂人不斷摸索和嘗試,也需要大眾繼續用「兼容並包」的心態接收那些能引發共鳴的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勒娛樂堂 的精彩文章:

灌籃高手7句最強的垃圾話,真是能力越強越能噴

TAG:貝勒娛樂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