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袁世凱推翻清朝,本來是與孫中山齊名的國父,惜因稱帝身敗名裂

袁世凱推翻清朝,本來是與孫中山齊名的國父,惜因稱帝身敗名裂

一代梟雄袁世凱

說起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中華民國創立,我們首先就會想到國父孫中山。可是如果我們深究,按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逼迫清帝遜位的其實是北洋軍領袖袁世凱。孫中山確實功勛卓著,毫不貪戀權力,把大總統之位許給袁世凱才促成此事。然而,袁世凱才是決定當時局勢走向的關鍵人物。

一般觀點認為袁世凱老奸巨猾,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可是如果沒有袁世凱,這個果實根本不會有。當時,憑藉著武漢一帶革命軍的勢力根本沒有辦法與強大的北洋軍抗衡,從交戰歷史上看,北洋軍對革命軍屢戰屢勝。如果不是袁世凱按兵不動,那麼武漢革命軍很可能被消滅。

清帝退位詔書

袁世凱當時的站位非常重要,如果他站在清廷一邊,憑藉著北洋軍的武力,革命軍尚未具備推翻清朝的實力。可袁世凱早已看清了天下的形勢,清朝已經是大廈將傾,終會淹沒在革命的洪流中。他最終選擇和革命軍走近,然而,他看不慣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不想屈居於孫中山之下。

國父孫中山

其實孫中山並非辛亥革命的發起者,而是其它的反清組織共進會和文學社,這兩個組織和孫中山所在的同盟會沒有關係。孫中山固然是革命軍的先驅,在辛亥革命成功前,他已經領導過十次反清革命了,雖然每次都宣告失敗,但是已經燃起了當時無數國人心中的革命之火。可孫中山早年一直堅持在自己的老家兩廣地區鬧革命,他認為這是在他老家地區,自己有雄厚的群眾基礎,卻殊不知這是清廷反革命武裝最厲害的地方,所以幾乎不可能成功。

經歷過多次失敗以後,同盟會內部元老們經過商議認識到了這一點,提出到清朝防禦薄弱的長江流域鬧革命。孫中山得知後非常憤怒,在會上堅決反對,隨後更是負氣出走國外。然而,不久以後,革命軍便在武漢起義成功,佔領了武漢三鎮。此時的孫中山還在美國的一家中餐館,給人洗盤子賺生活費。餐館的老闆把革命成功的消息告訴孫中山,兩個月後,孫中山才坐船回國,隨後憑著革命先驅的身份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

從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做出的實際貢獻來看,他還真沒袁世凱功勞大,不過他深明大義的「讓位」確實值得我們敬仰。袁世凱這個人和三國的曹操很像,兩人都能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句話來形容。袁世凱和曹操一樣,思想上終究是個古代人,有頑固的封建帝制思想。當袁世凱站在權力的巔峰,名揚天下時,他忍不住的動了做皇帝的心思。

袁世凱稱帝

1916年1月1日,權欲熏心的袁世凱在其長子和一些「封建餘毒」的慫恿下,公然稱帝。歷史總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民不能接受袁世凱再當皇帝了。一時間,全國上下對袁世凱罵聲一片,蔡鍔在雲南宣布獨立並組織軍隊北伐,其他省份紛紛效仿相繼宣布脫離袁世凱。袁世凱無奈取消帝制,僅僅當了83天的皇帝,過得還是提心弔膽的日子。袁世凱稱帝真是其一生最大的敗筆,本來可以是與孫中山齊名的國父,可惜卻因稱帝而身敗名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侃史 的精彩文章:

曹操手下能臣極多,為什麼沒能阻止司馬懿篡權?命沒他長!

TAG:煮酒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