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隻身入秦,最後竟餓死宮中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隻身入秦,最後竟餓死宮中

趙武靈王

前言:趙武靈王,名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是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君主。最初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他在與胡人作戰中,發現胡人所著的短衣皮褲適合騎戰,便大力在國內推行「胡服騎射」。他曾喬裝成趙國使者,僅帶幾名僕從進入秦國,又全身而退,這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晚年禪位給兒子,引發兄弟相殘,最後受困於沙丘,慘遭餓死。

胡服騎射:

春秋時代,各國之間的戰爭還遵循所謂的禮法,戰爭規模也有限,最多雙方投入兵力也就是幾萬人。當時各國都以戰車和與之配合的步兵作為軍隊主力,車戰是主要的作戰方式。但是笨重的戰車只宜在較為平坦的地方作戰,在複雜的地形中運轉十分不便。到了戰國時代,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參戰兵力動輒數十萬人,為數十萬大軍配備戰車顯然是任何一國都力所不及的。此外,戰國時期的戰爭沒有了春秋時那種所謂的戰爭禮法,交戰雙方都以消滅對方軍隊,直至滅亡對方的國家為第一目的,作戰形式也不再是兩軍在一個相對平坦的地區,先兩陣對決,然後再相互衝殺。可以說,戰國時期的戰場遍及中原大地任何一個地方,作戰地區的地形地貌多種多樣,這就更使得戰車不再適合戰爭的發展。趙國由於長期與胡人作戰,逐漸發現車步協同的作戰方式在對抗胡人騎兵時處於嚴重的劣勢。戰車衝擊雖然有力,但是高速賓士的戰車改變前進方向很困難,衝擊步兵隊型也許還有些作用,但對於靈活機動的騎兵卻一籌莫展。此外,眾多的步兵也難於在與騎兵進行的機動作戰中追上高速的戰車,使得車步協同變得無從談起。

趙武靈王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學習胡人的長處,壯大自己,才能免於被動挨打。只有以騎兵對抗騎兵,才是增強趙國軍事力量的唯一出路。因此,趙武靈王通過在全國,特別是在北方近胡地區的人民中招募善於騎射的人,改組部分步兵為騎兵;收編邊地游牧族的胡騎等途徑,迅速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武靈王還通過在代地經營胡馬和迫使林胡王獻馬等渠道,獲得了大批良馬,為騎兵部隊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時武靈王也認識到為了適應騎戰的需要,必須改中原地區的寬袖長袍為短衣緊袖、皮帶束身、腳穿皮靴的胡服。在普遍以中原正統和華夏禮樂文化自傲的氛圍中,武靈王敢於改革傳統的輿服制度,而取法胡人的服飾習俗,足見他的確是一位雄才大略、氣魄宏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胡服騎射」也沒有僅僅停留在軍事和服飾層面,還逐步滲入到政治層面。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就確立了任用官員不論出身、只論才能與軍功的制度外,其他六國都還保留著落後的貴族政治體制。在六國之中,為官者絕大多數都是國君一系的家族和由此衍生出來的貴族子孫。出身貴族的人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很多都是不學無術的人。而廣大布衣百姓即使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也很難在六國中得到出人頭地的機會。這就使得大量的人才都流向了秦國,秦國的張儀、公孫衍、樂池、甘茂、樓緩、金受、杜倉、壽燭、范雎、蔡澤、呂不韋、徐詵、昌平君、隗狀、王綰、馮去疾、李斯等著名將相都是從六國到秦國後才出人頭地的,這無形中加大了六國與秦國在綜合國力上的差距。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的時候,受到了國內貴族的一致抵制。為了推行自己的改革,趙武靈王不得不罷免了一些貴族的官職,起用了一些來自民間的人才,這些措施也使得趙國的政治面貌發生了一些改變。經過趙武靈王的努力,趙國成為北方的大國,也成為唯一一個有實力、有信心與秦國一爭高下的軍事強國。

趙武靈王 胡服騎射像

隻身入秦:

