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年,湘西人的《無問西東》

那些年,湘西人的《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只問自由,只問盛放,只問深情,只問初心,只問敢勇,無問西東。

最近,電影《無問西東》熱映,好評如潮,講述了西南聯大時期的故事,立德立言,舍我其身的青春感懷。有一位吉首的朋友說:「這兩天我腦海里總是浮現電影里的場景和台詞,我也在問我自己,該如何追尋自己的真心和初心。」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湘西

物語

+

在《不問西東》電影的結尾,字幕一一道來的西南聯大老師,成為影片最大彩蛋:朱自清、吳晗、錢穆、陳寅恪、沈從文……

沈從文,這個湘西人,正是現場見證者。

當你感嘆在電影《無問西東》中看到了真正的「芳華」時,我覺得我們可以仔細聊聊,包括沈從文在內的,那些年,湘西人的《無問西東》了……

沈從文 |自由

那個時代里,沈從文就在西南聯大。

他就是民國文學大師,湘西鳳凰縣人。

他在西南聯大見證了亂世的奔波,

他在苦難的拉鋸戰中用沉默對抗粗暴,

他曾說「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他就是沈從文,一個土生土長的湘西人。

沈從文性溫和在聯大出了名。

一次跑空襲警報時,劉文典路遇沈從文,面露不悅:「你跑什麼?我跑,若我炸死了,沒人能講《莊子》。」

沈從文倒也不跟他理論,一言不發,扭過頭,一走了之。

難怪學生汪曾祺曾評價,說沈先生有「淳樸的現實主義精神」——這話不假。

1980年代,沈從文出國訪問,

研究聯大的外國漢學家問他:

「抗戰條件那麼苦,為何西南聯大八年培養的人才,

超過了戰前北大、清華、南開30年人才的總和?」

沈從文回答了兩個字:自由。

黃永玉 |深情

黃永玉出生於湘西鳳凰,著名畫家,

他與妻子張梅溪的傳奇愛情,感動世人,

年輕時,他一腔湘西人的真情和深情,苦苦追求,

以一顆湘西人的真心,終於打動了將軍的女兒張梅溪,

生逢亂世,相濡以沫,一生顛沛,歷經波折,

後來,在「牛棚」中他偷偷地寫下長詩《老婆呀,不要哭》,來安慰妻子。

在詩中,他大膽對她說「一百年不變」。

1970年,黃永玉給夫人張梅溪又寫了一首情詩。

詩中說:「我們相愛已經10萬年。」

他一本正經地對夫人說:「不是說人生百年結為一世夫妻嗎?10萬年也就是千世夫妻吧!」後來又在一幅畫上題詩:「嫁與老夫只一好,凡有好畫留下來。他年翻開箱底看,取為兒孫剪新鞋。打油詩一首,梅溪老伴一笑。」

石邦藩|敢勇

石邦藩,苗族,湘西乾州人,一位敢勇的抗日英雄。

少年時,在乾城縣立高等小學堂讀書,後考入保定航空學校,

日軍侵華,在民族危亡關頭,石邦藩奉命率領中央航空第二隊「容克」四七式驅逐機7架調防南京,旋即集中杭州。

發生在杭州灣上空的空戰,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參加保衛祖國神聖領空的戰鬥,

在這次戰鬥中,抗日英雄湘西苗族飛行員石邦藩首創了擊落日機的輝煌記錄!

杭州灣空戰震驚中外,這是中國空軍第一次參加祖國神聖領空的戰鬥,首創擊落日機的記錄,石邦藩則為中國第一個擊落入侵日機的飛行員。此戰中國空軍戰機損失6架(一架失事)5死1傷;日本空軍戰機損失4架,4死1傷。

石邦藩的座機中彈68發,石因左臂傷勢過重無法保全,而被齊肘鋸掉。

傷勢痊癒出院後,國民黨當局蔣介石親自召見,並加以獎勵。

當時,石邦藩被人們稱為「斷臂將軍」。

爾後,上海民眾為讚揚石邦藩保衛祖國之功績,一家煙草公司特以優質煙葉精製「邦藩牌」香煙,「邦藩牌」香煙一時風行全上海,遍及全國各大城市。

陳寅恪、陳衡恪 |初心

陳氏兄弟留影(左至右:陳隆恪、陳寅恪、陳衡恪)

陳寅恪是民國時期國學大師,被譽為「教授中的教授」,

他能用13種文字閱讀,學問之博大精深,被傅斯年譽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陳寅恪教歷史,上課第一天就說,

