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刃格鬥:10對2打不過鬼子 抗戰時期中國軍人內心永遠的痛!
每每讀及抗戰時,看到數個中國士兵竟然在白刃格鬥中抵不過三兩日本小矮子,心中常常納悶:堂堂武術之鄉,為何在白刃戰中屢屢吃癟。
宋希濂曾經回憶道: 兩個小鬼子背靠背拼刺刀,十幾個國軍無法靠近…
隨著對那段歷史的了解,心中多了一份瞭然,更多了一份憤懣。
在國民黨的正面戰場上,十四年抗戰,能在白刃格鬥中取得勝利的屈指可數。
一是西北大刀漢子們,二是桂系的狼軍
西北漢子一方面是西北民風剽悍但貧瘠,所以對於冷兵器的訓練一直沒有放棄,在長城抗戰中打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
馬鳳圖、王子平、韓慕俠等民國武術大師,曾執教過西北軍
而桂軍卻是實行義務兵制度,保留的有大量的中下級軍官,同時廣西部隊長期在山區作戰,隨時會陷於面對面的情形,在格鬥這個項目上下了大力氣,苦功夫。!
有狼兵之稱的桂軍
有自稱抗戰主力的蔣系軍隊,在白刃格鬥中卻是屢屢吃虧。
雖然國名黨高層有大量留日人員,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數個戰區中有一半的指揮官曾經有留日經歷,但蔣委員長心傾德國,面對列強的環視,蔣介石選擇了一戰中戰敗國德國相互支持,資源共享,既能採購德國軍械,也能得到軍事人才的支持,1928年11月中旬,從鮑爾開始,直至1938年中德關係惡化的十年中,蔣介石先後聘請了以馬格斯·鮑爾、喬治·佛采爾、漢斯·馮·塞克特和亞力山大·馮·法肯豪森為總顧問的四任德國軍事顧問團。
先後打造了近60個德械師或者准德械師,實際上只有3、6、9、14、36、87、88和教導總隊、稅警總隊完成了整編,這些軍隊接受現先進的德式戰術思想訓練和配備德系裝備。習慣於重視步兵射擊及戰場持續火力運用,只有極個別情況,才運用手榴彈、匕首和工兵鍬進行格鬥。
德械裝備的國軍和三八大蓋的日軍在武器上有差別的,國軍明顯短了一截。日軍三八步槍上刺刀後長度約1.7米,國軍「中正式」步槍上刺刀後長度略超1.5米,日軍步槍上刺刀後長出5寸多,在以突刺為主的白刃格鬥中一寸長一寸強。
當然,還有另外兩個比較明顯的原因。
一個是國民政府制度問題,史迪威曾經評論過國名黨一流戰士、二流指揮、三流統帥,但一流的戰士並沒有得到一流的保障,作出巨大犧牲的川軍,曾經以窮驚呆了外國的記者們。
瘦骨伶仃的川軍
白白胖胖的國軍將領
被江浙財團把控著經濟命脈的蔣系,對財團、鄉紳妥協成為一種常態,面對「前方吃緊、後方緊吃」的情況,老蔣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樣的將領,這樣的政府怎麼能讓軍人為其拚命,為其搏命?
TAG:兵說 |