趙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趙武靈王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宣太后任命樓緩為秦相,以便為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樓緩入秦時,趙武靈王假裝隨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武靈王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以為攻秦時所用。樓緩進入秦都咸陽後,會見了許多秦國的大臣,趙武靈王都在側觀察,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樓緩勸趙武靈王不可久留秦國,以免被人識破。趙武靈王提出,走之前要親眼見一見秦昭王和宣太后。由於此前發生過秦昭王扣留楚懷王事件,各國國君都不信任秦國,不原入秦,以免重蹈楚懷王覆轍。樓緩擔心秦國對趙武靈王不利,起初說什麼也不同意,但在趙武靈王的一再堅持下,被迫答應了。趙武靈王在國內也很少拋頭露面,只是軍中之人對他比較熟悉,除了少年時與韓魏兩國國王見過面外,趙武靈王絕少與外國元首見面。即便是趙武靈王自己立的燕昭王和秦昭王,他都由於身在軍中而沒有特意接見。此次趙武靈王要見秦昭王與宣太后也不是一時興起,他想親自了解這對母子的為人,以利於以後對秦決策。樓緩與宣太后和秦昭王比較熟識,趙武靈王希望通過這種私人會面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對母子。極其敏感的秦昭王和宣太后在接見樓緩時,發現向來以風采自傲的樓緩對他身後的高大隨從不經意間有屈順之意,頗感好奇。在與這個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問答中,發現這個人的胸懷與見識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欽佩之餘,也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在樓緩告辭後,趙武靈王已感覺到宣太后和秦昭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辭別樓緩,返回趙國。臨別前,趙武靈王告誡樓緩,母子二人皆為人中龍鳳,務要小心應對。宣太后與秦昭王覺得樓緩的隨從絕非等閑之輩,必是趙國的極貴之人來窺秦情。於是,速派使者宴請樓緩與這個非凡的隨從晚間再到王府作客。使者回報,樓緩同意。晚間,樓緩赴約而不見非凡隨從。樓緩說這個隨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這更加堅定了宣太后的判斷,認定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速派精騎追逐。精騎一路狂奔,追到邊塞也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守塞之人告訴他們,趙國的使者剛剛離去。宣太后和秦昭王對趙武靈王深窺秦政大感忌憚。

秦昭襄王

餓死沙丘:

趙武靈王雖然在國家大事上是個英名君主,卻沒有解決好自己兒子的問題。趙武靈王經常帶兵在外打仗,把國內的事交給兒子管。周赧王十六年(前299),他將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就是趙惠文王。武靈王自己改稱「主父」,意思是國君的父親。趙武靈王在立趙何為王之後,仍在長子趙章與次子趙何誰掌大權的問題上,感情用事,優柔寡斷,這就刺激了趙章篡位的野心,也引起了趙惠文王的不滿。惠文王四年(前296),趙武靈王又打算將趙國一分為二,把趙何分在趙的地方,依舊做趙王;把趙章分封在代的地方,做代王。正當武靈王猶豫未決之時,政變發生了。趙章起兵反叛,可他的計劃不夠嚴密,刺殺趙惠文王沒有成功,只殺死了大臣肥義。緊接著,趙惠文王開始反擊,派李成、李兌兩人剿殺趙章。此時趙武靈王正在趙國都城邯鄲附近的沙丘宮居住。趙章兵敗後投奔趙武靈王,趙武靈王收容了他。李成、李兌的大軍包圍了沙丘宮,殺死了趙章。他們害怕趙武靈王秋後算賬,就將趙武靈王圍困在沙丘宮中。趙武靈王被困在沙丘宮中三個多月,最後餓死在宮裡面。一代英主就落了這麼個可憐的下場。失敗的教訓戰國時期,各國都先後進行了變法,只有秦國的變法最徹底,最成功。各國的變法中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於那些傳統的貴族勢力。變法的結果必將使這些傳統的貴族勢力失去從前的種種特權,因此他們抵制並仇視變法也就不足為奇。這正因此,各國的變法目的之一也是鞏固國君的權威,只有將大權集中在國君手中才能壓制那些反對變法的貴族勢力,保證變法的順利進行。而趙武靈王卻反其道而行,不但沒有加強鞏固自己的權力,反倒將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自己則常年在外,或征戰,或在各地遊歷,完全將大權交給了別人。趙惠文王即位的時候只有14 歲,身邊圍繞的仍然是那些傳統的貴族大臣。因此,沙丘宮之變表面上看是趙章、趙何兄弟爭奪王位,殃及了趙武靈王,其實卻是趙國傳統貴族力量對於趙武靈王變法的反擊。趙武靈王死後,趙國把持朝政的仍舊是那些傳統的貴族勢力,這樣趙國在天下的爭霸中敗給秦國,並最終亡國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胡服」的習慣依舊被保留下來,由「騎射」而強大起來的趙國軍隊也得到不斷的加強,直到長平之戰中才損失殆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戰爭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