「前人講過的,我不講;

近人講過的,我不講;

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

我自己過去講過的,我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

陳寅恪的課,旁徵博引,指點中西,內容涉及歷史、宗教、語言等多方面,能完全聽懂他的課的學生鳳毛麟角,但卻吸引了馮友蘭、吳宓等教授去旁聽。

著名學者許淵沖說:「哈佛大學也找不到陳寅恪這樣的『四不講』教授。」

陳寅恪秉持學術初心,無論是做人還是做學問,都把初心二字看得極重。

極重初心,尊崇學術獨立,精神自由,素以照本宣科為恥。

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史學成就,創建了一系列奠基性著作。

陳寅恪的哥哥陳衡恪,出生於湖南湘西鳳凰廳道台衙署,

陳衡恪是陳三立長子,是中國近代畫壇大師,

民國初年便揚名京城海內外,並且有著傳奇的人生。

他以篆刻、書法、詩文見長,是一個有忠孝禮義和溫順的人,

他也秉持初心,沒有豪言壯語,從不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響,低聲低調,

他用自己的智慧與才能繪好自己的畫,傳承和創新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

其實,還有很多湘西人…… |盛放

當總理

做慈善

「湖南神童」熊希齡的傳奇人生

熊希齡(1870-1937),字秉三,別號明志閣主人,雙清居士。因晚年學佛,又有佛號妙通。湖南省鳳凰縣鎮竿鎮(今沱江鎮)人。中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北洋政府總理,民國總理,教育家,慈善家。熊幼時天資聰明,勤奮好學,並能舉一反三,聞一而知十,少年時就初露鋒芒。被譽為湖南「神童」。清光緒年間先中舉人,繼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受梁啟超、唐才常的影響,主張維新立憲。熊希齡,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後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於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於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雲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當時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儀式。

做統帥

寫名著

「湘西王」陳渠珍的柔情世界

陳渠珍,號玉鍪,1882年9月22日生於湘西鳳凰。一位亦正亦邪、橫跨三個朝代的江湖匪王,一位經歷漢藏傳奇婚戀,寫出《艽野塵夢》這種痛徹心扉愛情的傳奇官人,一位九十多年前就已徒步穿越青藏高原的奇人。原來在家族中的名字叫陳開瓊,7歲入私塾讀書,後在本縣學館芷江明山書院就學,16歲入沅水校經堂讀書。其心高氣傲,抱負不凡,便改名「渠珍」以喻珍寶空遺溝渠,因古書上有「古者有鍪(武士頭盔)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故又自號「玉鍪」。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畢業於湖南武備學堂並加入同盟會。年僅24歲的陳渠珍分配在新軍第四十九標任隊官,在協統鍾穎轄下駐軍四川百丈邑,後入西藏抗擊法國侵略。回到湘西後,陳渠珍逐漸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統領了湘西境內武裝,人稱「湘西王」的陳渠珍了。三朝元老陳渠珍的傳奇一生,如同鏈條一樣將晚清至新中國的若干歷史事件與人物都能連接起來。其著作《艽野塵夢》成為經久不衰的文學名著。

是將軍

是畫家

「畫馬四傑」張一尊竟還是少將副司令

張一尊,字也軍,學名耀定,土家族,乾城縣太平鄉司馬溪人。1922年從沅陵聯中畢業後到長沙考入武衛軍事學兵營。後從軍,任過連長、營長、少校副官、中校主任、上校科長。1934年,國民黨第四路軍改編,被列為編外上校附員。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被湖南省政府派往乾城任保安暫編團團長,後又兼沅陵防空少將副司令。同時,專註於畫畫,以畫馬和畫山水著名,在上海、南京、杭州、重慶、貴陽、桂林、長沙、衡陽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有作品參加全國歷屆美展。雖未進過美術專門學校,但潛心研究古法,融精髓於一爐,推陳出新,不落前人棠臼。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他畫馬時只用腹稿,常先畫馬尾,再畫馬身,後畫馬頭,巧用筆墨,頃刻成畫,神形兼備,寓神於形,栩栩如生。代表作有《三駿圖》、《八駿圖》、《萬馬奔騰》等,被譽為中國畫馬「四傑」之一,有「北徐(徐悲鴻)南張」美譽。

未完待續……

為你驕傲,湘西人!

為你自豪,湘西人!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

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你好大湘西」(微信號:jsqmwh)編輯整理,素材來源:民國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湘西 的精彩文章:

我是土家妹子,我為自己帶鹽

TAG:大湘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